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抖音的“新农人”短视频,随处可见乡村生活的缩影:捡蘑菇、抓泥鳅、挖野菜、钓鱼虾、种水稻、腌腊肉、做腐乳……乡土生活的质朴、绿水青山的风光、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让乡村的美展露无遗,闲适、自在、慢节奏的乡村生活,令人向往不已。
一部手机、一个视频、一场直播……在广袤的乡村,一个显著的变化悄然出现——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年轻化。不过,他们手中的农具却变了模样:手机变成了新农具,数据变成了新农资,直播变成了新农活,无数扎根大山的有志青年有了新的身份——“新农人”,他们一边把日子过成诗,一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月是故乡明:
他们用青春的故事书写家乡
将乡愁故事结合农产品直播变现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這番话,让丁浪在心里燃起了创业的火苗,坚定了在农村拍摄短视频,把农村的美景美食、优质农特产品推介出去的决心。
2019年是丁浪创业的关键一年,是他从创业失败到创业成功的关键时间节点。1988年出生于铜仁市德江县的丁浪,2012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从事电商相关的工作。3年后,丁浪选择回到家乡德江县创业,创办贵州义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9年6月起,丁浪深入农村、融入农村,以“村人村事、村容村业”为主线,开始从短视频拍摄入手,与德江县共和镇焕河村焕家沟寨子里的张金秀老奶奶合作拍摄短视频,演绎着一个逐梦“新农人”、一位老奶奶、一口古井和一个“老村庄”的故事。如今,在焕河村,丁浪从1个人发展成为有30多个人的“新农人”团队,运营的账号全网粉丝数量超过500万,帮助焕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实现旅游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同时,德江县的天麻、红薯粉、花椒、脐橙等农特产品,通过丁浪的“新农人”团队直播带货,总销售额已超过2000万元。
靠传统手工艺引流的“现代鲁班”
遵义市凤冈县永安镇龙山村小伙安旭从小便喜欢美术,几年前,他更是爱上了木工手艺。2019年4月,他瞄准了“新农人”的发展机遇,把木头做成花、高跟鞋、手机壳、背包等各类物品,凭借手艺活打造了木制“嫦娥五号”而火爆全网。目前,安旭全网粉丝数量超过1500万,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现代鲁班”。
从乡村日常生活中挖掘新价值
2019年底,“念乡人”创始人莫志林也嗅到了短视频的发展机遇,回到老家组建“念乡人”新媒体团队,深耕农村,用镜头记录农村生活时光,找寻儿时的美好回忆。
“回村做短视频,记录村里生活的点滴,比如上山捡菌子、河里摸鱼、田里挖螺蛳、稻田里打谷子……”没想到这些视频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成为大家怀念童年和家乡的一种寄托。“‘新农人’让我找到了逐梦人生的新价值,获得了新事业,开辟了新天地。”莫志林介绍,现在“念乡人”系列账号粉丝数量突破千万,农特产品累计销售额约2000万元。
乡村短视频的兴起,成为当前网络上引人注目的现象:李子柒、张同学、蜀中桃子姐、康仔农人……一批记录乡村生活的博主相继走红。他们的视频就地取材,呈现出的是乡村社会的真实面貌。虽然,只是对自己的日常乡村生活进行记录,但也为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农村、展示农村的窗口,而中国的广大县城、乡镇成为人们返乡创业的热土。拥有新技术、新理念的“新农人”,借助电商平台这个新场域,重新擦亮了“农二代”“果二代”“批二代”的身份标识,让人们在家门口找到了理想工作。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的致富梦想,更能助推县乡产业转型升级,为破解人才流失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短视频、直播的兴起,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无论是田间地头的农户、赶海的渔民,还是车间的工人,都能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产品展示及售卖,线上直播也打破了前店后厂的物理边界,消费者可以借此深入了解商品原产地或者生产线。这为地缘条件受限的小县城、小乡镇解决了很大的发展短板。
我欲乘风去:
“新农人”如何在创业热土上播撒希望
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农人”具有新思维、新理念、新渠道、新技术。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0月,“95后”“新农人”已超过12.6万人。青年一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在微博、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上,这些年轻人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交流,推广各地特色农产品。同时他们还懂经营善管理,思维开阔,具有“双创”精神,这些“新农人”积极返乡创业,以自身知识技术带动了家乡农业发展,推动农产品绿色发展。不仅如此,“新农人”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也普遍较高。《报告》显示,“新农人”群体普遍具有大专、本科学历,其中不乏硕博学位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员,他们利用自身知识储备及传统农业经验,活跃于各大电商平台,成为电商产业的带头人。
但由于互联网环境复杂及“新农人”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其培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诸多挑战。许多人对“互联网+农业”的认识还比较片面,虽然具有互联网思维及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想法,但难以付诸实践,如何借助互联网兴办现代农业,如何实现规范化管理、精准化投送、特色化展示、品牌化发展还存在困境,毕竟像李子柒、张同学这样的爆款账号目前还比较少,根源在于多数“新农人”对互联网的认知与创新意识不足。说到底,是知识与能力储备的不足难以支撑其实现创业的雄心。
因此,第一,尽管当前“新农人”赛道还存有不小的机会,但仍需创业者充分了解竞争形势和行业现状,才有可能从中脱颖而出,需要注意的是,“新农人”视频创作者更需要通过视频向观众传递出一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或是展现一种不同的生活理念;第二,入局“新农人”赛道需要摸清内容创作定位,目前,赶海、挖笋等已经被翻拍多次的细分领域的创作空间已经很小,若非有特别新奇的角度,否则很难出彩,创作者需要找到“少有人走的路”;第三,对于初出茅庐的创作者而言,如何去构思一则短视频的内容是重中之重,从选题到拍摄,再到剪辑、配乐,都需要精心策划,并根据数据反馈、同领域视频内容比对来不停地调整拍摄方向,还要努力坚持才能有所收获。
无边光景一时新:
在农村“C位”出道的新兴职业
除了回乡创业的短视频内容创作者,以电商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和城乡双向消费互动,还催生出了一批乡村新职业,他们凭借着新知识、新技术,同样跻身“新农人”之列,改变了人们对乡村职业的固有认知,为乡村经济发展聚集财气,注入新动力,并逐渐占据乡村大舞台的“C位”。
1.农业经理人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通常被称为“乡村CEO”“家庭农场主”“农业经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收录了农业经理人这一农村新兴职业,《农业经理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0年版)》则明确了农业经理人的职业定义、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等。
对于个人而言,农业经理人已经成为晋升企业管理层的新渠道,是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的新发力点。根据人社部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农业经理人遍布在全国各地的乡镇和村组,从业人员预估超过286万人,其中,超过60%的人员的年龄在36—50岁,有42%的人员受过中等学历教育,超过一半的人员从事的是种植栽培行业。其中,有25%的人员的年收入在7万—10万元,19%的人员的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见下图)。
农业经理人年收入分布
除了人才供给上的缺口大,部分省市对于农业经理人也有着资金上的倾斜,其中,北京市人社部对持有“农业经理人”证书的人员提供补贴,初、中、高级证书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和2000元的补贴;而四川省古阑县更是对农业经理人提供8000元/人的培训费用支持,从这些市县政府的补贴政策中可以看出,农业经理人的受重视程度。
2.农业数字化技术员
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广和服务活动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收集农业生产案例、分析数字化需求、组织实施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等,这一职业同样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是2022年底人社部公布的18个新职业之一。
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的工作范围涵盖了农业生产、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在数据分析之外,他们还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市场分析等更深层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国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的薪资水平参差不齐,根据不同平台统计数据显示,该相关职业的月薪一般为5000—10000元,高级技术员的月薪一般可达10000元以上。
相关专业:智慧农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智慧农业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现代农业技术、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等。
3.农业无人机飞手
利用无人机提供植保飞防服务,完成专用药剂噴洒、播种、施肥等农田作业的农业无人机驾驶员。2019年,无人机驾驶员正式被人社部确定为新职业,使这个曾经小众的职业走入大众的视野。而这个被称为“飞手”的职业群体,往往以“80后”“90后”为主。“飞手”的出现,打开了农业机械化的新大门,“飞手”操作植保无人机,除了可以完成播种、施肥等,还能实现吊装搬运,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农业无人机飞手这一职业的从业难度和门槛都较低,但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气象学与农学知识。薪资一般以基础底薪为主,再按照作业面积来计算提成。如小麦1平方米喷洒、播种计价约为1.5元,特殊作物1平方米喷洒、播种计价约为3.75—7.5元,“飞手”通常可以拿到一成,月收入大概在5000—1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