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智迪 刘冰璐 施佳妮 黄 羽 尹叶青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广西·南宁)
[提要] 在乡村振兴、强调特色发展的背景下,建设具有产业特征的乡村博物馆是开发经济资源、传播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广西武鸣沃柑发展现状为基础,通过考察博物馆在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并结合两者特色,自主设计沃柑特色博物馆,以期博物馆推动沃柑产业创新发展。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际上,在2018 年国务院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后,我国农村在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社区上已有显著成效。其中,乡村文旅引发热议,多地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而其产业发展的载体之一便是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社会的文化教育机构,其基本功能为收藏、研究、教育。在我国,博物馆需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将馆藏资源与乡村产业、乡村文明紧密结合,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例如,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不局限于文化与生态立场,将本地竹产业与茶产业亦融进博物馆发展中,每年接待游客百余万次,将文化遗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且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而广西武鸣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然逐步成为我国沃柑产量最大的生产种植基地。然而其沃柑本身产量、质量虽可观,却大多以初级农产品贩售的方式进行盈利,少有文化附加收益。因此,在全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以广西武鸣沃柑产业为例,通过汇集博物馆优势进行发展探索具有创新性和发展性,可为水果产业进一步引入博物馆力量建设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
自新中国成立初期便有了“村史馆”,此即是最初乡村博物馆的雏形,但不同乡村、产业也面临着不同博物馆建设的需求,因此以博物馆力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实为一条颇具探索意义的道路,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也颇有研究。刘云和孙超等(2019)指出中国各地区农业类博物馆的兴建与发展对于挖掘特定地区的农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精神品质、哲学理念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乡村产业大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下,中国博物馆在乡村的发展依然面临困境。张炅晨、宋珂欣等(2022)提出乡村博物馆发展的几大困境,其中包含归属感低、不能与博物馆共情。李凤亮和古珍晶(2022)构思了总体乡村博物馆发展驱动力,一是得靠内生驱动力,即技术创新、主动学习、异质追求;二是靠外生牵引力,即公众需求倒逼市场制度变革。
还需考虑如何逐步解决广西武鸣沃柑产业痛处。李霓和莫少春(2022)亦表明,发展武鸣沃柑需要推行沃柑苗木市场准入制度,搭建沃柑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基层技术建设、病虫害防治等,以上措施主要针对沃柑外在问题。李建云(2022)提及,发展武鸣沃柑需塑造武鸣沃柑特色,全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以壮乡文化激活武鸣沃柑品牌发展之路。该文章点明武鸣沃柑的发展需要同当地特色文化结合,走长远的品牌之路,从武鸣沃柑的内部文化缺乏核心竞争力出发,提出深刻建议。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不难发现,武鸣沃柑产业的改进已有了大致发展方向,但尚未在某个特定的路径,尤其是文旅融合方面,提出具体细致的解决方法,大部分学者仍将产业发展的着眼点落在市场监管、病虫害防治等外在问题上。同时,目前国内也逐渐理清了乡村博物馆的发展之道,并且对于乡村博物馆建设的不足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本文所探索的,即是广西武鸣沃柑如何引入博物馆的力量,从整体角度看待武鸣沃柑的产业状况,将博物馆建设带入其中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广大乡村特色博物馆成果,提出博物馆对武鸣沃柑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规划分析博物馆选址、功能、建设等问题,进一步提出武鸣沃柑特色博物馆打造建议,增补水果产业引入博物馆力量的材料,补充相关文献。
武鸣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广西全区年均温度为16℃~23℃,年降水量为1,200mm~2,000mm,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为1,169h~2,219h,光照较充足。为沃柑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环境。目前,武鸣沃柑种植面积已经从2012 年的800 亩,发展为2022 年的46 万亩,产量从2019 年的73 万吨增长到2022 年150 万吨,产值超百亿元。如今,武鸣沃柑已从广西走向全国,走出国门,面向海外,武鸣区更是重要的水果集散地,当地也通过打造多企业沃柑品牌等措施,巩固沃柑产业链。(表1)
表1 2019~2022 年武鸣区沃柑种植情况一览表
武鸣沃柑产业,一方面有庞大的种植基础,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沃柑原产品基础;另一方面武鸣沃柑行业现如今仍面临着创新性不足、产业附加值低、宣传内容不足、品牌知名度不够、年轻人才及技术工人不足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武鸣区有关管理部门创新服务能力,生产经营者优化其生产经营方式,共同助推武鸣沃柑的持续健康发展。
如今,武鸣沃柑已从广西走向全国,武鸣区更是重要的水果集散地。以此为契机,通过建设以沃柑为主题的专门性博物馆,关注陈列和展览柑橘栽培种植、艺术作品、壮乡特色等,从而丰富沃柑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文化历史领域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进一步丰富产业和企业的品牌价值,凝聚产业人员,推动产业人员的培养,同时依托博物馆开发沃柑的历史资源,打造文旅资源,进一步促进武鸣沃柑产业的发展和武鸣区的乡村振兴。通过博物馆的优势跨界融合,使不同产业之间彼此协同,以有趣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以新颖、个性的创意来引发消费者内在共鸣。
(一)立足博物馆培养产业人才。博物馆教育不仅可以普及文物常识,还可以提升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信,给产业人员提升专业知识提供一个组织和机构。
武鸣区内设有广西大学城,具有地理优势,通过博物馆这个实践教育学习平台,沃柑产业可以与教育局、高校相关专业携手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人关注到武鸣沃柑行业,激发从业热情。再者,可以在博物馆里组织开展工人培训,扩大工人基础,提升工人技术水平。在进行博物馆教育、发展文化教育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自主自觉性。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进一步解决技术工人不足的问题。
(二)依托博物馆开发历史、文旅资源。沃柑引进中国已有将近11年的历史,而正因为这11 年的积累与沉淀,武鸣沃柑形成了育种、种植、采摘、分选、冷藏、包装、电商等完整的产业链,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将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优势,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武鸣区是壮乡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壮族人口占80%以上,也被认为是骆越古国的中心所在地之一。同时,自然资源丰富,水系众多,植被繁茂,以沃柑为主的各色水果和中药材均有种植,许多野生动物也在此繁衍生息,更有金丝猴、白鹇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栖息于此。境内还有伊岭岩风景区、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等4 个国家4A 级景区以及五色糯米饭、柠檬鸭等名优特色。围绕沃柑特色博物馆带动周边旅游,为助力武鸣区域经济发展、沃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路径。
(三)促进文化教育与传承。《武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推动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新区服务功能。”武鸣区要优化城区空间布局,打造“产、学、研、创、吃、住、行、游”功能齐全的广西教育科技园区。
博物馆是衡量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每一个地域都有自身的独特文化,沃柑产业作为武鸣区的特色产业,蕴含着武鸣区的“沃柑”文化。武鸣沃柑博物馆通过捕捉武鸣属于沃柑独特的记忆,以及现代生活因沃柑产业融合而展现的活力,为产业社群和地方生活中的人们赋予更多力量,让更多开发、包容、创新的要素汇集到围绕沃柑和壮乡特色的文化中来,帮助独特文化生根、发芽、成长。
武鸣沃柑博物馆,秉持“更特色、更环保、更科技、更关注与人关系”的建设原则,拟选址于武鸣区双桥镇,计划在室外设计广场,在室内建设展示区、壮乡特色区以及论坛区,着力表现广西武鸣沃柑的特点,并引入其他元素辅助展览。
通过明确的文字、图表、图片以及实物资料等,对沃柑种植的不同阶段进行再现,科普相关知识,体验沃柑发展、感受武鸣当地与壮乡相关历史变迁,给成年人提供一个终身受教育的平台,亦是产业人员交流,青年学生群体增长文化科学知识、参与社会实践的场所。
(一)博物馆选址与外观。博物馆选址在武鸣区双桥镇,规划建设占地面积8,000 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 平方米。一方面地处武鸣沃柑优势产区;另一方面北通南武大道,靠近南宁武鸣城区,南邻伊岭岩风景区,如图1 所示。地势开阔,风景优美,便于群众集散往来,交通方便。场馆的建成将成为武鸣区一个具有沃柑特色的新旅游地标,新文化景观,与周边环境一同形成靓丽风景线。(图1)
图1 武鸣沃柑特色博物馆选址图
建筑外观整体为圆球体,采用钢材和玻璃结构,饰橙色彩绘,展馆昵称“黄沃柑”,在造型上打造既有现代简约美观又有博物馆主题特色的立面造型。在施工选材和内部装修上注重环保理念的体现,尽可能多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建筑板材,在建材使用上关注可再生能源材料使用,如在屋顶选材基础上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利用武鸣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气候,提供再生电力,服务于场馆日常照明。博物馆通过透明玻璃结构,使置身其中的参观者尽可能地感受阳光穿过玻璃幕墙倾洒的自然光,与外界没有视觉遮挡,可以一览博物馆周边的自然风情,眺望远方,享受当下。
(二)博物馆功能分区。展馆在设计上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力求关注“以人为本”的人馆关系。在博物馆外建设的广场与博物馆停车区域及公共交通站点相接,满足博物馆观众的出行便利。同时,开阔敞亮的外围广场能给人们提供一个休闲社交的公共区域。
在博物馆内设有展示区、壮乡特色区和论坛区,围绕一个中心区进行布置,如图2 所示。中心区可以摆放长凳、设立文创产品门店、餐饮区等作为公众休息厅,将额外需求布置集中到中心区也便于博物馆的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展示区从沃柑历史、沃柑艺术到沃柑科技为主题设计三个主要陈列厅,并且采用环形布局,首尾相接,这样既能组织系统的环形路线,又能使观众在放射枢纽处自由灵活地选择参观。历史区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沃柑,让消费者了解沃柑的多样性和特点,从而提高消费者对沃柑的认知和兴趣。艺术区通过展示与沃柑相关的艺术创作作品,从名家名篇到儿童涂鸦皆可,让沃柑产业表现更具代表性。科技区通过展示沃柑的生产技术和过程,让消费者了解沃柑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从而提高消费者对沃柑的信任和认可。(图2)
图2 沃柑特色博物馆平面布局设计图
在壮乡特色区,以武鸣特有壮族特色,唤醒参观者的归属感,通过壮乡民俗的复原陈列以及数字设备的补充展示,用多媒体提高参观者的互动强度和趣味性,与博物馆陈列产生更多的共情,促进参观者对沃柑文化以及壮乡文化的认同。
在论坛区,通过打造配有超大屏幕的开放区域,工作人员会定期在这里举行免费的讲座和壮族表演,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沃柑产业的各项产品和服务。同时,这样的一个论坛区可以作为为沃柑产业中的企业提供的专属的空间。在这里可以面向企业用户进行员工的培训、沃柑产品的上市与发布,丰富线上宣传、线下推广方式,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也介绍广西武鸣沃柑博物馆是由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提高当地沃柑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壮乡武鸣,其文化理应同当地沃柑产业结合,以博物馆为媒介,走出其特色文旅发展之路,在塑造沃柑特色文化产业链的同时,也拉动武鸣当地经济发展。回顾前文分析的武鸣沃柑特色博物馆建设之路,不难发现:若要以博物馆为建设基点,网状构造沃柑品牌产业链,其思路就要从武鸣沃柑自身杰出之处抓取,打造具有区域文化特殊性的农产品及其衍生品概念。新时代的农产品概念塑造,要以敏锐的文化及商业嗅觉捕捉时代热点,利用博物馆等集宣传、教育、研究、观光等功能于一身的媒介作用,将蓬勃生长的自然产物和极富人情味的文化灵感紧密结合,以此赋予产品情绪价值。黄澄澄的果实背后是沉淀无数岁月的农耕文化与人文诉求,因此在广西武鸣沃柑产业中引入博物馆力量,在赢取实质的利益之外,亦是传承武鸣沃柑文化,建设文明乡风,使往来观光者、长久居住者皆收获物质精神双满足。期望在未来有关政策及从业人员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教育优势,推动产业特色文化资源传播,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让文博力量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道路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