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药物联合眼针疗法对癌性疼痛临床观察

2024-01-30 03:33:36赵书阁
光明中医 2024年2期
关键词:眼针癌性癌痛

赵书阁

癌性疼痛,简称为癌痛,是在癌症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疼痛症状。而疼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与一般疼痛相比更为顽固、剧烈,其带来的恐惧感甚或超过死亡。有相关报道,癌痛尽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高达50%的患者无法充分控制癌症相关疼痛[1]。目前,癌痛仍以传统的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为主,但以阿片类为主的各类镇痛药存在耐受性、成瘾性及不良反应(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等),临床使用时存在一定缺陷[2]。针刺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方便操作、安全、不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日益重要[3]。据报道,对于肺癌、胰腺癌、胃癌、骨癌、肝癌、食管癌、宫颈癌等癌性疼痛采用针刺疗法疗效是确切的[4]。虽然临床报道针刺治疗癌痛案例较多,取穴也各不相同,但是阿片类药物联合眼针疗法治疗癌痛尚无临床报道,因其疗效较好,且操作方便,特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本溪市中医院诊治的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共60例,使用抛币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针药并用组女性16例,男性14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3.63±7.50)岁;肝癌7例,肺癌、结肠癌均为6例,直肠癌4例,胃癌3例,胰腺癌、肾癌均为2例。单纯西药组女性15例,男性15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6.03±7.54)岁;肝癌7例,肺癌6例,结、直肠癌均为5例,胰腺癌3例,胃癌、肾癌均为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诊断标准经过细胞学、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根据2018年版的《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5]确诊为癌性疼痛。

1.3 纳入标准符合癌症及癌性疼痛的诊断标准,疼痛数字分级法(NRS)为中重度癌性疼痛,同意口服阿片类药物,且对阿片类药物不过敏者;依从性良好,无精神病、无智力障碍者;功能状态(KPS)评分≥30分者;预计生存时间≥1个月者;年龄19~75岁者;眼区完好无破损感染者;患者及亲属均自愿参加试验,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单纯西药组:服用由萌蒂(中国)制药产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国药准字 J20140125,药品规格为10 mg/片)对症治疗,每次20 mg口服,服药间隔时间为12 h,连续服药2周。针药并用组:在此用药基础上联合眼针疗法,根据眼针的取穴原则[6]:脏腑取穴及三焦取穴,结合不同癌种、原发脏腑进行辨病、辨证取穴。如肺癌选肺大肠区、上焦区;肝癌选肝胆区、中焦区;结、直肠癌选肺大肠区、下焦区;胃癌、胰腺癌选脾胃区、中焦区;肾癌选肾膀胱区、下焦区。依据循经取穴原则[6],结合疼痛所在的经络选取这一经区穴,并配阿是穴(不超过3个)。眼针穴区定位参照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5部分:眼科:GB/T21709.15-2021》[7]:患者取坐位、仰卧或侧卧位,常规穴位消毒后,使用0.20 mm×13 mm 一次性毫针(苏州华伦医疗用品公司产品注册证:苏械注准20162270141)行框外平刺法[6],进针后无需行针,留针20 min;阿是穴消毒后,使用0.25 mm×40 mm的一次性毫针(苏州华伦医疗用品公司产品注册证:苏械注准20162270141)进行针刺,出现酸麻胀痛感最佳,留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2组均治疗2周。

1.4.2 观察指标①使用数字分级法(NRS)[5]将疼痛程度分成轻、中、重3级:1~3分是轻度疼痛,4~6分是中度疼痛, 7~10分是重度疼痛,以此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②参考生活质量量表(QOL)用于综合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量表中包含精神、疼痛、食欲、睡眠、疲乏等12项内容,单项1~5分,总计60分, 良好者是51~60分,较好者是41~50分,一般者是31~40分,较差者是21~30分,极差者不足20分。

1.4.3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临床肿瘤内科手册》[8]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后无疼痛为完全缓解;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显著减轻,不影响夜寐,生活大致正常,为部分缓解;疼痛症状较前稍有减轻,但疼痛感仍很明显,影响夜寐,为轻度缓解;疼痛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大致相仿,甚至加重为无缓解。总有效率=(部分缓解例数+完全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NRS评分 QOL评分2组治疗前NRS、QO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RS评分均下降、QOL评分均提高(P<0.01);治疗后与单纯西药组比,针药并用组NR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QOL评分提高更为明显(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NRS评分 QOL评分比较 (分,

2.2 总有效率治疗后,针药并用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学将癌症归属于“癥瘕、积聚、癌病”等范畴,认为外感邪毒、饮食不节(不洁或偏嗜)、七情内伤、或正气不足等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脏腑功能下降,经脉阻塞不畅,气机升降紊乱,血行不畅,痰浊瘀血凝结成块,日久形成癌肿,为有形实邪阻滞,则为“不通则痛”。癌症日久,癌毒盘踞较深,导致正气受损,气血匮乏,不足以营养经络脏腑及形体官窍,则为“不荣则痛”。针刺治疗癌痛主要解决“不通则痛”这一病机,治疗关键在于“通经络、调气血”。针刺疗法能鼓舞气血运行,起到“以通为用,通行气血”的作用。当气血运行受阻、脉道涩滞不畅时,针刺可以祛瘀活血,促进气血运行,使气血达到“通”的状态,以改善疼痛的病理基础条件,达到镇痛的作用[9]。

眼针疗法是对眼眶周围特定的穴区行针刺等方法,以此来治疗全身性多种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其具有通经活络、止痛消肿、理气和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作用,其特点是取穴少、用针小、针刺浅、手法轻、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无需宽衣解带、易被患者接受[6]。眼针疗法属于针灸技术的一部分,通过刺激眼周特定穴区,达到通络活络、理气和血,使气血周流,阴阳调和;而眼针疗法祛邪的同时又能扶正,气血充足,濡养机体的功能恢复正常,“荣则不痛”,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因眼针疗法的穴区与脏腑联系密切,使用眼针可调节脏腑气机,恢复脏腑生理功能;因络脉遍及全身,眼针疗法可以通过络脉走行,刺激眼眶周围的上、中、下三焦区穴,从而达到通调三焦、运行气血的作用,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中也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阿片类药物联合眼针疗法不仅有较好的镇痛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的精神、体力、睡眠、食欲等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明显,总有效率更高。眼针多年来运用于临床,不断地实践、改进和发扬,治疗病症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人体的多种疾病均能进行有效治疗,尤其针对各类疼痛性疾病的作用更为明显,有效率较高,相应的临床研究例数也较多[10]。卢晓婷[11]在常规应用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痛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发现联合针刺能降低患者NRS评分,起效时间缩短,减少镇痛药用量。今后仍需更深入地研究眼针乃至针刺的镇痛机制,以便于临床普及和推广。

猜你喜欢
眼针癌性癌痛
输尿管瘘并发盆腔脓肿误诊癌痛1例
眼针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观察
酸枣仁汤加味联合眼针疗法治疗心肝血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陕西中医(2021年12期)2021-01-09 16:20:08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9:06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