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琪
安徽省全诚司法鉴定中心,安徽 合肥 230041
法医DNA 检验技术自1985 年英国遗传学家Alec Jeffreys 首次发现“DNA 指纹”以来,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历史,先后由DNA 指纹图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以下简称“AMP-FLP”)分析技术、线粒体DNA 检测技术三大技术革命组成。目前适用的DNA 检验技术主要有:多基因座短串联重复片段(以下简称“STR”)复合扩增检测技术、线粒体DNA 检测技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以下简称“SNP”)分析技术。
早期的DNA 指纹技术虽然可以应用于案件的侦查,但是由于方法繁杂、周期长、实验条件要求高等因素的制约,使得DNA 指纹技术无法满足司法鉴定的要求,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发展,这就有了后来的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以下简称“PCR”)技术发展起来的AMP-FLP 分析技术。该技术既具有基因组VNTR 基因座多态性又能迅速、高效进行扩增。AMP-FLP 分析是DNA 指纹技术的重大突破,其需要的DNA 的量少,检测效率高,也能处理陈旧、腐败的检材,可进行多个基因座复合扩增。该技术试验周期短、可靠性高、操作简单。但是AMP-FLP 分析灵敏度不及STR 高,如果DNA 降解严重,较大的等位基因不容易扩增出来。
为了克服AMP-FLP 分析技术的缺陷,1988 年,Saiki 等人首次提出短串联重复片段(STR),并且将其应用于PCR 扩增,伴随着先进的DNA 测序仪的发明,荧光标记多基因座STR 复合扩增检测技术产生了。STR 复合扩增分析方法简便,分型图谱简单,有利于实现DNA 大数据的存储和检索。STR技术也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DNA 分型技术。
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线粒体DNA 序列分析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线粒体DNA 测序用于确认家族中母系亲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其出现主要为解决毛干等无核生物组织或者极微量检材的DNA鉴定难题。伴随着DNA 测序技术及仪器的升级,线粒体DNA 测序分析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使法医DNA 鉴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可以对来自人体的全部生物样品进行检验,尤其适用于毛干和指甲等特殊生物检材的DNA 分析。检测的灵敏度要比核DNA 高,适用于微量、陈旧和高度降解的生物检材的鉴定。
SNP 分析技术,指在基因组上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形成的遗传变异,从而导致核酸序列多态性。随着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相关理论的飞速发展,通过建立相应的遗传标记与特定的表型之间对应关系,法医DNA 表型刻画(以下简称“FDP”)推断研究应运而生[1]。FDP 推断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DNA 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其人体表征的一系列特征,包括容貌、身高、发色、肤色等,克服了模拟画像中的某些失真缺点,能够为侦查破案提供重要线索。
众所周知,刑事案件的侦破需要第一时间获得完整、有效的证据,但是由于受各种人为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出现证据链缺失,影响了案件的及时侦破。在DNA 检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法医物证鉴定将DNA 技术应用得淋漓尽致,使得其在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换句话说,法医DNA 检验技术使得许多应用其他技术无法攻破的“死案”得以侦破成为可能。
法医DNA 检验技术在司法鉴定中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解决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案件。司法鉴定中的个体识别案件,以交通事故案件居多,对事故现场的现场遗留的生物检材进行DNA 检测,进而确定案件现场遗留的生物检材是否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所留。司法鉴定中的亲子鉴定是通过人类遗传标记进行DNA 检测,通过遗传分析,对有争议的父母和子女进行血缘关系鉴定,由此来解决非婚生子女入户、补办医学出生证明、早年失散孩子的认亲、离婚案例中孩子抚养权纠纷、孩子出国留学、财产继承及公证等一系列问题。
杨某的妻子陈某,因与丈夫感情不和,家庭矛盾繁琐,孤身一人从四川老家到常州市武进区与王某一起生活。2019 年3 月5 日,杨某乘火车从重庆来到常州市寻找妻子陈某。2019 年3 月6 日,杨某在一出租房内找到王某与妻子,遂向王某提出要求,要妻子和他一起回老家生活。王某拒绝,三人发生言语冲突,杨某持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向王某刺去。结果,杨某却误将自己的妻子当场刺死。
案发后,当地公安机关立即参与调查,并从案发现场提取了杨某刺死陈某用的水果刀、现场陈某衣物上的可疑血迹及现场房间地面上滴落的可疑血迹等相关的DNA 物证检材,送往当地公安局法医物证DNA 实验室进行检验。为锁定案发现场的物证,早日攻破该命案做好准备。
DNA 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该现场生物检材遗留者是一位男性个体。
随后,办案机关接到当地公安局法医物证DNA实验室的鉴定报告,所有案发现场提取的物证检材上均检出相同男性DNA 分型。这样的检验结果让这些办案民警困惑了,明明案发现场死亡的是一名女性受害者,并且别的在场男性人员没有留下血迹,怎么会所有现场物证检材均检出男性DNA 分型呢?随后,他们与当地公安局法医物证DNA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为了慎重起见,DNA 实验室工作人员又将所有的送检检材重新检验了一遍。并且,在第二次检验中,还要求办案民警对案发现场三名当事人重新提取样本,以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无误。
检测结果依旧与之前的检测结果相同,所有现场检材均检测出男性DNA 分型,并且与比对样本中的死者的DNA 分型相同。由此,检测人员推测该受害者是否就是一个染色体基因型是XY,但是社会性别是女性的个体。
通过AGCU X19 STR 荧光检测试剂盒检测该特别样本的基因型,实验结果显示所有X19 试剂盒基因位点上均出单峰,没有检测到一个位点出双峰。经分析这个样本的出峰情况,可以理解为这个样本从其父母那里遗传得来的X 染色体上所有已检测的19 个STR 基因位点上,均检测出纯合子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发生在一个正常女性样本检测结果中的概率基本上为零。提示这个样本可能就是不同于正常女性个体的特殊样本。
其后,鉴定人员通过AGCU Y24 STR 荧光检测试剂盒进一步检测该特别样本的基因型,实验结果显示所检基因型与正常男性个体检测出的基因分型出峰情况相同,且能够检测出与这个试剂盒阳性控制样本9948 在所列的Y 染色体24 个STR 基因座上出现的峰值情况——几乎所有Y24试剂盒基因位点上(除DYS527a/b、DYS385a/b上出双峰)均出单峰,与这个试剂盒的阳性样本Control DNA 9948 出峰状况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这个样本不是一个女性样本STR 检测出的阴性结果,而是与正常男性样本检测的结果出峰情况是一致的。
上述一系列实验的检测结果,均显示该名社会性别为女性的受害者,DNA 分型的确检测出染色体核型为46XY 的男性分型特征。回访当事人亲属,了解到该“女性”就是因为存在染色体性别与表型性别反转的疾病,所以才导致其夫妻俩一直未能够正常生育出孩子,夫妻俩感情矛盾日益凸显。
2020 年4 月5 日,丈夫王某和妻子张某带着孩子王某来到我司法鉴定中心要求做亲子鉴定,用于后期办理孩子入户。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仔细核实了他们所提供的材料,按照司法鉴定程序受理了这个案件,并像往常一样开展实验。经分析被鉴定人DNA 基因图谱,发现孩子的母亲张某的DNA 图谱的性别峰值显示出男性的XY 特征。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带着对其实验结果的疑问,反复重新做了几次实验,发现结果仍然与之前的实验结果相同。后来,为了验证这个个体的真正性别,仍然,做了用AGCU X19 STR 荧光检测试剂盒、AGCU Database Y24 荧光检测试剂盒对这个样本进行验证,发现,这个母亲的样本确实表现出男性个体的基因型。
后来,从侧面走访打听到,被鉴定人就是因为没有生育能力,夫妻俩才决定收养一个小孩。而他们来司法鉴定中心做亲子鉴定的目的就是办理领养手续。
2023 年4 月15 日,我司法鉴定中心为客户上门出诊一个亲子鉴定的案例,一对夫妇要求和自己的孩子做亲子鉴定,用于落实后期孩子需要申报户口的事情。在履行司法鉴定程序时鉴定人员问起:“被鉴定当事人(即指这对父母和孩子)有没有做过骨髓移植手术及有没有输血史时?”孩子父母回答,这个孩子有白血病病史,成功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但是手术过去已有约3 年时间了。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形,我们对孩子除了采集了血样样本,还采集了毛发,口腔擦拭物,而父母亲的样本我们只采集了血样。经过对此案例中的三个样本进行DNA 检验发现,孩子的血样样本与孩子父母亲的血样样本的DNA 分型不符合亲子血缘关系特征,并且这个孩子的血样样本所检出的DNA 分型与其性别基因型不匹配,这个孩子原本是个女性却检测出来是个男性个体。但是后来,鉴定人员又通过对孩子的毛发、口腔擦拭物进行DNA 检测,发现他们三人的样本是符合亲生血缘关系特征的。
第一,染色体核型为46XY 的女性是存在一种性分化疾病的非正常女性。这种疾病也可称作性逆转综合征[2],是一种由于性别决定和分化异常导致的两性畸形,其主要特征是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与临床表型相反。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临床表型为1∶100000。[3]
第二,染色体核型为46XY 的女性若发育成为正常的男性个体,需要睾丸决定因子和雄激素。睾丸决定因子促使睾丸的形成,而后分泌苗勒管抑制因子和雄激素。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由于某些因素影响,导致性腺在胚胎早期发育不正常,不能正常产生苗勒管抑制因子和雄激素,因而输卵管和子宫的发育不能够受到抑制,男性外生殖器也不能够正常发育,造成性腺发育异常。
第三,染色体核型为46XY 的女性是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患者,在早期成长中一般没有特别的异常,只是到了青春期会出现第二性别特征不明显,并且伴有原发性或者继发性的闭经现象。
第四,染色体核型为46XY 的女性(或是染色体核型为46XX 的男性),是日常检案中出现的特别案例,已经陆续有文献报道。由此也应该引起鉴定人员对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些性别异常样本的检出结果有可能将案件的侦查引入错误的方向。试想下,如果某案件的嫌疑人是染色体核型为46XX 的男性个体,其遗留在某案发犯罪现场的生物检材经DNA 检验后,则会因其染色体性腺性别为女性,而将侦查方向错误指向女性群体,真正的犯罪嫌疑人却得以逍遥法外。所以法医鉴定人员对性发育异常的性反转现象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在平时的检案中,如遇到检测DNA性别信息与其他证据提示的性别信息不符时,应考虑可能存在性反转现象,并且将其线索提供给案件侦查人员。
第五,在做完骨髓移植手术之后,受体的血样所检出的DNA 分型发生性反转的现象,近些年陆续有许多报道。其原因在于,骨髓干细胞是负责造血的,试想下,如果骨髓移植手术的供体是位男性,但是接受骨髓移植手术的患者是位女性,那么在骨髓移植手术结束后,该位女性个体的造血功能仍然由该位男性个体的骨髓干细胞在执行,所以术后通过DNA 检测能够发现,该女性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有时就会发生性反转现象。因此,临床上不乏存在得了白血病的人通过骨髓移植手术后(供体和自己的血型不一致),自己的血型会发生改变的情况。基于这一点,对于涉及案件现场的物证,如果发现检测的实验结果出现当事人性反转现象,鉴定人员可以通过走访该名当事人,了解他(她)既往病史以及有无做过骨髓移植手术等情况,旨在为侦查案件的人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不至于使案件的侦破走进“死胡同”。
第六,在法医物证亲子、亲缘关系鉴定中,如果遇到经过Amelogenin 基因座检测得出的性别信息与被检测人员的性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尤其需要注意被检测人员是未成年人群体时,可以告知其监护人尽快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提前进行医疗干预,避免为出现异常结果的被鉴定人日后生活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