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徽州传统村落活化研究★

2024-02-05 05:46刘敏敏汪婷婷周甄川李贺龙李求昌
山西建筑 2024年4期
关键词:砖雕徽州村落

刘敏敏,汪婷婷,2,周甄川,2,李贺龙,李求昌

(1.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2.黄山学院徽州建筑研究中心,安徽 黄山 245041)

0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以群体或个人呈现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项目。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国学者索尔认为非物质的文化要素更能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本质和文化区之间的差异[1]。

2008年国家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内容,其范围包括黄山市全境、宣城市的绩溪县以及江西省的婺源县。

参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标准,徽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市级及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388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级119项、市级239项。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俗、传统医药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九类(如表1所示)。其中,早在1994年,徽州砖雕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州砖雕作为古建筑雕刻形式之一,因其苍厚古朴、张弛有度的艺术风格而颇受青睐,堪称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朵瑰宝。

1 徽州砖雕技艺的历史和价值

1.1 徽州砖雕技艺的历史

徽州雕刻技艺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发现,秦砖上雕刻的图案姿态生动活泼、流畅美观,体现出秦汉时期砖雕就已经开始兴起和流行起来。隋唐时期,迎来了砖雕的繁盛时期,唐朝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们追求美观,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方砖上雕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并且为了方便制作,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模具,加快了砖雕的制作速度。在明清时期雕刻艺术发展最为鼎盛,刀工和技艺已经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境界。砖雕与木雕、石雕主要起到装饰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徽州人民的智慧与审美,也寄予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表1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

1.2 徽州砖雕技艺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1.2.1 文化价值

徽州砖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砖雕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了徽州区域文化。将徽州历史文化以砖雕的形式展现在现代人面前,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到徽商、黄山、砚台和宣纸等徽州历史文化,也能通过徽州图形想到徽州砖雕的人文社会文化,如儒家文化、“程朱理学”文化等。徽州砖雕为现代研究人员提供徽州历史的研究方向,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

1.2.2 艺术价值

徽州砖雕是古代徽州建筑三雕最具有魅力的一种雕刻艺术,砖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和文化内涵,提高建筑物的艺术品位和观赏性,同时也彰显了主人的审美和文化素养。徽州砖雕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以任务、历史故事、山水、民风民俗为主要形式,将其生动形象的刻画在砖石上,图形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这种艺术的运用与现代设计的紧密结合是一种文化和设计发展趋势,更是审美习惯、中西设计技艺的更好融合,有利于对徽州文化的继承。

1.2.3 教育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沟通交流日益增多,中西方的文化相互影响,西方文化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海外人民也表现出对中国文化极高的兴趣。同时,为了提高人民的文化自信心,继续弘扬发展本土文化,国家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越来越重视,将徽州传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研究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例如徽州砖雕,可以让人们理解徽州雕刻历史,认识砖雕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也可以让其传承祖辈的勤劳与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网络等现代化资源将徽州文化带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

1.2.4 创新价值

一些精美的砖雕作品可以成为收藏品或者是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投资品种,具有很好的升值空间。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重视也为徽州砖雕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徽州雕刻不仅可以以建筑雕刻本身展示出来,也可以经过创新在其他领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比如服装、绘画和教育等,雕刻技艺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学,不应局限于建筑上,可以将其展开与创新应用到不同的方面,以发挥其非物质文化的最大利用价值。

2 徽州砖雕技艺的保护利用现状

2.1 徽州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村落活化的关系

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徽州传统村落的发展,所以传统村落活化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但是徽州地区传统村落中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给传统村落的活化带来了新的生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推动传统村落的活化。

2.1.2 徽州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村落中的物质空间缺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实践和物质空间是紧密联系的,脱离物质空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脱离了实践的空间性。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缺失,人们就很难再看到传统村落的价值了[3]。

2)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风貌与空间环境被破坏: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进入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消耗了传统村落中的风貌与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前提是传统村落的风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孤立的,它有着对应的物质空间环境,而在现阶段,人们大多都忽略了这一点,仅仅是机械的复制,这样并不能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的面貌[4]。

3)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匮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离不开传承人,但是目前各个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都缺乏足够的认识,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未能充分认识自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定位,政府不仅可以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也可以充当传承的主体。从传统村落角度来看,村落各个民间组织可以开展文化展示,开设兴趣班等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培养一系列后备人才。

4)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性质单一:原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多是代代相传,多为手工业,产业性质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甚至不能满足传承人基本的生活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产业结构的单一性调动不了经济积极性,要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就要选择传统村落的特色产业,利用非物质空间,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增加非遗文化的价值产出。

2.2 徽州砖雕面临的危机与发展机遇

2.2.1 徽州砖雕面临的危机

1)科技的发展给传统手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今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也是一个大力发展科技的世界,科技是强国的支撑。科学技术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忽略了传统手艺,也就是说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徽州砖雕技艺这类的传统手工制作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2)砖雕市场被严重扰乱。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众消费艺术品中机造量化生产的产品扰乱了砖雕市场,许多制造产品杂乱流入砖雕市场当中,使其砖雕艺术品不能占据较好的市场地位。

3)传统手艺人的缺失。砖雕技艺手艺人的严重不足,使得砖雕技艺渐渐淡化于人们的视线中。人们认为传统的手工技巧复杂,制作过程耗时耗力,所以慢慢的失去了大众的关注。现代的人们都将目光投于快节奏的事物之中,从而忽略了对传统手艺的保护与传承。

2.2.2 徽州砖雕的发展机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国已开始大力推进非遗物质文化保护工程,鼓励各地、各高校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砖雕技艺的文化保护,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徽州砖雕艺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等多个项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徽州砖雕技艺的发展,也使得徽州砖雕艺术在现代社会得以传承[5]。如今,因为国家对传统技术的重视,让砖雕等传统工艺品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吸引更多人去关注,也大量的挖掘了传统砖雕工艺人,并且鼓励人们去学习,培养新的传承人,让砖雕技艺在现代生活中重新焕发光彩。

3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传统村落活化策略研究:以徽州砖雕技艺为例

3.1 创建特色的非物质遗产和保护模式

3.1.1 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发展

文化是通过人作为文化链接才延续至今的,但是人会随着年岁的增加逐渐离去,因此为避免“人去楼空”的文化传承的危机,不仅要培养传承人,还要对那些传统文化的流传做出更进一步的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保护限于文字、图片、录音、拍照等方式,这些传统的保存方式会出现文本霉变、图片失色、录音老化失真等问题[6]。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为降低科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衔接,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据的转换储存为永久保存的精神财富。例如徽州砖雕,可以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其历史与发展、技艺与成果等进行一系列的数字转化,达到砖雕技艺的全过程在数字模拟原生环境中对传统雕刻技艺的完整呈现,存储并通过数字网络进行宣传,起到永久保存和传承的目的。

3.1.2 空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由物质空间来承载。合理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空间有机联系在一起,而不要将传统文化因素生硬的搬到传统村落中,使文化得到传承的同时又不破坏传统村落的风貌和空间。以徽州砖雕为例,砖雕在各类建筑中广泛应用,在展示砖雕的同时,要保证其与村落整体的协调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村落的风貌已经逐渐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有些房屋逐渐的现代化,又强行将砖雕元素加入其中,突兀的表现在传统房屋中显得格格不入;或是在空间节点处,特意使用“大而杂”的雕刻元素来凸显当地的雕刻文化,使原本该有的集散空间或其他功能空间丧失了它的作用,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在非物质遗产落到实物的同时,要避免不成体系的强行融入,应当注意与空间的平衡,做到张弛有度,才能达到保护遗产和活化传统村落的双层目的。

3.2 完善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

由于现代工业的兴起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种种原因,很多传统手工艺都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局面,徽州砖雕也不例外。为了保护徽州砖雕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完善传承人制度,并且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徽州砖雕的传承中,是目前传承徽州砖雕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选择、培养传承人,建立传承人库。传承人应该从熟练掌握徽州砖雕技艺的老一辈手艺人中选拔,也可以从有志于学习、已经掌握一定基础的年轻人中考核选取。传统的子承父业、师徒相传、言传身教、以物传承的方法成为了传统工艺最佳的传承方式。这点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更加弥足珍贵[7]。每一个传承人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传承计划和任务,带领学徒学习和传承技艺。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徽州砖雕的教育资助力度,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增设高校专业等方式,加强传承人的能力和素养。传承人培训主要包括技艺传承和社会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训。技艺传承方面包括传统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打造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等;社会文化素养方面要求传承人具有大局意识,注重合作和交流,有广泛的社会视野和文化背景,从而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和喜爱徽州砖雕文化。

此外,政府应该提高砖雕传承人的工资待遇,给他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还可以采取激励和鼓励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徽州砖雕传承中来,从而充分地利用好徽州地区现有的雕刻艺术人才资源。在经济上,可以给予传承人一定的补贴和奖励,让他们有更多的动力和激情投入到徽州砖雕的传承中。同时,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徽州砖雕的价值和魅力,让更多人关注和支持徽州砖雕的传承。

3.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应用

3.3.1 旅游审美上的应用

徽州砖雕的应用最早体现在传统村落中的祠堂民居上,主要起到装饰作用。徽州传统村落的建筑色彩主要是黑、白、灰三种,整体建筑风貌比较单调,因此砖雕的装饰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除去装饰作用外,还可以起到其本身的建筑结构作用,如加固、防护、支撑等。如今传统徽州村落的活化主要依靠发展旅游业,因此具有装饰美化作用的砖雕成为徽州传统村落旅游的一张名片。相当多的游客走进徽州传统村落会被村落中祠堂、牌坊、民居上的砖雕吸引,比如黟县屏山村的舒光裕堂门楼上的彩绘砖雕和西递宏村的牌坊等。徽州砖雕在传统村落中除了表面上的装饰美化价值外,还有深入的内涵寓意之美,这种内涵寓意,让徽州砖雕成为游客体会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精神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3.3.2 艺术设计上的应用

徽州砖雕手工匠人在徽州砖雕上的图形语言对艺术设计来说可以培养和指导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可以为现代的艺术设计提供更为广阔的设计思维。徽州砖雕在艺术设计的应用形式主要分为两类:“形的借鉴”和“意的延申”。“形的借鉴”是指对徽州砖雕中复杂的图形进行概括、凝练,体会图形中最主要的部分进行简化赋值,让古代的题材变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艺术品;“意的延申”指徽州砖雕的题材蕴含的是当时古徽州地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族兴旺的期盼,所以艺术的创作可结合徽州砖雕来呈现,让人们能深刻认识到徽州砖雕的魅力。例如,将徽州砖雕文化融入现代服装中,雕刻的符号纹样可以结合到服装当中,既能增强服饰的美感,又能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诸如此类,可以将徽州砖雕文化用于平面设计、商品设计等艺术形式上,以便更好的促进徽州砖雕的传承与发展。

3.3.3 现代空间设计上的应用

现代装饰完全可以运用徽州砖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徽州地区的年轻人口往城市聚集,未来当这一代年轻人被新人代替,一些老人在住房方面的要求更偏向于传统的徽派建筑风格,但是古代的建筑有明显的弊端,现代的建筑又不符合他们的审美。应用徽州砖雕的装饰特性,将现代建筑与传统徽州古民居结合,既解决了住房需求又达到了审美要求。除了民居,现代酒店也能运用砖雕技术给空间带来多变的效果,比如黄山市的悦榕庄酒店,在酒店内部的回廊空间,运用白色大理石雕刻取代砖雕中笨重的青灰石,将砖雕技艺呈现在大理石上,既起到引导作用,又与其他的空间形成对比,不仅给空间带来更多变的视觉感受,还在含蓄美感中给人无限的想象[8]。

4 结语

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任务,需要着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与传承,建立切实可行的保护与传承模式。通过多元化的应用方式,将非物质文化融入教育、旅游和文创产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保护和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可在历史长河中焕发生机,适应社会变革,同时保留独特文化特征。

猜你喜欢
砖雕徽州村落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徽州绿荫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