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诊断式”园本教研?

2024-01-31 00:33孙若琴安徽省淮北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安徽省淮南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3年36期
关键词:园本工作者教研

□ 孙若琴 安徽省淮北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孙 畅 安徽省淮南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诊断式”园本教研是以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实施主体,旨在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对症下药”,通过“面对面问诊”“幼儿教育工作者会诊”,得出精准的“教学诊断”。当前我国的园本教研主要是针对幼儿园的普遍问题进行研究,以教学行政管理为主要抓手,没有从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个性化成长角度出发。开展“诊断式”园本教研,可以推进园本教研模式的有效探索,提升当前园本教研的质量,推动新时期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诊断式”园本教研的定义

从字面意义来说,所谓的“诊断”一般指医生利用一系列问诊工具和手段,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精准的诊视,判断病情的起因和预后情况。如果把这一医疗概念放在幼儿教学工作中,那么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收集资料,评价资料和分析、推理、判断。由此可见,所谓的“诊断式”园本教研,就是借助数据分析工具,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践问题进行“把脉问诊”,最终实现对教学问题的“对症下药”。

园本教研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园本课程教学背离了园本教研的目的。园本课题教研应当以园为本,通过个人反思、同行互助及学科指导等多样化途径来破解园本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以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和教师的学科水平为目的。但是,当前幼儿园园本教学中多以教师“做”研究为主要目的,以教师参与的课题或发表的论文作为评价依据,以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效果作为评价标准。然而现实中,有些地区的评定标准脱离科学的评价导向。在此情况下,园本教研就不可避免地会脱离幼儿园的实际学情,最终背离园本教研的初衷。

园本教学并未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园本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幼儿园教师,因为活动本身就是为了推动他们的学科水平发展、提升他们的教学素质。然而,当前很多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往往只体现了幼儿园管理层和精英教师的想法和思路,却没有充分调动、指导、促进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到园本课题教科研活动当中。这就意味着现阶段的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无法全面兼顾教师教学素养全面发展的个性化要求,并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们参加园本学科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如何推进“诊断式”园本教研的开展

改进教学理念,拓宽“诊断”思路。在进行园本教研实践的过程中,活动组织者应当专注于教育实践性智慧的发挥,要站在现代教育学发展的角度,以幼儿园教师为实践主体,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具体问题以及课程发展的现实需求为研究核心,形成大量教学课例诊断。既要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又要找到贴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并通过课程诊断,确定师资培训的发展梯队,培训出一批课堂教学成绩出色的老师,形成一个完善的师资研修共同体,并以骨干教师为先导,为每一个幼儿园教师提供发展的舞台。具体而言,可以推出一系列幼儿园教师发展培养课程,鼓舞新人老师积极投身于课例研究;同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针对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找出解决这些“病症”的可行之道。

服务教师成长,促进个性发展。在“诊断式”园本教研中,参与者要遵从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正视老师的能力差异,重视老师的个人需求,对各个阶段的老师制定差异化的“诊断要求”,并给出个体化的目标定位,以激发老师自身的进步欲望,这也是进行“诊断式”园本教研的主要目标。为此,幼儿园可针对不同教师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育对策。

其一,通过适应性训练对初涉教坛的青年老师进行培训,可以在幼儿园内部实施“导师带教制”的诊断活动,组织新人教师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展示研讨,要求园内教学骨干结对帮带,通过“以一带一”的帮扶形式,帮助和引导新人教师在剖析课堂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设计合理的教法学法,以帮助这些教学“新兵”迅速地提升课堂教学素质。其二,开展培养型培训。针对已逐步掌握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的“骨干”老师,由园方进行教学评估,帮助他们增强“个性化”教学能力,再由园方提出一系列的教师发展规划方案,让这些老师按各自需要独立地进行教学活动,并根据教学个案,开展幼儿教学案例分析活动,促使“骨干”教师在自主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课堂经验。其三,开展拓展性培训。幼儿园要以那些教学品质高、事业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为主导,让他们为“新人”和“骨干”教师示范教学课程,并分享自己带班过程中的心得,开展教学实践介绍与理论研究,推进教研活动参与者分析技能和理论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新人”和“骨干”教师创造一个观摩先进教学过程的机会。

立足教学课堂,有效解决“真”问题。在“诊断式”园本教研中,任何教研对策都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中真实的问题,解决老师们在实践与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困难,并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让他们达成教研共识,使研究成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操作中,教研参与者可以组织一系列教研集体活动,本着全面分析本园教学状况的思路,注重“常态课”的打磨,要把教研活动巧妙地融入教师特色课程中,把主攻方向确定在具体的活动教学研讨上,并通过各种类型的教师团队合作研讨,进一步提高“新人”老师的教育意识,从而调动他们参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兴趣。

参考专家意见,沿袭科学路径。“诊断式”园本教研实际上非常依赖专家的引导以及业内专家的学术引领,以防止“诊断式”教研活动在同一教学领域上的低效循环。教育专家要对参与老师进行引导,让他们科学认识教育课堂中的现象,使他们认识到园本科研的深刻性和有效性,并在真实详细的记录中归纳、梳理、总结,重视“课堂中的小问题”和“现实中的真问题”,切实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课题意识与教师本位意识,借此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诊断式”园本教研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扮演教研活动中的主导角色,既要善于从实践中诊断“病症”,又要善用“头脑风暴”,通过集思广益,发挥集体力量,在“会诊”中分析“病症”、寻找“良药”,争取实现“药到病除”,从而推动教研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教研工作者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时候,既要确保研究成果能真正服务于幼儿教育的发展,也要确保其有利于孩子的终身发展。也就是说,要通过开展“诊断式”园本教研活动,让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加明确教研方向,更加精准地“望闻问切”,对教研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做好梳理、诊断工作;并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努力提升园本教研的作用,努力顺应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需求。在“诊断式”园本教研中,教师要多层面地了解幼儿教育的个性化“病症”,用好集体研讨这一“会诊”模式,从而提高自身教学素养,提炼教学智慧,脚踏实地地实现园本教研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园本工作者教研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关爱工作者之歌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