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渡
为山水田园立传,是中国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传统。自南朝谢灵运首开山水诗体例,东晋陶渊明将之进一步拓展到田园,其后李杜、王孟,包括苏轼、陆游等等,一代又一代诗人引以为滥觞,层出不穷接续,创作了数量巨大、蔚为壮观的山水田园诗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澉水、长山,沿海岸线迤逦而来,海潮、滩涂之外,乃至澉湖、南木山、北木山一带,襟山抱水,散落其间的城郭、乡村、农田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宋常棠书写了中国第一部镇志《澉水志》,概略记录了其时的经济社会面貌。而顾况、文徵明、彭孙贻、许相卿等人留下的诗篇足以证明,历代文人在此多有雅集盘桓与酬唱吟咏。每一个生于兹长于兹,钓于斯游于斯的古贤,都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把澉水长山视作自己的精神版图。
澉水长山,我所理解的山水田园,最江南的山水田园,不過如此。一年之中,大多是天光晴好,近处水阔流缓,鸥鹭翩飞,滩平沙静,苇草摇曳,远处小山重叠,湖光跃金,稻菽起伏,炊烟袅袅,自是一卷宁和静谧的画轴。若是季风如期来临,暴雨骤至,则铅云滚滚,洪波泛滥,浊浪訇鸣,风樯阵马,扑击长山而来,暗流鼓涌,一直推卷起钱塘大潮。一时之间,群山静默如雷,城郭乡村洇化于水雾,杉柳荻苇不堪摧折,鸟藏兽匿,音讯断绝,浑然泽国江山陷入战图。近三十年光阴蹉跎,我对此了然在胸。在这里安居,工作、生活,历练人生,漫游山水,观察草木鸟虫,记录点点滴滴,读书、思考、写作,除了生命中经受的洗礼,这一片天地也给予了我精神上的滋养。
物换星移,人事代谢,书写意即言说标榜。在江南,多少给人有风雨时若,安然自我,偏安一隅之感。但时风迭替,经济晴雨变化,文化风尚浸洗,时势浪潮席卷,倏忽间江南又变为前沿坐标,标新领异之地。未必就如先贤为山水田园立传,赋为心形,歌为心声,意出言表,后来者只需真实抒写心意。
澉水长山,余韵悠长,前行者已然言之凿凿,后来者势必声情汹汹。文字功夫,都是纸上钩沉,瞬息即成既往,前人已成经典,后来者心有惴惴。正因为深爱这一片土地,才为它殚精竭虑,费尽心思,不自量力去描摹,务求真实呈现。我固然深知渺小,不敢在古之先贤前效颦,只求忠实于自我的感受。
没有太多的创作感想,追摹先贤,记录自己而已。我写这组诗的动机与初衷都在这里了,多年前我曾经有感而发,自然给予我的教育,远大于我从书本中的所得,甚至大于我所经历的一切生活。自然的好处在于,它从不拒绝,它能向你展示它的嬗变,无穷无尽与生生不息。我只需要忠实于自然,忠实于自己的眼睛与心灵。从某种意义来说,社会也是一种自然,它遵循于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人的规律,自然而然。写作到一定份上,技艺肯定会退到最后,那些能够修习到的东西都不珍贵,因为那是流程,经验教训带来的,也不值一谈。用身心感受,得到的才是自己的,能够分享,继而达到共享共情的效果,那就是造化。诗歌当然是艺术,天赋决定艺术达到的高度。诗人与读者,首要的还是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