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育肥模式对肉牛增重与产肉性能的影响

2024-02-01 13:23:04李洪英陈康林刘国龙
畜禽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产肉胴体月龄

熊 勇,陈 勇,李洪英,陈康林,刘国龙

思南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思南 565199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肉牛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寻找新的养殖模式来提升肉牛的供给量和品质十分重要[1]。目前,肉牛的散养占较大比例,散养户采用的肉牛育肥模式大都为放牧补饲的方式和直线育肥模式[2]。规模化、集约化的肉牛场主要从农村、牧区采购架子牛,在育肥场进行后期集中育肥[3]。随着肉牛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肉牛的育肥模式也随着育肥目的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养殖户可根据肉牛的生长速度、肉质、饲料成本等选择合适的育肥模式[4]。

当前,适合我国的肉牛育肥模式主要为直线育肥模式和阶段育肥模式,但关于直线育肥模式和阶段育肥模式对肉牛增重和产肉性能的研究还鲜有报道[5]。因此,本研究试验以6月龄西门塔尔牛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直线育肥方式和阶段育肥方式对育肥期肉牛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量、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骨重和骨率等指标的影响。期望能为我国育肥期肉牛制定科学和经济的育肥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本试验的试验地点为贵州省思南县某肉牛养殖合作社。

1.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法将30头身体健康、体况良好、体重在200±2 kg的6月龄西门塔尔牛均分成2组,分别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5头,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试验Ⅰ组的肉牛采用直线育肥的方式育肥,从7月龄至出栏均饲喂育肥期全混合日粮;试验Ⅱ组的肉牛采用阶段育肥的方式育肥,在7~12月龄时,饲喂育成期全混合日粮,13月龄后开始饲喂育肥期全混合日粮。试验Ⅱ组在每次换料时均设置15 d的过渡期。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肉牛均于18月龄出栏屠宰。本试验肉牛各阶段日粮配方和营养水平分别如表1~4所示。

表1 育成期全混合日粮配方 单位:%

表2 育肥期全混合日粮配方 单位:%

表3 育成期全混合日粮的营养水平

表4 育肥期肉牛日粮配方的营养水平

1.3 肉牛增重的计算

根据西门塔尔牛的初重和末重,计算其平均日增重。平均日增重(kg/d)=(末重-初重)/试验天数。

1.4 肉牛产肉性能的测定

参照苏秀侠 等[6]的研究方法测定不同育肥模式对肉牛产肉性能。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肉牛于18月龄出栏后进行屠宰,在进行屠宰前24 h,各组肉牛均禁食和禁水;各组肉牛在称重后进行屠宰,屠宰后的肉牛在经历24 h的排酸后,进行胴体分割,称量胴体质量;各组肉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肉骨比均按照养牛生产学方法进行。

1.5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本次试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方差分析使用ANOVA,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p>0.05表示数据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肥模式对肉牛增重的影响

不同育肥模式对肉牛增重的影响如表5所示。7~8月龄时,试验Ⅰ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高于试验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9~12月龄时,试验Ⅰ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试验Ⅱ组,且差异显著(p<0.05);13~18月龄时,试验Ⅱ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高于试验Ⅰ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5 不同育肥模式对肉牛增重的影响 单位:kg

2.2 不同育肥模式对肉牛产肉性能的影响

不同育肥模式对肉牛产肉性能的影响如表6所示。试验Ⅱ组肉牛的宰前重量、胴体重量、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骨重和骨率均明显高于试验Ⅰ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6 不同育肥模式对肉牛产肉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育肥模式对肉牛增重的影响

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是肉牛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重要考量指标[7]。本试验研究发现,肉牛在采用直线育肥的饲养模式时,肉牛的平均日增重稳定;肉牛在采用阶段育肥的饲养模式时,肉牛在经过后期的强度育肥和营养补充后,肉牛补偿生长,肉牛的平均日增重超过了直线育肥模式饲养的肉牛平均日增重。究其原因:肉牛的阶段育肥模式主要是利用肉牛补偿生长的生理特性,使肉牛的机体获得最优的生产性能、饲料报酬和产肉性能[8-9]。

3.2 不同育肥模式对肉牛产肉性能的影响

肉牛的胴体重量、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骨重和骨率等指标可直接反映肉牛的产肉性能[10]。本试验研究发现,采用直线育肥饲养模式肉牛的胴体重量、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骨重和骨率均低于采用阶段育肥饲养模式的肉牛,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究其原因:当肉牛采用阶段育肥模式时,肉牛在13月龄直至出栏会进行短期高营养水平的育肥,使肉牛迅速达到出栏体重和脂肪的沉积,以改善肉的品质,但对肉牛进行短期高营养水平的育肥虽然会使肉牛的产肉性能指标出现升高,但由于高营养水平的育肥时间较短,故采用阶段育肥模式肉牛的产肉性能指标未显著超过直线育肥模式[11-12]。

4 结束语

科学的养殖模式是保障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肉牛的阶段育肥饲养模式和肉牛的直线育肥饲养模式对肉牛的增重效果和产肉性能不同,故肉牛养殖场应从养殖成本和经济效益方面考量,选择适合养殖场的肉牛育肥饲养模式。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阶段育肥饲养模式对肉牛的增重效果和产肉性能效果强于采用直线育肥饲养模式。因此,建议肉牛养殖场选择阶段育肥饲养模式养殖肉牛。

猜你喜欢
产肉胴体月龄
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科学生活(2019年7期)2020-01-01 08:28:02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昌台牦牛产肉性能研究
内洛尔公牛的饲料转化率及其与胴体品质、非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关系
饲料博览(2016年5期)2016-07-12 11:58:39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蓝塘猪与长白猪正反交F1代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比较
藏鸡生长发育及产肉性能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2期)2015-09-26 12:18:32
味精与高脂日粮对生长猪胴体性状与组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