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良
(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浙江湖州 313000)
内河船舶造成的水域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内河交通的高速发展,大量船舶运输活动导致了水域污染,对内河水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深入研究内河船舶水域污染的特点、作用机制、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湖州市所辖吴兴区、南浔区、南太湖旅游度假区、长兴县、德清县和安吉县,2022 年全市常住人口超过341 万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800 亿元。湖州位于太湖南岸,是环太湖因湖而得名的城市,市内河泊众多,是东苕溪与西苕溪的汇合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000m3左右,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23条。截至2022 年底,全市航道里程1173.7km,其中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为345km,其他等级航道里程为828.7km。湖州市本级有4 个自来水厂。城西水厂使用老虎潭水库与长湖申航道水源;城北水厂使用老虎潭水库与市河水源;太湖水厂使用太湖水源;埭溪水厂使用老虎潭水库水源。我市水质为三类至四类,船舶造成的水域污染与人民生命健康直接息息相关。
截至2022 年底,湖州市登记内河船舶3620 艘,248.1 万净载重吨,货运船舶3565 艘,客运船舶55 艘。常年在湖州经营运输的外港籍船舶1781 艘。近5 年增幅持续放缓;全市内河船舶运力增长率仍在持续下滑。
湖州港是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所需矿产材料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柱,分为吴兴、南浔、长兴、德清、安吉和太湖旅游等6 个港区,24 个作业区。2022 年底,湖州港共有码头生产泊位751 个,码头泊位长度41.3km,泊位年通过能力15615 万t,集装箱年通过能力64.7 万标箱,旅客257.1 万人次,最大靠泊能力1000 吨级。按码头泊位性质分,危险品泊位112 个、旅客泊位43 个、集装箱泊位18 个,其余均为普货泊位。下文便依托湖州港区实际,分析内河船舶造成的水域污染类型和危害。
内河水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物、磷化学物、石油等。
(1)油污水污染。内河内燃机船舶须携带足量的柴油和润滑油等,若发生泄漏、溢油,水面会形成油膜或沉浮物,水体无法自身净化,水质恶化,损害水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1]。
(2)生活污水污染。内河船舶船员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水。这些污水中含有油脂、磷氮等等,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水域内,就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
(3)生活垃圾及船舶垃圾污染。船员在船舶上工作、生活,必然会产生生活垃圾和船舶垃圾,若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抛弃到水域内,将影响水域的整洁美观度和生态系统自身修复能力,水质恶化。
(4)悬浮物质和泥沙。内河船舶在前进或者倒车过程中,螺旋桨高速旋转,会搅动河床沉积物和泥底,导致水体中的悬浮物质和泥沙浓度增加。对水生植物、动物的生存环境影响不利,水质恶化[2]。
船舶的污染还有噪声污染、气体排放污染等,这对水域污染影响不直接,在此不进行分析。
湖州是江南水乡,旅游业发达,21 世纪初,我市水泥运输船舶全部淘汰,这些被淘汰的水泥质船舶,被船民再利用,改造成餐饮船舶,从事农家乐餐饮服务。高峰时期我市有餐饮船舶超过100 艘,生意火爆,由此产生了大量餐饮垃圾、生活污水,这些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在水域中,造成严重的水域污染。目前,我市已经取缔全部餐饮船舶。
21 世纪初,湖州港区船舶运输主要以挂桨机船舶为主,主机是S195 柴油机,油污水直接流在船舶平台上后又流到水域中。当时在S195 柴油机底部下面安装托油盘,收集油污水。因挂桨机船舶油污水收取难度大,噪声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更严重[3]。同一时期,开始逐步实行淘汰挂桨机船舶,给于改造挂桨机成落舱机的船户进行财政补贴,目前我市已经取缔全部挂桨机船舶。
21 世纪初,为了管控船舶的油污水直接排放,在运输船舶机舱安装了油水分离器,在油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由于油水分离器功能有限,油水分离效果差,现在已经停止使用油水分离器。现在船舶机舱安装污油柜,湖州湛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收集油污水,进行统一处理。该公司有3 艘油污水收集船舶(图1),设计收集能力240t/d,2022 全年接收油污水合计1866.6t,分离后油污转移处置合计297.2t。全市船舶油污水的处置率在99%以上。
船员在船舶上工作生活,会产生大量的船舶生活污水,治理以前,船舶生活污水是直接排放。后来采用船户承担部分费用,政府补助部分费用的办法,由湖州市地方海事局(现名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牵头给船舶安装船舶生活污水贮存装置,并且加装北斗定位系统。2018 年,我市就创新开展《北斗+传感物联船舶污水排放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在国内首创内河船舶生活污水排放北斗在线监测平台。发布了《内河船舶生活污水转移处置规范》《船舶生活污水储存接收检查指南》等管理制度。2020 年7 月,我市建成船舶污水收集、接收、处置装置系统,完成了生活污水收集储存、排放等环节的在线监测,对船舶污水上岸实时智能管控,使得船舶生活污水顺畅运行、闭环管理。图2 为长湖申线航道吴兴东门服务区船舶污水接收装置。目前全市累计建成船舶生活污水接收点188 个,公共接收站8 座。2022 全年,全市共接收船舶生活污水10959.2t,全市船舶生活污水的处置率在99%以上。
图2 长湖申线航道吴兴东门服务区船舶污水接收装置
船舶在航行、停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船舶生活垃圾和船舶垃圾。为此全市所有港口企业码头、水上服务区、基层管理站所均配置船舶生活垃圾及船舶垃圾分类接收设施,实施了全航区船舶防止水域污染接收设施全覆盖[4]。图3 为长湖申线航道吴兴东门服务区垃圾分类站。制定出台《湖州市船舶生活污水(物)排放和接收积分管理办法》,创新开展污染物回收积分制,开创污染物“上岸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受益”的防治船舶污染奖励办法,给予积分者优惠措施,办理港航业务绿色通道等工作,激发水运从业人员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引导、激励水运从业人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2022年,全市共接收船舶生活垃圾及船舶垃圾304.5t,全市船舶生活垃圾与船舶垃圾的处置率在99%以上。
船舶在航道上航行,会搅动河底产生悬浮物质和泥沙,改善通航环境是减少船舶污染水域的有效策略之一。近10 年,全市改造航道174.2km,共投入资金57.6 亿元。有效地改善了通航环境,减少船舶产生悬浮物和泥沙。
在内河航道各个节点及流量大的航段设立视频监控点,通过摄像头对船舶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成立专门的船舶与港口防污染监控中心(湖州)(图4),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船舶是否存在泄漏、溢油等情况。全面推广应用长江经济带船舶水域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向全市港口码头企业,船舶船员发放告知书,督促安装注册信息系统。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电子单据联网查询,定期通报接收数量。监控中心以全港区268 个监控探头为眼、依靠3285 个船舶“北斗”智能终端,构建起一个新型的防污染治理专业化体系监测大屏,全天24h 监控湖州辖区船舶生活污水贮存装置的信息变化等等,若情况异常,该监管系统会自动报警并且及时向船舶船员发送警告信息,责令其立即停止污染水域行为[5]。
图4 船舶与港口防污染监控中心(湖州)
引导内河船舶使用生物柴油、电动、液化天然气(LNG)等新能源替代传统高硫燃料。近五年内,我市共建成新型纯电动力船舶7 艘,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在水上服务区建设了岸电充电桩(图5),累计建成岸电设施433 套,居全省第二,实现公共服务区、锚泊区和主要码头全覆盖。对终端用电船户给予50%电费补贴,对公共岸电运营企业按电费的20%给予补贴。开展船舶使用新能源的研究,促进环保技术产业与内河船舶行业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内河船舶的环保性能。
图5 长湖申线航道吴兴东门服务区船舶充电桩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内河船舶水域污染的违法行为及相应的处罚措施。监管部门要增加航查频次,加大对内河船舶的检查和监督,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建立内河船舶与港口防止污染的联防联控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提高对船舶污染水域的发现和处罚效率。对处罚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形成舆论监督和威慑效应。2022 年,全市监管部门总共检查船舶超过14000 次,港口码头986 座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05 处,压实了防污染主体责任。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建立起内河船舶水域污染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有效减少船舶对水域的污染,保护内河水域生态环境的良好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应对内河船舶造成的水域污染问题,需要取缔餐饮船舶、挂桨机船舶,对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与船舶垃圾收集统一处理,采取智慧数字物联监管措施,推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并增强内河航运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还需要加强科研力量与财政资金的投入,开展针对内河船舶水域污染防治的深入研究,寻找更加可行和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合作与共同努力,可以实现内河船舶水域污染的全面防治,保护内河水域生态环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航运市场低碳环保发展,保护人民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