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洋萍,廖 艳
(湖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高质量发展是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农业是中国发展的重心,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我们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数字农业和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中国通信院的资料整理显示,从各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来看,中国数字经济正迅速发展,并且随着各行各业新业务逻辑的探寻与逐渐成熟,创新的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正在不断深度融合。因此,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了数字经济与数字农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数字农业发展仍然存在农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发展进程缓慢等问题(见图1)。
图1 2017—2021年中国三大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
数字普惠金融既是很有发展,又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中涉及面比较广的领域。孟维福等(2023)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显著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和替换解释变量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1]而在数字农业方面,赵星磊、高日升(2022)的研究指出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在推动数字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探析未来数字农业发展的可靠路径,真正发挥数字经济的优势,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2]这表明能够促进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普惠性,能够惠及广大人群。它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和门槛,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广度,更容易缓解部分金融约束,化解一些困境。
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和相关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更大进展。然而,目前却很少有研究将数字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与数字农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因此,在国家鼓励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结合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现有研究,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并化解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探索切实可行且有利于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数字农业发展进程的道路。
数字化农业正处于探索期,还存在一些问题。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是创新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手段。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农业现代化金融服务成本和丰富农业现代化金融服务模式,最终带动当地农业现代化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的正外部性通过“涓流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的经济增长。[3]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实体机构网点的限制,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信用技术与风险控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从而可以为广大偏远地区的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应用数字技术减少各种服务费用,从而降低了服务成本。一是通过网络平台解决部分业务,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更好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二是打破了传统模式,依靠互联网平台去完成一些目标,减少了网点的开设和相关费用支出,特别是减少了网点日常维护费用,鼓励与互联网结合,既为客户提供便利服务,又降低了费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三是数字化覆盖用户端到金融服务流程,有效精准识别,合理控制风险成本。这大大减少了信息处理的费用,通过网络大数据对客户进行精准定位,做出服务于客户更好的匹配。综合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在减少服务成本的同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有效增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有效助力乡村振兴。[4]同时,促进数字农业发展同样需要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包括信息传达效率、鼓励创新技术以及促进技术发展等多方面的考虑。在农村地区,信息壁垒很严重,容易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数字普惠金融所具有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传递。比如结合现代技术发展数字农业,这样会使一些偏远地区也可以接收和传递更便捷、更精确、更透明的资讯,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数字农业的发展。
农业与数字化的结合会突破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更好地解决农业的其他问题。促进数字农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引进大量的数字技术设备,而农村在引进这些数字技术设备时,仅靠自身的资金实力是完全不够的,这就需要向金融机构寻求帮助。但是金融机构服务种类少,不能满足资金多样化的需求。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促进数字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户在引进数字技术时会出现的资金需求问题。可以预见,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更好地扩展金融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促进数字农业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金融数字化进程,数字金融的普及程度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尤为如此。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克服传统金融机构的空间局限性,解决信息不对称、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快速、多样的融资需求。[5]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壁垒对促进数字农业的发展会有明显正向的推动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透明度相对于之前显著提高,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进而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这使得市场会更加了解农业发展的需求,并基于政府的政策倾斜与鼓励,更全面地为农户提供真实所需的资金。因此,拓宽农业领域的融资渠道已成为当下发展数字农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的结合逐渐增多。数字普惠金融凭借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兼具传统金融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和低成本的独特优势对技术创新发挥了明显的作用。[6]在数字农业的发展进程中,数字农业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将数字化与农业结合起来,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完善数字农业方面的工作将变得更加全面,进而提高农户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知。
在国家鼓励发展数字农业的背景下,广大农村地区数字农业发展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电子产品促进了数字农业的发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近年来兴起的直播卖货。直播卖货属于电商范畴,最简单的只需要通过手机就可以打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电商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农产品销路的拓宽。农村开始慢慢将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创新型经济兴起并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力量。虽然国家正在积极鼓励数字农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数字农业的普及还不能覆盖全部地区。可以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乡村数字化指数、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四个方面来分析目前湖南省数字农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2020年湖南省县域数字化乡村指数(包含了湖南省所有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数据对比分析,湖南省所有县域的所有数字乡村指数都在44.12以上,11.8%以上的县域在60以上,97%的湖南省县域的数字基础建设指数在60以上,30%的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在60以上,而湖南省所有县域的乡村经济指数都在44以上。然而,湖南省不同县域的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差距较大。例如,长沙县乡村数字化指数达到97.16,而通道侗族自治县只有13.51,相差83.65。这差异与地理位置也有一定关系。同样,湖南省各县域的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也有较大的差异,最高的是祁东县,乡村生活指数达到78.47,而岳阳县的乡村生活指数只有23.82(见图2)。
图2 湖南省各县乡村指数化发展水平
由图2可知,不同地理位置的数字化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与城市相比,县城和乡镇在农业的数字化发展上存在着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劣势,尤其是在传统金融模式下,由于农村地理面积广而区间位置分散,加上部分地区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农户缺乏有效信息来源,金融素养与城市人群相比较为有限。因此,数字农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强。
湖南省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得到了快速提升。总指数从2014 年的167.27 提升到2021年的362.36,增长了116.63%。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以及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三个方面指标中的变化程度可以发现,每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提升最快,从2014年的153.46上升到2021年的377.76,增长率146.16%;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八年间增长了125.02%;数字金融使用广度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从2014年的150.42到2021年的338.78,八年间增长了125.22%。同样,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下七个分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排除缺失数据外,保险指数数额最大(见表1)。随着数字普惠金融不断被普及,其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
表1 湖南省2014—2021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目前,湖南省的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被赋予了新动力。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数字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不仅对全省金融业服务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要推动数字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提高金融的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要制定并有效实施相关福利政策,保证金融科技高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由图3、图4可知,以2020年为例,湖南省各县的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发展比较平缓,且比起前几年已经有了明显的上升。而在湖南省各县的数字农业指数中,各县数字基础建设指数平稳,各县的数字基础建设覆盖率差异不大,数字化基本设施全部覆盖。从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来分析,各县还是存在不同的差异,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还没有达成最佳状态,而湖南省各县乡村数字治理化指数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发展程度的县域乡村数字化治理指数相差较大。从常见的提供金融服务比如信贷、投资等指数来看,投资、信贷、保险等波动幅度较大。这也会对湖南省各县的数字化农业产生一定影响。
图3 湖南省2020年各县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走势
图4 湖南省2020年各县域各乡数字化走势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普惠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地理位置的限制。因此,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传统金融的发展相比会更重视公平性。同时,传统金融与新技术、互联网的紧密结合还可以大大提升县级和乡镇的服务效率。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将发展数字农业所需要的资金成本降低,拓展农村数字化的覆盖面,极大地促进农村数字化的发展,提高数字农业发展的覆盖率。然而,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湖南省数字农业发展方面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其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数字农业作为创新型农业,要实现技术与农业的协同与结合。这需要广泛普及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但城乡之间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鸿沟,尤其是在一些落后的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严重不足,光纤线路、通信设施、服务器设备、信号基础建设等还未实现全覆盖。[7]而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决定农业能否数字化的关键。在数字农业的发展中,数字化监管模式仍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支持耕地用途管制、制种基地监管、宅基地改革试点等工作。
在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仍然面临着无法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挑战。影响因素包括农村人才留不住、农村交通不便利、农村的经济发展产业比较单一,有的农村地区尚未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农业等。这其中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人才缺乏问题。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设立相对较少,缺乏金融服务方面的人才。农户对这方面的认识本就有限,传播力度就更为有限,这也不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数字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个难点与痛点。[8]总体而言,目前农村地区在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化农业人才方面仍然存在短缺,留不住相关人才也是主要的问题。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通道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深入交流与传播。双方仍然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服务的普及能力还需提高。
目前,在农村的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金融交易对现金的依赖程度较高,农村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足,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普及程度明显低于发达地区。数字化金融赋能乡村产业创新转型的能力仍然较低。同时,尽管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即将全面完成,但发展不足和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发展水平较低,存贷比明显低于沿海发达及中部地区同类机构水平。偏远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个别法人治理机制也相对薄弱,导致一些机构被列入监管部门的高风险机构名单。此外,省级以下农业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存在不均衡,部分重点农业市县受限于财政实力,对农担公司资金补足能力有限。
数字农业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数字农业试点在2017年才开始推行。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设置的服务网点较少,缺少完整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有效地与农业相结合。数字农业需要与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由于各地区的农村具有各自的特点,农业数字化首先需要将技术和农业结合起来,而与不同的农产品相适应的技术也各不相同。然而,目前数字农业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协调性不足。
金融素养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技能型金融素养的提升程度高于知识型金融素养,而学历是影响知识型金融素养的重要因素。[9]因此,个人的金融素养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根据《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显示,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总体得分为64.4分(百分制计算),总的来说具备一定的金融素养。但是从不同的维度来看,如受教育程度,大学本科受访者平均得分69.7,研究生及以上受访者得分为71.9,而小学及以下学历受访者得分为39.7,初中学历受访者的得分为46.4。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会与金融素养呈正相关,因此不同学历得分差距也会较大。从对金融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来看,高学历人群对金融有关知识的了解相对于学历较低的人群更为全面。由《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可以得出结论,学历是影响金融素养的主要因素。然而,老一辈的农户中高学历者较少。目前农业的主要参与者仍是上世纪八零年代的农户,但是他们的学历普遍仅限于九年义务教育以下,因此金融素养相对于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较为缺乏,农户们对金融的了解十分有限。
加快推进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重点任务,有助于带动产业发展、畅通经济循环,具有长远的重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对此,政府应该着力确保政策的落实。一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时间、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加快建设,保障效率;二要突出重点,推动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三要创新机制,创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在农业数字化方面,我国仍处于探索期,而农村缺乏金融相关人才。鼓励地方金融技术人才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加大农业农村数字化青年长期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和落地金融科技产业的支持政策。二是增加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升级农业农村数字化青年技能培训的线上线下渠道。三是在环境建设上,健全农业农村数字化青年优绩优酬的保障激励机制,增强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各方面保障。四是打造农业农村数字化青年人才交流的国际合作平台。
数字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相比于其他产业的稳定性,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不同地理位置与发展环境的农作物不一样,农产品的生产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承受的风险相对于其他的产业来说要高一些,因此既要构建以政策性金融为引导、金融机构自担风险进行市场化经营的乡村数字普惠金融运营体系,支撑乡村产业长远发展,又要以数字化构建乡村普惠金融的风险分担机制,健全数字农业的风控体系。
为促进农业数字化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聚焦乡村场景,打通“最后一公里”,提供接地气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建设乡村社区数字化网格信用体系,防范信用违约风险,让数字普惠金融能持续积极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三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配套开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使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落地生根,持续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为了促进数字农业的发展,必须要从新型主体的金融素养出发,增加新型主体对金融的了解,了解相关政策,了解市场动向,更好地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农业的结合。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在农村设置相应的场所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宣传与演讲,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达金融的含义,讲解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益处。同时,总结并传播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农业结合的优秀案例,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其次,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传播金融知识,在相关的平台进行宣传,从各方面提升经营主体的数字金融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