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淳 陈壁波 田秀芳 张文腾
摘要: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及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下,环保产业对一线从业技术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亟须优化和完善。学分制下,高职院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对“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施,即构建专业群内学分制下“一年级见习、二年级实习、三年级跟岗”的“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学分制;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C961;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1-0009-04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资源环境与能源材料教指委2022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学分制下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ZHNCJG20220214);汕头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基于学分制的‘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2jy24);第二批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编号:GSPZYQ2021004)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职能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地方环境治理成效的巩固扩大,一线技术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更加多元。同时,针对生态环境建设在治理工程工艺设计、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工程项目监理、环保设施运营维护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设备日趋先进,产业对一线从业技术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根据地方节能环保产业的需求和特点培养“会设计、懂施工、善运营、能检测”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紧迫,这也成为新时期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服务于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然而现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下学生的技能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亟须优化和完善[1]。目前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本科院校压缩饼干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死板,缺乏多样性、灵活性,教学内容偏理论缺乏实践性,教学理念陈旧缺乏时代性,课程体系、教材、师资队伍及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都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这给高职院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及社会的需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
学分制是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其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计量学习量,以绩点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灵活度高、选择面广、竞争性强[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提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的改革要求。学分制改革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用巨大,对提高教学质量意义深远,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对每门课程的学分和课时数进行规定,但仍实行学年制管理,离真正的学分制管理还有较大差距。在学年学分制下,学生普遍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上规定的开课计划在固定学期、固定班级进行课程学习,只有少部分全校性的公选课开放选课,但选择范围小、灵活度低,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上起的作用很小,无法真正体现学分制改革的优势,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结合高职院校输送人才的特性,在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完全学分制的优化与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为改变这种不良状态,创建适应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和实用型环保技术人才的课程体系,必须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基于学分制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因此,构建高职院校学分制下柔性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柔性实践体系,体现为对内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内容及专业设置与调整上具有较强弹性,对外则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4]。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在高职学分制改革和产教深度融合的探索中,在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及对接企业需求的前提下,逐步构建“一年级企业见习、二年级企业实习、三年级企业跟岗”的“三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在学分制框架下进一步研制教学标准,形成课程标准,这对实现“会设计、懂施工、善运营、能检测”环保产业人才的精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以促进群内资源共享、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促进人才发展可迁移为目标,由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和建设工程管理三个专业进行组建,是广东省省级立项建设的三个环境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之一,也是粤东地区唯一高职层次的环境类专业群。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依托本地中小企业缺乏良好员工培训条件和机制的实际情况,针对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学生的特点和环保人才市场需求,积极探索结合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联合培养精准育人模式,将学分制与“三递进”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推进完全学分制教学试点改革
为响应国家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政策及“双高院校”建设需求,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完全学分制改革以来,率先在2019级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试点开展,修订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2019级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审定通过后,启动2019级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弹性学制试点的宣传和自愿报名工作,并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情况完成2019级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重新分班调整,在2019级环境工程技术2班进行学分制教学改革,改革试点情况良好。2021年,学分制教学在学院全面铺开,围绕学分制改革方案,全校各专业积极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分制,必然涉及學生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学习时间和方式。为避免因改革造成的专业学习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改革初期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学生的就业定位及职业需求进行调查。学分制改革下专业实施“导师制”,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学习能力与水平,为学生推荐适合其职业规划及发展要求的选修课程,主要分为工程运维、监测技术和环境管理三大方向,加强教师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及就业引导,避免学生在对职业认知不清时选课的盲目性和盲从性,保障学生在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得到专业能力的提升。二是根据职业能力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集成选课模块。模块化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在某一具体就业方向上形成系统的理论认知,更好地进行应用实践,以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三是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问卷星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开放教务管理选课系统,能使选课更加灵活,初步满足完全学分制要求。
2.构建学分制下“一年级企业见习、二年级企业实习、三年级企业跟岗”的“三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在学分制的框架下,環境工程技术专业群采用“三递进”模式,即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分阶段进行企业见习、实习和跟岗。学校将各阶段的实践内容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并配合校内教学以学分制的形式体现。通过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选择不同的实践内容,也可以了解自己在不同实践环节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这种设计模式,旨在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获得不同的实践经验,将职业导向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更加关注职业发展,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一年级学生实行见习环节,工艺见习环节时长为1周。在企业见习周内,由专业教研室组织开展环保职业能力讲座,进行行业及专业细分领域的普识教育[5]。由导师组织安排学生前往环保部门或者环保企业,重点参观环保企业的生产现场和环保设施,实地了解环保设施的运作原理和技术特点,深入了解环保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感受企业文化,产生职业憧憬,完成角色转换。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环保科普教育活动,如环保志愿者活动、环保讲座等,让学生了解环保行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意义,熟悉环保行业的发展状况、工作内容和工作条件,帮助他们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引导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年级学生实行实习环节,学生将进入环保行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为期4周~6周的实践,此阶段主要将课程体系分为工程运维、监测技术和环境管理三个方向。工程运维方向,主要涉及环境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如废水处理设施的清洗、排污管道的维修等;监测技术方向,涉及环境监测工作,如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环境管理方向,侧重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等。每个方向都配有相应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理论中巩固实践技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校内导师的引导与帮助下,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至少2个方向的课程模块进行修读。每个方向都配备相应的校内理论课程及校外实践教学课程,学生在校内主要通过专业教师学习理论知识,随后以具体的项目案例为依托进行校外实践,此过程主要由企业导师进行指导,校内导师主要起巡视与监督作用。除此之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还设置了任选课模块,提供专业群内拓展课程任选的途径,如环境科技英语、环境工程前沿技术与应用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展现学分制的灵活性。
三年级学生实行跟岗环节,学生可自行寻找或经由学校推荐,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位实践,投身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项目中,深度挖掘和理解企业环保管理和工程技术的核心要素。校内导师按照实践教学计划,配合实习单位做好安全教育及岗前技能培训工作,重点关注学生的岗前心理建设和职业道德引导,在跟岗期间协调好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关系。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配合,既能使学生在实习前初步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又可减轻企业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在跟岗实践期间,学生还会有机会参与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
3.学分制下“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第一,校企双主体参与,产教融合精准育人。基于学分制的“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保评价等企业岗位真实业务相应的课程体系引入培养过程,对标人才培养规格,研制教学标准,并依据教学标准融入产业先进技术元素、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多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形成校企双主体参与,实现精准育人。通过组建汕头职教集团生态环境委员会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专家指导委会,依托专业群培育的两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入开展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保障等的体制机制建设,实现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创新。推广和深化“三递进”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合作企业,可以保障“会设计、懂施工、善运营、能检测”复合型产业人才的精准培养。
第二,课赛证研并行,人才培养良性循环。学分制下的“三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科技学术研究、社会实践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等研修和学习,成果可作为置换课程代替选修课或集中实践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科研项目、证书考试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同时,“三递进”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职业导向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实操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课赛证研并行,使教学成效得到显著提高,形成学分制和“三递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学分制框架下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立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制度和职业技能竞赛帮传制度,通过教师引领,动员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自实行学分制教学改革以来,专业群内学生凡是具有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科研项目研究、证书(包含1+X证书和其他职业技能证书等)考取通过等情况,均可以按照学校相关的管理规定,完成学分互换,此举措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专业群内学生先后获国家级奖项17项,省级奖项18项,成果丰硕。通过学分制和“三递进”的有机融合,学生能够享受学分制改革带来的课程多元性,在职业规划方向选择上更具有灵活性和导向性,真正做到校内学习成果有效转化,提升专业水平。
第三,就业稳中有进,人才综合能力提升。学分制教学与“三递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是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的实践课程体系开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地方环保企业岗位群为教学重点,最终目标是培养“会设计、懂施工、善运营、能检测”复合型产业人才。通过学分制改革与构建“三递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出适合环保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职业素养为主线,以理实知识为支撑,培养学生完成目标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能有效满足企业要求,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提升就业质量[6]。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2019年至2022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数据显示,近四年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整体呈现出积极乐观的趋势,学生就业率均达95%,并逐年上升至99%,专业对口率也从61%上升至79%,平均薪酬大幅提升,从2019年的2589元上涨至3715元。
当前,中国高职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转型期,有效进行产教融合并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高职学分制改革与“三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和实用型环保技术人才,促进开放合作,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人才精准培育。
参考文献:
[1]陈云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2]张乾,王雅平,苗文莉,等.“四双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30):13-14+37.
[3]叶克,杨学坤,曹红梅.五年制高职学分制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31(01):99-103.
[4]朱苏,钱晓忠,郭琼,等.学分制框架下高职柔性课程体系的探究与实践———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6):28-32.
[5]吴悦,陈希媛,温佐钧,等.校企合作背景下“实践技能三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汕头职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3,13(03):104-109.
[6]罗汉妮,许海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教学创新策略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9):11-12.
Explor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Progress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under the Credit System in the Professional Group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n Jinchun, Chen Bibo, Tian Xiufang, Zhang Wenteng
(Shant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dong Province, Shantou 51506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the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has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skills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frontline technical talent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urgently needs to be optimized and improved. Under the credit system,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explored and implemented the "three progressiv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which is to construct a "three progressiv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first year internship, second year internship, and third year follow-up" under the credit system within the professional group, has achieved good reform results,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credit system; three progressiv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