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超 王秀娟 刘建新
(1.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 青岛,266200;2.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 青岛,2662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因为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的状态,进一步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引起下肢麻木、疼痛、乏力和共济失调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甚至造成患者丧失运动功能和肌力萎缩等[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胰岛素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缺乏、微血管病变所致血管损伤、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液供应障碍紧密相关[2-3]。目前,西医主要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和给予营养神经类药物,但是治疗效果并不佳,需要探讨出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更加有效的方法。中医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优势。研究发现,参芪降糖颗粒具有滋脾补肾、益气养阴之功效,能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状态[4]。本研究拟进一步观察参芪降糖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C 肽(C-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内皮素-1(ET-1)和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6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 例。观察组中,男性38 例,女性30 例;年龄20~75 岁,平均年龄(53.72±10.49)岁;糖尿病病程1~11 年,平均病程(4.72±1.38)年。对照组中,男性37 例,女性31 例;年龄20~75 岁,平均年龄(53.46±10.38)岁;糖尿病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69±1.5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5],且属于气阴两虚证[6],主症:肢体无力麻木,肢末时痛(呈刺痛),口渴多饮;次症:咽干口燥,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自汗盗汗,腰膝酸软,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苔薄白干,舌红少津。②糖尿病病程超过1年。③年龄20~75 岁。④采取胰岛素且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平稳超过半个月。
排除标准:①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患者。②对参芪降糖胶囊以及甲钴胺过敏的患者。③患有精神或智力障碍无法配合本研究者。
两组均进行降糖、改善局部微循环以及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静脉滴注1 mg 的甲钴胺(生产企业:华北制药康欣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26,规格:0.5 mg),1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参芪降糖胶囊(生产企业: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70002,规格:0.35 g),3 粒/ 次,3 次/d。两组均治疗2 个月。
①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的深浅感觉基本恢复正常,肢体疼痛和麻木症状基本缓解,NCV 恢复正常,或与治疗前相比NCV 增加5 m/s 以上;有效:患者的深浅感觉较前改善,肢体疼痛和麻木症状减轻,与治疗前相比NCV 增加3~5 m/s;无效:症状无减轻,肌电图和深浅感觉无改善[6]。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两组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评估两组的 肌肉萎缩、四肢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和四肢发凉症状评分,0 分表示无,1 分表示轻微,2 分表示重度[5]。③治疗前后,两组均空腹采集3 mL 上肢静脉血,用ELISA 法检测两组的血清C 肽(C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内皮素-1(ET-1)和胱抑素(Cys-C)水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博湖。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结果行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M(Q1,Q3)表示,比较则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结果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治疗前,两组的肌肉萎缩、四肢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和四肢发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肌肉萎缩、四肢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和四肢发凉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肌肉萎缩、四肢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和四肢发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肌肉萎缩、四肢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和四肢发凉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肌肉萎缩、四肢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和四肢发凉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C-P、IGF-1、ET-1 和Cys-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P、IGF-1 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ET-1 和Cys-C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清C-P、IGF-1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ET-1 和Cys-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C-P、IGF-1、ET-1 和Cys-C 水平比较()
表3 两组血清C-P、IGF-1、ET-1 和Cys-C 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机体的周围神经,如尺神经、自主神经、桡神经等发生病态性改变,造成周围神经功能发生异常,导致患者出现晕倒、手脚麻木、甚至休克等较为严重的后果[7-8]。目前,西医主要采取调节脂代谢紊乱、控制血糖、营养周围神经、改善局部微循环以及扩张血管等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甲钴胺参与机体的神经系统活动和一碳单位循环,可以通过加快神经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有效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10-11]。但是长期使用甲钴胺会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荨麻疹、皮疹等过敏反应,降低其用药的依从性。本研究发现,联用参芪降糖胶囊能明显提高疗效,其原因为,参芪降糖胶囊方中的山药生津益肺,补脾养胃;五味子益气生津,收敛固涩,补肾宁心;人参补中益气;黄芪扶正固本、补气生肌;覆盆子补益肝肾,活血祛瘀;地黄养阴生津,清热凉血;茯苓健脾宁心;麦冬养阴生津;枸杞理气和中,补肾益气;天花粉生津止渴,清热泻火[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痿证”“血痹”“麻木”的范畴,其发生是由于消渴迁延日久,人体正气出现耗损,瘀阻络闭,气虚血行无力,久病入络[13]。脉络空虚,气血无法荣于肌肉筋脉,无法达于四末,因此会出现麻木不仁、肢体疼痛等证[14]。中医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滋脾补肾和活血祛瘀为主。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肌肉萎缩、四肢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和四肢发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联用参芪降糖胶囊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其原因为参芪降糖胶囊具有滋脾补肾、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之功效,能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有效调节血脂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参芪降糖胶囊与甲钴胺联用可以使患者血糖降至正常水平且保持稳定,有效促进患者周围神经元的再生,减轻肌肉萎缩、四肢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和四肢发凉等症状,患者自觉临床效果较为显著[15]。
ET-1 是目前具有最强缩血管作用的一种活性多肽,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和组织中,在维持心血管系统稳态以及基础血管张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ET-1 水平的改变与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6]。IGF-1 属于一种由干细胞分泌的重要神经营养因子,能有效刺激机体的髓鞘和突触部位,有助于机体内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研究发现,IGF-1 在机体神经修复和再生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血清IGF-1 水平降低,会导致神经细胞受到损伤,甚至会造成神经细胞再生障碍,从而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17]。Cys-C 在中性粒细胞的激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机体的炎症反应,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的明显升高,使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导致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研究发现,Cys-C 所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能损伤机体的神经组织[18]。C-P 具有抗凋亡和保护神经的效果,有助于促进神经病变的改善以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血清C-P、IGF-1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ET-1 和Cys-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联用参芪降糖胶囊可以明显升高血清C-P、IGF-1 水平,且降低血清ET-1 和Cys-C 水平,这可能是其发挥治疗效果的重要机制之一。药理学研究发现,人参中的人参皂苷能使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减轻胰岛素抵抗,有效抑制机体内炎症因子和脂联素的合成,使血脂血糖紊乱情况得到改善;黄芪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免疫功能,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糖异常[19]。
综上所述,参芪降糖胶囊联合甲钴胺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的效果,能明显减轻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升高和ET-1、Cys-C水平的降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