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作(东北电力大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才能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其中,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实施途径。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这一概念。全国各地区根据政策和文件的指导,因地制宜地探索特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然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和内在推动力,加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也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2]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为农业大省吉林省,通过构建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行为、农村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吉林省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的特点,并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更好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经济、制定农业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正面意义。
本文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依托吉林省农业农村特点,在构建农村产业融合指标体系过程中依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获得性原则,通过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农村产业融合行为、农村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为切入点,将农村产业融合行为继续划分为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科技渗透型融合三个层次,将农村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划分为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两个层次。
在以上基础上继续划分,划分为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农业机械总动力、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等15个三级指标,最终形成符合吉林省实际情况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3—2022年《吉林省统计年鉴》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中国休闲农业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官方网站,其中绝大部分指标的数据可直接查询获得,个别缺失指标的数据需要通过公式计算后整理得出。
本文主要使用熵值法对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指数的指标进行赋权。熵值法可通过计算指标集合中各指标的熵值,从而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可有效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提供一个较全面的评价结果。根据表1构建的指标体系,分别计算出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得分,以及农村产业融合行为、农村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综合得分,计算结果详见表2。
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绘制出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折线图,如图1所示。从综合得分来看,2012—2021年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程度在不断加深,由2012年的0.033040增长到2021年的0.254740,10年间增长近8倍。在农业产业链延伸方面,指标得分波动较明显,2012年到2016年,这5年间指标得分均处于稳定上升态势,在2016年达到峰值0.029545后开始大幅下降,直到2020年开始有所回升,这说明吉林省发展农业产业链延伸过程并不稳定,产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抗风险能力、利益联结机制较薄弱是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短板。在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方面,指标得分表现较稳定,2021年出现大幅提升,这与吉林省近年不断发展绿色乡村、保护土壤及大力支持休闲农业和民俗文化发展的政策息息相关。在农村产业融合行为相关指标中,科技渗透型融合的发展态势较好,呈现出持续上升的状态,由此说明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效果。在经济效应方面,指标得分情况较平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非农业收入在不断提升。社会效应得分的增长趋势较明显,表明吉林省城乡一体化及农村就业多元化的发展效果显著,城乡居民在收入和消费上的差距在显著缩小。
图1 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折线图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根据相关数据和测度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在2012—2021年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整体处于良好上升的态势。这有利于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增收,也能适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但整体来看吉林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情况不够成熟、融合程度偏低,仍然存在农业产业链不完善、产业结构稳定性较差、缺少合理利益联结机制、地区优势特点未充分发挥等问题,亟待解决。
1.延伸农产品产业链
目前,吉林省内农产品原料的利用率低,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需要通过加大加工研发力度来推动农产品的生产。一方面,严格把关农产品种子选育和原料种植情况,保证农业初级产品的高质量。另一方面,按照农产品加工类型的不同对加工厂进行分类,在农产品的“专”和“精”上下功夫,通过专业生产、精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农产品龙头企业的产业集聚,发挥集聚效应。[3]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可通过对已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的重组,成就大型农产品加工集团。
3.充分拓展农村多功能性
依托资源禀赋、文化历史、产业集聚等区位优势,全面发展具有浓厚农耕文化、优美生态环境和农业旅游结合紧密的特色小镇。围绕农业特色和田园资源,建设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探索农民多元化聚居模式,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
4.重视产业横向融合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网络化,形成智慧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智慧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村产业融合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智慧农业对提高农业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有着重要作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