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孤独热线”

2024-02-15 00:00:00姜燕
党员文摘 2024年24期
关键词:王卫热线志愿者

在上海市黄浦区“心悦夕阳”心理咨询室,一群白发苍苍的志愿者每周都会给社区另一群独居老人打电话嘘寒问暖。一条不算太热的热线,成为一个承载情绪的温暖树洞,也被称为“孤独热线”。

每位志愿者都像一朵盛开的玫瑰,通过电话给独居老人送去芬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独居老人的晚年得到温暖的慰藉,志愿者也从奉献中收获了生命的丰盈。

不肯“躺平”的老年人

2024年9月的一个下午,83岁的志愿者朱妹妹照例拨通了91岁独居老人章霞峰家中的电话,耳边的电话拨号音不紧不慢地一声声响着,朱妹妹耐心地等待电话的接听。

83岁老人的常规形象,大都是坐在长椅上晒太阳,或者去菜市场买点小菜。但是朱妹妹和她的姐妹们却不肯“躺平”,十几年来她们用“孤独热线”联系着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的数百位独居老人,为独居老人源源不断地送去精神慰藉。

“孤独热线”已经存在16年了,在这16年里,陆续有老人因病、因事退出,同时也有新的志愿者加入。现在这个团队共有14人,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68岁,平均年龄75岁,除75岁的朱福海是男性外,其余成员都是女性。

“孤独热线”的心理督导周薇说,瑞金二路街道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很高,所以街道对老年人的服务特别重视。当他们发现独居老人非常需要心理抚慰后,就通过培训组建了这支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由志愿者去了解和服务身边的老人,形成一个邻里互助关爱的平台。目前热线服务的300位孤老中,200位是独居老人,68位老人身有残疾,还有32位老人是失独家庭。

从陌生到亲密

最初通话时,彼此陌生的双方语气中都带着点疏远客套,几通电话后,老人和志愿者就变成了熟人。老人会热情地分享最近一周发生的事,有的老人健谈,电话可能打一个小时,甚至更久。独居老人内心孤独,无处倾诉,通过“孤独热线”,他们有了倾诉的对象,生活变得更开心更有滋味了。

78岁的刘宝莲在丈夫突然离世后,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志愿者谭曼莲、王卫和许茂华每个星期都会给刘宝莲打电话,还会带着礼物去看望她,想尽办法开导她。70岁的王卫是志愿者团队里的“年轻人”,她性格开朗、谈吐幽默。刘宝莲说:“小王是开心果,一来就给我讲笑话。”78岁的许茂华是社区里的活动达人,在她的多次劝说下,刘宝莲终于同意出门参加手工活动。

当刘宝莲知道谭曼莲已经80岁、还曾“捐肾救母”时,感慨道:“我应该好好活下去!”就这样,几位志愿者齐心协力一步步将刘宝莲从痛苦中拉了出来。

有的老人将志愿者称为“话友”,在他们的心中,志愿者已经成为儿女不在时最值得信赖的亲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志愿者打电话。

问到心坎里

志愿者的人生经验丰富,说话实在、亲切入耳。他们能够更好地规劝老人,有的老人为了省钱,在酷热的夏天也不舍得开空调,还有的老人一日三餐不按时吃饭,在志愿者的劝导下,老人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做过几十年老师的许茂华非常擅长运用语言。她说,和老人打电话一定不能用高高在上的语气,容易把事办砸。

许茂华在对接老人的名单上,密密麻麻地备注了许多信息,有的老人用吸氧机,有的老人几月几日摔过一跤,有的老人是失独老人……有了这些备注,许茂华每次给老人打电话都能问到老人心坎里,而不是简单地问候。每一次更换对接老人名单,她都要重新写上备注。

除了关心老人,志愿者还会告诉老人一些当下的生活资讯、养老政策,关键时能起作用。老人也常把自己掌握的“市场信息”和志愿者分享。

一盒糖的温暖

志愿者的电话成为独居老人每周的期待。

有一位孤老因为拆迁搬走了,他的名字就从对接名单中划掉了。老人等了两个月也没有等到电话,忍不住打给了志愿者,说:“你好吗?你怎么不给我打电话啦?”志愿者和老人解释之后,老人失落地说,现在没有人给我打电话了,我想你们了……

还有位独居老人,每年正月初二都会在家里准备一盒糖,因为志愿者在每年的正月初二都会前来拜访。独居老人说,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觉得特别孤单,因为志愿者的拜访,他才觉得有了节日的氛围。

“孤独热线”的志愿工作也有伤感的时候。十几年的志愿工作,有的老人走了,有的志愿者走了,有的志愿者发生认知障碍,或者走不动了。

有时,老人突然不接电话了,几天后,老人的家属打电话告知志愿者,老人去世了。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此之前,老人和志愿者曾温暖和充实过彼此的晚年生活。

无偿的劳动

除了每通电话有5毛钱的话费补贴外,做“孤独热线”的志愿者没有其他收入。而这5毛钱的话费补贴远远不能和志愿者的付出相匹配。邻居曾经问朱妹妹,你一直这样奔波忙碌,一个月拿多少钱啊?得知一分报酬也没有的时候,邻居根本无法相信。

但是没有一位志愿者计较。王卫说,我们拿着国家的养老金,做着为人民服务的事,心安。

即便是这样的无偿劳动和奉献,志愿者还是时常遭受误解和冷遇。有些不理解的老人,觉得热线电话打搅了他们的清静,言语间会对志愿者有所不满。

好在志愿者团队是一个温暖团结的大家庭,在外面受到冷遇,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时,可以互相安慰,相互排解。

王卫是朱妹妹的接班人,每个月要把志愿者的家跑个遍,收当月的电话记录单。今年夏天高温,她骑着自行车一家家地跑。王卫不用手机,其他人有事都打电话到她家里,她的老公成了接线员。

许茂华每次打电话时,她的丈夫就自然而然地把电视调静音,看“无声电视”,一看就是一下午。

眼里都有光

“孤独热线”的老年志愿者看起来都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外表打理得清清爽爽,衣着舒适得体,最重要的是眼里有光。

志愿者在助老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提升了自我。周薇说,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他们学习了心理学知识,懂得了怎样与人沟通,处理人际关系,自己的家庭关系也因此有了改善。他们还学会不少技能,比如用手机微信沟通,学会剪辑视频,为社区活动留下影像记录。

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孤独热线”的老年志愿者团队用十余年的尝试给出了一个范例。老人助老,双方的获得都超出了预期。这个范本告诉老年人,即便年华老去,依然可以过充实、有价值的生活。

“用一通通温馨的电话连接起独居老人,用关怀的话语点亮他们寂寞的生活。这些事看似平凡,但相比物质上的帮助,当代老年人更需要精神交流和心灵慰藉。只有了解老年人心中所想,才能知道他们生活所需,才能让当代老年人真正实现有安全感的幸福养老。”这是许茂华最真切的体会。

(摘自《新民晚报》)

猜你喜欢
王卫热线志愿者
志愿者
环球时报(2022-10-14)2022-10-14 10:50:25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我是志愿者
少先队活动(2021年1期)2021-12-02 16:45:06
顺丰王卫:不吃亏就做不大
北方人(2018年22期)2019-01-04 03:00:40
为志愿者加油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28
我是小小志愿者
王卫:成功没有偶然,态度决定一切
哲思(2017年6期)2017-09-12 06:31:14
谁是“马云最佩服的人”
新传奇(2017年9期)2017-04-07 10: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