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研究
——基于改进的整合技术接受模型

2024-02-03 11:49:10刘丽娜周发强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模型

刘丽娜, 周发强, 康 超

(内江师范学院 党委办公室, 四川 内江 641100)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就业。然而,大学生在返乡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收入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在英国,为鼓励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不断向高等教育倾斜。英国政府认为,大学的技能培训、创业孵化以及对初创企业的优惠政策是促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础工程[1]。为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激发创业热情,韩国政府采取了许多保护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建立扶持基金和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在韩国各种鼓励措施中,效果最直接的是成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创业支援中心”。此外,为了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韩国政府为每个大学生农业创业小组提供1000万韩元资金,并在道、市、郡成立“回乡创业咨询服务中心”,提供相关服务[2]。在国内,张桥、唐玉凤建议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响应国家号召,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地区去磨炼意志、发挥作用[3]。宋欢则着重强调农村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政府对大学生的“过程服务”力度不够,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和经验不足,这些都需要在后期继续加强[4]。涂淑芬认为,新时期要大力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短板问题,需要国家加强政策支持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乡村产业[5]。何雯、李晨曦肯定大学生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大学生群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人才支撑,高校应该丰富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率[6]。

最新文献也对大学生返乡相关情况进行了研究。李团团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政府应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形成合力,科学合理整合与配置人力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发展渠道[7]。墙艳红强调,良好的返乡就业创业氛围能够积极吸引人才,所以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营造良好返乡就业创业氛围[8]。周燕莉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将先进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创业实践,进而带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9]。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现代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教师“优师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10]。因此,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客观体现。综上,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立足农村现代化,以党和国家事业各项政策为指引,了解大学生对返乡就业期待程度,实践认知程度等,探究在农村现代化背景下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一是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的共同体理论。大学生作为参与者做出的决定是基于他们对于乡村共同体的贡献,而不只关涉个人利益[11]。二是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提出的动机理论。乡村振兴政策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大学生行为的内部唤醒状态,是大学生为追求自我目标的主观愿望或意向,以及自觉意识[12]。三是情感理论。罗杰斯是情感理论的重要代表。很多大学生虽然到城市读书,拥有较高学历,但是对乡村却有独特情感,他们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推进乡村振兴[13]。四是赫尔提出的诱因理论。大学生在就业时受到学历、专业等外在因素刺激后,返乡就业、创业会对大学生充满诱惑,并具有持久推动力[14]。五是亨利·塔菲尔、约翰·特纳等人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当代大学生习惯性把自己对群体的认识摆在核心位置,认为社会群体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很有荣誉感[15]。

(二)研究模型与假设

整合技术接受模型是Avenkatesh, Morris,Davis等人在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等理论模型基础上,将主要因素进行整合而形成的综合模型[16]。变量包含绩效预期、努力预期、社群影响、便利条件、行为意向、行为、性别、年龄、经验和自愿使用。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因素很多。自我因素会影响大学生是否可以很好地进行返乡创业。前期准备会极大影响大学生返乡的意愿。政策宣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返乡积极性。社群影响也是影响学生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个人的努力预期会影响大学生对返乡创业的认识。因此,根据前期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针对上述内容提出以下假设:

H1:返乡政策实施情况(MA)对返乡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

H2:返乡政策实施情况(MA)对返乡行动呈显著正向影响。

H3:返乡意愿(WH)对返乡行动呈显著正向影响。

H4:返乡意愿(WH)在返乡政策实施(MA)与返乡行动之间起中介作用。

(三)变量及测量

本研究的七个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变量及其测量

表1(续)

这七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图

(四)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在四川省内各高校在读的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并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形成相应的研究维度。然后针对研究维度,根据在校大学生对返乡就业创业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设计李克特量表,形成评价测量项目。为确保问卷准确合理,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进行预收集并针对问卷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以保证问卷适合大学生填写的同时兼顾科学性。问卷由41道封闭式问题、2道开放式问题和6道个人背景信息题组成[17]。

(五)调查实施

正式问卷(量表)设计好后,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问卷。利用随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将问卷推送给课题组日常掌握的工作群(QQ、微信等),前后历时10天,共收回有效问卷1 017份。互联网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便捷应用,大大消解了本次网络调查的系统误差、抽样框误差、重复或遗漏误差及无回答误差。样本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政治面貌、专业类别等特征如表2所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六)数据分析

使用SPSS 26.0和AMOS23.0对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情况进行定量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人口统计学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二、研究结果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知,1017个样本中,样本的性别、年级、学科类别、生源地、家庭月收入以及月薪资期望等分布符合实际情况,样本代表性较好。

(二)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2 样本描述性统计

表3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利用SPSS26.0对1017份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各测量题项的最值、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等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1)各变量测量题项的平均值在3.669到3.847之间,即调查对象更偏向赞同的观点;(2)调查数据的各个题项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1,且峰值的绝对值都小于10,偏度的绝对值都小于3,样本数据可以视为呈正态分布,满足后续的分析条件;(3)样本数据中自我因素的得分最高,返乡行动得分最低。

(三)信度和效度分析

表4 研究模型所涉及变量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从表4可知,研究模型涉及7个变量,共设计41个观测题目。通过信度分析发现,在自我因素(SF)维度上,由于SF5“项已删除的α系数”大于“Cronbach α系数”,因此予以删除,最后保留40个观测题目。

进一步对本研究所涉及的变量进行信度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样本优良与否,如表4所示。该表显示,各变量的克隆巴赫系数在0.782到0.921内变化,均大于0.7,表明样本信度较好;CITC值均大于0.4,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信度水平良好。根据各潜变量平均萃取方差(AVE)及相应可观测变量负载来检验收敛效度,KMO在0.672到0.941之间,说明研究样本整体适合提取信息,效度较好;因子载荷系数在0.729到0.879之间变化,AVE值在0.546到0.632之间变化,两者都大于0.5;CR值在0.791到0.923之间,均大于0.7,说明样本收敛效度较好。

(四)回归分析

1. 政策实施情况影响返乡意愿的回归分析

表5 返乡政策实施情况影响返乡意愿的回归分析

从表5可知,将SA、CI、PD、PR和SF作为自变量,而将WH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WH=0.194+0.788SA+ 0.010CI-0.113PD-0.015PR+0.272SF,模型的R方值为0.752,意味着SA、CI、PD、PR和SF可以解释WH的75.2%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614.755,P<0.05)。针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发现,模型中有VIF值大于5,但是小于10,可以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分析可知,SA的回归系数值为0.788(t=19.623,P<0.05),意味着SA会对WH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CI的回归系数值为0.010(t=0.233,P>0.05),意味着CI并不会对WH产生影响关系。PD的回归系数值为-0.113(t=-2.605,P<0.05),意味着PD会对WH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PR的回归系数值为-0.015(t=-0.467,P>0.05),意味着PR并不会对WH产生影响关系。SF的回归系数值为0.272(t=6.268,P<0.05),意味着SF会对WH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2.政策实施情况影响返乡行动的回归分析

表6 返乡政策实施情况影响返乡行动的回归分析

从表6可知,将SA、CI、PD、PR和SF作为自变量,而将HA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公式为:HA=-0.044+0.485SA+0.012CI+0.177PD+0.448PR-0.126SF,模型R方值为0.787,意味着SA、CI、PD、PR和SF可以解释HA的78.7%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746.366,P<0.05)。针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发现,模型中有VIF值大于5,但是小于10,可以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分析可知,SA的回归系数值为0.485(t=12.362,P<0.05),意味着SA会对HA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CI的回归系数值为0.012(t=0.273,P>0.05),意味着CI并不会对HA产生影响关系。PD的回归系数值为0.177(t=4.182,P<0.05),意味着PD会对HA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R的回归系数值为0.448(t=14.251,P<0.05),意味着PR会对HA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SF的回归系数值为-0.126(t=-2.965,P<0.05),意味着SF会对HA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

(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运用AMO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图2所示的模型路径系数图,并得到如表7所示实证检验结果。

图2 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图

通过表7可知,构建的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和数据拟合状况良好,结构方程模型的因果模型得到实证数据支持,说明路径分析假设有效。

表8 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及检验结果

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判定,从表8可知,在影响政策实施的前期准备、自我因素、政策宣传、社群影响和努力预期共5个因素中,社群影响>政策宣传>努力预期>自我因素>前期准备。此外,还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政策实施(MA)对返乡意愿呈现正向影响(β=0.916,P<0.05),因此假设1成立。

政策实施(MA)对返乡行动呈现显著正向影响(β=0.759,P<0.05),因此假设2成立。

返乡意愿(WH)对返乡行动呈现显著正向影响(β=0.225,P<0.05),因此假设3成立。

表9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根据表9可知,ab表示返乡政策实施→返乡意愿→返乡行动路径系数,由于Lower和Upper不包含0,且P值小于0.05,所以存在完全中介效果,假设4成立。

三、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

1. 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与城市相比,乡村基础设施、创业条件相对较差。调查显示,仅有21.93%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乡村基础设施等不断完善,乡村更加具有吸引力”。为改善大学生返乡创业环境,国家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提供了大量创业服务。但是,很多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大学生无法及时获得无息创业贷款、免费办公场地或者便利的行政审批程序等;对于返乡就业、创业的特殊性,国家政策还存在一些局限[18]。仅有16.91%的大学生认为“返乡就业有补贴支持,薪资压力得到缓解”。

2.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19]。由于大学生缺乏在创业就业上的经验和具体认知,只有依赖政府宏观调控,才能解决初期面临的困难。但是,初期阶段后,政府缺乏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运营阶段相匹配的支撑和服务体系,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和资金支持。调查显示,仅有19.7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返乡创业有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20.8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政府补贴政策和银行创业贷款可以减轻我的创业资金压力”,16.91%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农村保险额度和范围扩大,给我的创业提供资金保障”,23.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国家对大学生返乡就业提供了各种政策支持”。

(二)学校层面

1.实践条件不够理想

当前,虽然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比,这部分活动仍然处于一种弱势状态。一些部门虽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却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硬件条件,而且在环境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仅有21.5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我培养了较好的创新创业意识”,17.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参与过一些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了创业职业技能,有一定的专业水平”,19.17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有过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的基础,有一定的组建能力”。

2.师资队伍存在不足

教师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理论指导以及实践经验指导。然而,大部分高校教师并没有充足的实践经验,他们没有丰富的创业经历,因此仅仅能够给学生们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当遇到实际的创业问题时,往往不能够迅速地找到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现在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教学重点大部分放在了理论知识方面,导致大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与掌握了返乡创业就业知识理论,但是缺乏切实可行的创业就业实践及创业思想思维。仅有19.7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学校鼓励和支持我们返乡创业,并为我们解读相关国家政策”,21.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让我了解到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许多故事并学习到了相关经验”。

(三)社会层面

1.创业就业观念相对保守

受传统教育观念、成才观念和亲戚朋友影响,大部分人把返乡创业就业的大学生视为“没出息”,从乡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把“走出乡村,走进大城市,在大城市扎根”视为评判成功与否的标准,尤其是名校毕业的大学生[12]。在这种“背井离乡”教育观、成才观的影响下,大学生很少有因为热爱乡村工作,想要建设美好乡村而返乡的。仅有20.8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家乡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我有意愿返乡就业”,仅有18.6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乡村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使我有意愿返乡就业”。

2.信息获取渠道相对闭塞

大学生获取创业与就业相关信息的通道较为闭塞和狭窄,无法了解何种岗位或领域需要何种人才。学生与社会、市场环境接触有限,不能快速获取创业就业机会和相关信息,导致他们无法根据自身的意愿快速融入乡村环境[13]。

3.发展环境欠佳

近年来,乡村经济环境与城市经济环境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虽然有所完善,但构建程度仍然较低,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较差;二是部分农村经济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投入与产出不对等。仅有18.09%的大学生认为“乡村发展具有很强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好”;21.24%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从乡村基层做起,可以更好地丰富和提升自己”;21.5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返乡就业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帮助乡村实现现代化,找到适合乡村发展的方向”。

根据大坝坝坡稳定分析计算结果表6,死水位及正常水位稳定渗流工况上下游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1,说明坝坡尚未失稳,与工程运行实际相符;正常水位降落工况上游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1,说明该工况坝坡失稳,同时滑弧位置与工程实际病害相符。

(四)家庭层面

本次问卷调查得出来自县级城市、乡(镇)、农村的学生有856人,占84.18%;家庭月收入在3 000元及以下122人,占12%;在3 001-5 000元242人,占23.8%;5 001-8 000元334人,占32.84%。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比较低,经济条件大部分不算太好。此外,在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家庭因素中,仅有20.7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父母都是在家乡,自己对乡村的情况很了解”;20.0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父母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回乡村工作,离他们近一点”;20.2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很多亲人都在乡村,以后在乡村的工作支持率高”。在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因素中,家庭经济条件和支持情况是比较关键的两个因素:如果家庭条件比较好,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创业的概率会增加,家长会充分给予精神鼓励和资金支持;如果家庭条件比较差,资金和支持就很难提供。

(五)个人层面

1.自我认识不足

政策缺失、引导缺失和家庭感召缺乏属于外部原因,真正导致农村籍大学生拒绝返乡就业创业的内部原因在于大学生自己本身[14]。大部分农村籍大学生对自我的价值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在就业选择时盲目从众,随大流。仅有22.52%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返乡就业的所有成本都会比在城市的成本少,会使我有更多资金投入工作”;19.9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家乡生活节奏慢、竞争压力小,返乡就业使我的工作前景广阔”。

2.自我加压不够

大学生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面临着许多挑战,既要具有很强的能力,又要具有很高的素质[16]。大学生接触比较多的除了同学,就是教师,参加的基本都是模拟创新创业比赛,无论是社会资源,还是创业能力都比较差。仅有22.91%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想通过在乡村的工作更好地锻炼自己,不怕苦,不怕累”。

四、现代化背景下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措施

(一)政府层面

1.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政府可以从“五坚持”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统筹推进; 坚持立足农村,突出乡土特色;坚持问需于民,突出农民主体;坚持持续推进,突出健全机制;从五个方面发力,不断完善不足之处,逐步改善农村环境。

2.构建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地方政府应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后期指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从而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动摇其返乡信念。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针对大学生创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措施[16]。

3.加大返乡政策扶持力度

地方政府在执行创业管控措施的过程中,应当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扶持,简化创业登记与注册形式,开设独立办公窗口,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应当将国家最新的优惠政策与方针实时同步到创业必读文件当中,引导大学生全面掌握国家政策。

(二)学校层面

1.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高校应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鼓励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高校共青团、青联等青年群众组织要大力表彰大学生创业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经验;高校媒体要运用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型,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务实图强”的创业精神。

2.构建优良的师资队伍

我国高校迫切需要从师资培训目标、师资培训主体、师资培训形式、师资培训资源等方面下功夫。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目标要聚焦于教师创新创业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操作知识、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创新创业形势政策等综合素养的提升。

3.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

当代大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但在走出校门创业就业的过程中不仅缺乏创业实践能力,还缺少相应的机会与平台。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与社会企业进行对接与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实践机会与平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可以选派具有返乡创业就业意愿的大学生到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社会层面

1.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在目前城市就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摒弃只追求在城市发展的思想观念,可以将未来发展方向适当地转移到农村地区。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抓住时代发展机遇,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构建信息管理平台

地方政府应构建对接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信息发布与管理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政策,面向大学生公布不同领域的招聘信息[17]。乡镇政府需在该项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科学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在农村投资建厂。地方政府需将重要信息及时发布在网络平台,使大学生能动态关注与了解农村建设与发展现状。

(四)家庭层面

农村、城镇父母很多都不了解返乡创业就业,传统观念认为创业就业难上加难。在此背景下,社区、村委可以聚集居民、村民一起,为他们讲解现在创业就业的形势,返乡创业就业的优势和好处,对于返乡大学生政府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力度有多大,他们更了解大学生的返乡创业就业,逐渐转变他们以前的社会观念。

(五)个人层面

在返乡创业就业中,经常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这些决策都会对最后的意愿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大学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在下一次面临类似问题时,做出更明智、更正确的决策。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寻求他人的反馈和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向同学、老师或者朋友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

猜你喜欢
农村大学生模型
一半模型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