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教育视域的高职数媒专业融合性课程的开发

2024-02-01 02:17陆家燕
新教育·综合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创

陆家燕

【摘要】高职教师在开发融合性课程时,应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课程融合在一起,使课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接触到多种学科的知识,从而在此过程中开拓学习视野,形成更好的知识结构,进而提升学生素养。

【关键词】“双创”教育视域;高职数媒专业;融合性课程开发;融合性课程实践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与会的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李总理当时强调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自那以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迅速被社会接受并浓缩为“双创”理念,从而成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热门概念。对于高等职业学校而言,“双创”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来促进“双创”更好地落地,也就成为高职教师的重要使命。

笔者尝试结合自己执教的数字媒体(以下简称“数媒”)专业来进行探究,而探究的切入口就选择在融合性课程的开发上。相对于传统的课程而言,融合性课程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融合性课程就是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课程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接触到多个学科的知识,从而在此过程中开拓学习视野,形成更好的知识结构,促进素养的提升。当然必须明确的是,在这一过程当中,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存在着主次之分,就数媒专业的融合性课程开发来说,数字媒体自身的知识自然应当成为融合性课程开发的主要线索,而其他学科或其他领域的知识应当附着其上,这样的主次关系可以让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不被忽视,同样又不会让学生的学习在传统视野之下被窄化。融合性课程开发的目的是非常明显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双创”,其直接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以及面对与专业相关的直接问题时,能够表现出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表现出创业与创新的思想,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真正的创业与创新打下基础。

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发现,高等职业学校的数字媒体专业融合性課程开发,可以在“双创”的思想引领之下进行,而融合性课程开发与实践本身,又可以成为“双创”思想落地的有力支撑。

一、用“双创”教育思路引导高职数媒专业融合性课程的开发

既然是在“双创”的视域之下开发融合性课程,那么自然要用“双创”的思路来引导课程开发。尽管“双创”是一个宏观的思想,但是在理解其教育意义的时候,笔者以为只要抓住“创业”与“创新”两个根本就行了。站在专业教学的角度,笔者对创业的理解是,创业就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的生产力,就是用实际事物来承载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让其在社会上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以满足人们新的需求。创新与创业都应当是动态的,都是没有止境的。创新与创业的价值体现在当下,体现在满足当下人们的需要上,创新与创业的目标瞄准未来,从而体现出不竭的生命力。

将研究的目光回归到高职学校的教育上来,有研究者指出要想让“双创”落地,可以成立全校性的“双创”平台、建设多元化的专业型“双创”师资队伍、打造多维进阶的“双创”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端“双创”课程考核和师资端绩效管理、强化高校对外“双创”合作交流。这显然是一个宏观阐述,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性意义。与此同时作为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更要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生,要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与社会需要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而这座桥梁就是体现出课程融合性的载体。

目前,在很多行业的很多场所,都会提供文本用户界面来实现人的互通,而这一功能通常就是由数媒中的TUI来实现的。TUI即Tex-based User Interface,是数字技术的基本运用,以TUI为例子,从课程融合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需要将媒体、艺术、科技融合在一起的课程开发过程。其需要教师从媒体、艺术、科技等角度入手,去收集整理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将其融合到数媒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去。这样一个融合的过程,体现着融合性课程开发的价值与技巧。根据笔者的实践,这里要重点关注两个操作环节。

1.对现实需要的把握环节

这种实体用户界面的开发,直接运用的是数字媒体技术,但最终的体现却必须符合实际的需要。换句话说,用户在体验数媒技术的时候,并不是对数字技术运用的体验,而是对界面的体验。因此界面是否友好、功能是否完善、操作是否便捷,就成为融合性课程开发必须关注的要素。笔者在开发课程的时候,内容之一就是组织学生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去进行调研,看用户到底有着怎样的需求,然后再回到课程开发上来。这样不仅学生与教师一起成为了融合性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生更能够感受到课程的需要,从而就可以让课程开发更具针对性。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环节

融合性课程的开发本质上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面对一个课程,所能够开发出来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成为课程资源。就像本例子当中,重点必须关注的是界面的颜色搭配是否和谐、界面简洁与否,而这需要从艺术的视角去观察并作出选择;同时必须关注程序的体积与稳定性等,就意味着要从数字媒体技术运用的角度设计出体积小且功能稳定的执行文件……这些目标的达成,都需要数媒技术与艺术审美等进行紧密结合,从而表现出课程融合的状态。

在满足了这两个要求的基础上,所开发出来的课程也就具有了融合性,在具体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也就能够带着多学科、多领域的视角去进行学习与实践,于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会体现出融合状态。这个时候再来看“双创”的落实,就可以发现融合性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其中,因此有了创新的体验;最终开发出来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这自然促成了创业的萌芽和落地。

二、“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数媒专业融合性课程开发的评价

融合性课程的开发相对于传统的课程运用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突破,这种突破离不开评价这一重要环节。评价影响着对融合性课程开发的判断,影响着下一步实施的方向,由于融合性课程开发是在“双创”教育视角下进行的,因此“双创”的质量就成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类似于上面所举的例子当中,可以从创新与创业两个角度对课程开发的设计思路、课程开发的结果、课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等角度进行评价。上面这个例子在设计的时候,就特别强调了“双创”的引导作用,因此能够将多领域的知识融合其中,使之真正成为一个融合性的课程;从课程开发的结果来看,文本用户的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成为融合性课程实施的主体,这也就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夯实了创业的坚实基础。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反思的地方,比如在最初确定融合性课程开发思路的时候,就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判断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双创”要求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开发的过程当中来,可以让“双创”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更快更好地落地生根。

融合性课程开发是一个追求整体性与联结性的过程。在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职业院校融合课程开发把企业生产与学校课程相融合、把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相融合,实现了课程目标、内容、情境、过程、评价以及课程开发主体的多维融合,促进了学生完成综合性生产任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经过这样的努力,融合性课程体系的建构可以进一步得到完善,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坚实台阶,而“双创”也可以在这样的探究实践过程中得以落地。

【参考文献】

[1]夏秋.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11).

[2]袁艳平,刘莉.融入专业培养的“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就业与保障,2022(11).

(基金项目:本文系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双创’教育视域的高职数媒专业融合性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YB70)

猜你喜欢
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双创背景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盘点农业2017之“双新双创”
“双创”对中国制造转型功不可没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双创”热潮席卷全国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