□文/苏诗韵 兰奕珩 陈国庆
(成都锦城学院 四川·成都)
[提要] 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中医药相关行业需要迅速调整,探索新道路。本文在梳理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探讨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路径,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四川省素有“中医之乡”“中药宝库”“无川药不成方”等美誉,川产中药材资源丰富且集中,在优良、独特和丰富的珍贵药材自然资源中,中药资源优势尤为显著,其储量居于全国前列,占据着全国中药资源中相当独特的重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且历代中医名家辈出。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四川省已经做到了覆盖全省183 个县,目前已查明中药资源物种数达9,001 种。常用中药材品种数312 种,道地药材品种86种,位居全国之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中药材产品31 个。四川省处于我国陆地的地势第一和第二级阶梯中间过渡带,地势起伏和落差大,复杂的地形造就了各种类型的环境。更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多以及植物区系特有现象存在的高频区。由于四川特殊的地貌特征,孕育了丰富、独特的珍贵药材资源。四川地区中药品种约占全国中药资源的35%、常用中药的90%,川产的道地药材占全国道地药材总数的25%。另外四川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遴选推荐117 种川产中成药和院内中药制剂投入市场,让社会药品供给选择多样化,同时还保障了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在2011~2018 年无疫情的8 年时间里,全省医药药品销售总额呈现增长趋势,表现出巨大潜力。
(一)传承优秀传统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弘扬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和认可,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其次,中医药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资源,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开发和运用,可以拓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国家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总之,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国家意识的强化,以及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健康中国”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全面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可以在这个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医药文化产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其次,中医药文化产业可以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能。在健康中国战略中,中医药文化产业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安全、有效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帮助人民群众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最后,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医药文化产业是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可以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可以为全球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促进四川区域经济发展。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与区域协同发展将中医药文化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条,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例如,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可以开发中医药文化主题景点、中药材观光园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中医药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此外,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打造中医药文化主题衍生品、中药饮品等,增加地方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当地产业升级。总之,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而且能够促进四川区域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当地的繁荣昌盛做出积极贡献。
(一)品牌打造与产业链协同合作机制。品牌打造是指通过培育和创造专属特色老字号、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注册产品等方式,增强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相关产品、衍生产品、服务和产业链体系的开发,打造精品项目,突出四川地域特色,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医药文物设施保护,推动更多中医药较大型项目列入地市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文物保护项目。
产业链协同合作机制是指在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协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联结。在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中,需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之间的无缝对接。此外,还需要加强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能力,建设珍稀名贵的中药材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中医药创新研究及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示范,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产业发展与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为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搭建平台,针对产业经济发展予以相关服务。例如产业医药科技招商引资工作、精准项目对接、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医药园区运营管理、智慧药园区建设及运营、知名品牌输出等。科技开发基础能力建设、珍稀名贵的中药材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增强名贵中药材和农作物种子标准化种植能力。开展中医药创新研究及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示范。积极推进川产道地名贵药材全产业链开发体系和产品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建设,健全全程长效工作机制和常态化投资保障机制。支持中药材龙头企业不断发展,提升川药产业化经营水平。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推动道地药材流通,如“线上+线下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合”等,促进市场驱动下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三)政策与人才培养目标共建机制。中医药文化需要靠中医药人才吸收和传输营养,要增强中药文化产业链体系各部门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各环节、各层级人员就业素质。进一步增强与高层次、国际化中医药文化专业知识技能人才的合作,打造一支特色鲜明、素质优良的中医药产业经济发展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增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同时,要建立政策与人才培养目标共建机制,落实中医药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的联动机制,对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人才培养的政策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针对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建立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联合培养模式,通过产业实践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应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结合文化旅游发展中医文化产业。通过利用网络新媒体,四川省会成都市不仅可以为相关机构提供更多的平台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途径,而且还能够为提升中医药文化体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了更好地将中医文化与文旅产业结合起来,成都市积极探索新型网络媒体以及其他传播代理平台,如中医药植物园、中医老字号店铺、中医药博物馆等,联合推广中医文化,以期达到更好的发展效果。以成都为核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体验,推动四川省其他地区中医文化产业文旅发展,提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此同时,积极开发中医文化与当地民俗风情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品,比如与中药方剂有所关联的营养保健品、名家字画、中药香囊以及小饰品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中医药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发挥四川省在中医药领域的独特优势,提升当地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应当充分结合文化旅游发展中医文化产业。首先,成都市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新媒体为相关机构提供更多的平台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途径,以及为提升中医药文化体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样可以将中医文化传播范围扩大到更广泛的受众中,促进中医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其次,成都市应该积极探索新型网络媒体和其他传播代理平台的使用,比如中医药植物园、中医老字号店铺、中医药博物馆等,联合推广中医文化,以期达到更好的发展效果。特别是将成都作为核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体验,推动四川省其他地区中医文化产业文旅发展,以此来提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之,结合文化旅游发展中医文化产业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四川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繁荣。
(二)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模式。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医药产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如微信、新浪微博等,与国内其他省份及国际社会保持密切沟通,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TV 专题节目等形式,开展中药材科普项目,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各行业的有效融合,创作出一系列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增强民众对四川中药强省战略的认知。为了提升四川中药强省战略的认知度,营造一个全社会关注和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提升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培育中医药知名品牌,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相关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体政策、规划项目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标准特色,以促进四川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四川中药强省战略的实施,实现四川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快速释放专业产业,积极引进和推广建设有关中医药的中大型生产企业,促进市场稳定,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此外,为了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可以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论坛、国际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邀请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医药企业代表、媒体代表等参与,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提升。同时,还可以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包括推进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强中医药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建设,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例如,可以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中医药文化产业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为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中医药智能诊疗系统,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最后需要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监管机制,加强行业标准和质量管理,防范和化解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保护中医药文化产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同时,还需要加强中医药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注重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培养,为中医药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推进产学研跨区域融合。近年来,企业产学研的合作意图正在逐年增大,秉持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要素原则,应当以企业为核心,密切结合市场需求、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四川省四所本科医学类大学应更加重视与企业合作研发和创新,提高中医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能力,各大医学类大学医学资源共享整合利用,共同培养中医文化人才,加速中医药文化产业升级和发展。为了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制定专项指导规划,建立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的协同创新联盟,并在规划框架下,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协商签约,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以推动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基于已有的大学科技园、高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孵化基地,我们应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建立研发成果转化中心,特别是要重视跨区域的医学类大学的研发成果转化。除了政府制定专项指导规划、建立协同创新联盟以及提供财政支持外,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跨区域产学研融合。首先,企业需要关注医学类大学的研发成果,并积极与其合作,共同推动成果转化和应用。其次,企业应该为中医药文化产业升级和发展出一份力,积极探索市场需求,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反馈,与中医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创新方向,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跨区域产学研融合也需要强化人才培养,医学类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产学研融合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大学和企业也应该共同探讨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共同培养高素质的中医文化人才。最后,产学研融合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产学研合作中,涉及到很多技术和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重要。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和中医药类大学进行合作创新,同时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使得企业和大学的合作能够长期持续。跨区域产学研融合是推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企业和大学都需要积极参与其中,加强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