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湖湘文化润泽的毛泽东文艺思想

2024-02-13 00:00:00梁娟
湘潮 2024年12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3月在湘考察时,指出湖南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要求湖南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其中,悠久的历史文化指的就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湖湘文化。这一在中华大地上诞生的地域性文化,具有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等精神特质,并滋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三湘儿女。毛泽东文艺思想深受湖湘文化影响,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的烙印。

民为邦本的质朴情怀,涵养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文艺要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民为邦本”有着深厚历史底蕴,但是受制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中国古代文艺作品表达的多是文人墨客的壮志情怀和审美情趣。当然也有一些具有人民性的片段,比如对农民的同情、对商人的怜悯等,但终究不是文艺创作的主流。毛泽东在少年时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时就有了朦胧的认识,他曾与斯诺谈道:“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

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在毛泽东心中,分量最重和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1942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他还突出强调了文艺工作者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立场、态度、工作对象和通过学习改造世界观等问题。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改造世界观,如何坚定无产阶级的立场。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号召文艺工作者加强自我改造,“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挖掘、改造民间文艺,利用文艺的力量来鼓舞人民。

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夯实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文艺要深入群众”观点的根基。毛泽东深受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认为凡是有出息的文艺家,想要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就必须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为此,毛泽东归纳总结了三个办法。

第一是学说人民群众的话。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为达此目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最后一句明确指出了文艺工作的生命力源泉,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有力量。

第二是体验人民群众的情感。毛泽东深刻指出,所有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让自己成为群众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在毛泽东看来,文艺工作者要能与广大人民群众共情,也就是在思想情感方面,要更多贴近人民群众,构建起两者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这样,文艺工作者创造出的作品,才是能真实反映现实生活、顺应历史潮流的好作品,才是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好作品。

第三是创造服务人民群众的文艺作品。如何辩证把握文艺普及与提高两者之间的关系?毛泽东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普及的文艺作品内容浅显,形式简单,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比较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而提高的文艺作品,内容相对深厚,形式丰富,在较短时间内不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部完整的文艺史,应该是普及与提高的文艺作品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历史。因此,文艺工作者要认识到普及和提高工作的重要性,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精神,孕育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兼收并蓄,批判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毛泽东,围绕如何建立新文化的问题,在195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这是新中国科学文化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讲话。之后,党中央对这一方针作了权威性的阐述,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既符合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也结合了中国当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现实情况,既尊重差异性,又包容多样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契合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继承与创新”的要求。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开拓创新、革故鼎新、求新求变、趋时更新的统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本位目标,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而文艺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理应做到守正创新。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指出:“现阶段上中国新的国民文化的内容,既不是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又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中,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总结提炼——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同时,进一步阐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重要性,认为中国共产主义者“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结合当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在艺术上允许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在科学上允许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一方面强调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鼓励积极吸收国外有益文化成果,这对繁荣我国文学艺术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深受湖湘文化润泽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照亮了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党的文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论断,制定了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广阔道路。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面对新形势,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底气。回顾过去一百多年的风雨兼程,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方面要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首要任务,从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中总结中国经验、提升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要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开创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大众文艺(2023年20期)2023-11-16 12:06:16
文艺作品
美术界(2022年6期)2022-06-29 01:59:46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壹读(2022年12期)2022-03-24 06:47:26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大众文艺(2019年14期)2019-01-27 11:31:55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31:39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法国研究(2016年3期)2016-05-17 03:56:39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中国火炬(2016年12期)2016-05-03 07:05:45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湛江文学(2015年2期)2015-12-18 14:04:57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