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众文化促进非遗的保护

2024-02-09 05:30娜尔纳
文化产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

娜尔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针对非遗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明确要求,这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非遗保护不应只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应当落实到群众生活中去,根植于群众生活。作为群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文艺,在非遗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以群众文艺为支撑,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以群众文艺为支撑,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以群众文艺为支撑,才能更好地保护非遗。此外,非遗保护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形式也较为复杂,因此,参与方在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时一定要就地取材,充分尊重当地文化的特点,明确非遗在当地各项建设中的定位,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方面的作用,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非遗传承的历史意义

我国文化底蕴深厚。非遗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我国的非遗璀璨夺目。非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它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还能体现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近些年,随着手工艺人数量的增加和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非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非遗是我国56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其通过独有的方式将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及社会的发展历程都记录了下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当前,保护与传承非遗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非遗的创新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群众文化和非遗之间的关系论述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其以民众自发组织、广泛参与的群众性社会活动为主体,以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群众文化从群众中来,具有联系群众与社会的纽带作用,其受众广泛,覆盖社会各个阶层,活动形式与内容十分丰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先民留下了大量非遗,它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魅力,而如今,它们已经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非遗和群众文化之间互为补充,相互影响。以群众舞蹈与群众音乐为例,二者都能在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同时缓解人们的压力。不论是大型艺术表演还是一般的生产劳动,都少不了舞蹈与音乐的参与。可以说,没有音乐和舞蹈的点缀,就没有群众文化。依托非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既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举办文娱活动作为保护非遗的重要途徑,在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基层文化馆为例,其每年都有民间文艺汇演和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而群众参加此类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在文化制度日臻完善的今天,文化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应该看到,非遗和群众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知,非遗与群众文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而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群众文化蓬勃发展,有必要加强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要积极挖掘非遗内涵,丰富群众文化的内容,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认识非遗、传承非遗,为祖国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群众文化视角下非遗的保护现状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成果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而群众文化的繁荣又一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提供政策扶持。第一,国家在不断颁布或修改有关非遗的保护法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有关部门在不断细化非遗管理办法和章程,如非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第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编辑修订工作涵盖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各个方面。第四,文化馆、图书馆和学校等相关单位在积极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活动,如非遗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农村等。

其次,建立长效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利益是推动非遗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文化馆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非遗的研究,遵守经济发展原则,充分运用经济发展规律,推出一系列措施,让非遗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例如,将非遗与旅游景点相融合,与旅游景点当地的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旅游文化。

最后,运用高新科技。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转型。例如,当前,部分单位经过精心策划,开发了数字藏品平台、数字文化馆等项目,这些项目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从而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网络平台,非遗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以“青瓷”展览为例,在经过数字技术的加工之后,公众可以登录相关信息展示平台了解制瓷技艺,领略中国特有的瓷器文化。

群众文化视角下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日益繁荣。在群众文化的影响下,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群众文化的角度来看,我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面临着两大问题。

首先,当前,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工作很少有人去做。虽然在国家层面,我国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看可以发现,真正参与到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人很少。这导致了三个问题。其一是很多隐藏在民间的非遗未得到保护和发掘,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其二是我国虽然有大量非遗被列入了保护名录,但非遗传承人的数量却很少。以平远船灯为例,船灯的舞动需要用到许多精美的工具,而这些工具的制作都需要匠人具备高超的技艺,而现在,上一代的匠人都已经老去,下一代匠人还没有成熟,而且,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其三是对年轻人来说,非遗不属于潮流文化,因此对其的关注较少,这也是现在只有非遗相关工作人员和非遗爱好者关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原因。

其次,非遗与其他行业的有机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非遗在社会上的普及,许多行业开始利用非遗元素进行创新,非遗也由此成为具有地域特征的群众文化的一部分,并得到广泛传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群众文化和非遗的有机融合还处在起步阶段,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运用非遗元素开发产品的行业较少,截至目前,只有少数行业开始运用非遗元素,如旅游、文创等。第二,非遗元素的运用方式相对单一。例如,“非遗+旅游”基本上就是将非遗元素加入旅游景区中。三是跨国合作的项目很少,只有极少部分“非遗+”项目能够形成群众文化,并得到广泛传播。四是群众文化和非遗的融合还停留在表面上,深度、多维、全方位的融合尚需要进一步强化。

以群众文化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拓宽传播渠道

非遗起源于民间,因此,从某种层面说,保护与传承非遗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为了更好地保护地方文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地方文化的传播范围,使民众明确非遗保护的意义,提升民众保护非遗的意识,从而更好地落实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另外,相关部门还应发挥好带头作用,重视对特色鲜明的非遗的传播,提高民众保护非遗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地方文化保护工作。

与此同时,在信息时代,要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将新媒体平台作为传播非遗的主要途径,并持续丰富非遗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确保宣传效果持续提升,充分发挥群众在宣传地方文化中的作用。例如,在一些民间活动中,要想将非遗与其他文化相融合,就要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群众正确看待非遗,从而让他们进一步提高对非遗的重视。同时,要充分了解当地文化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宣传图册,将当地群众文化和非遗项目的相关信息放到图册中,让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继而保证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正常开展。

培养非遺保护专业人才

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其关乎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质量。从目前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情况来看,社会对后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中,后备人才的培养要以培养非遗传承人为主,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紧密联合地方高校等单位,合作办学,积极把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融入教育教学体系中。同时,各高等院校应增设相关专业,同时编写相应的专业教材,从而更好地把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此外,还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技能,并使其在社会中运用所学技能。现阶段,需要培养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群众文化发展思路

分析群众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质量的提升。非遗具有鲜明的群众性,而将群众文化和非遗紧密结合,能够帮助群众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继而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比如,对青少年群体来说,广场舞并不具备吸引力,但是通过对广场舞进行创新,可以使广场舞实现趣味化发展,进而使青少年群体参与到广场舞活动中。基于此,为提升人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应积极对其进行创新,突破群众文化传播在时空上的局限,从而更好地服务公众,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设施建设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对人力、物力等资源有着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要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深化民众对非遗的认识;还要创新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机制,积极建设相关文化设施,将群众文化和非遗密切联系起来,形成和谐统一的、能提升群众文化水平的、推动非遗传播的有机整体。

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发挥群众文化特色,不断强化文化建设成效,以群众文化活动为依托,最大程度地提升各区域非遗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相关法律,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申报非遗项目,通过标准化的方法确保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非遗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其可以不断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将非遗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既有利于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又能确保非遗得到保护与传承,符合非遗与时俱进的内在需求。为此,有必要不断探索非遗与群众文化之间的联系,力争二者共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肃北县乌兰牧骑)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工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