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冬 叶 艳 杨 璐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精神等多种因素作用而致使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引发的糖、脂肪、水、电解质、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2]。据统计,2019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约有4.63亿,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且以2型糖尿病(T2DM)多见,其占比高达90%[3]。T2DM患者伴随着持续高血糖状态,血糖控制不当时可慢性损伤患者神经、肾脏、血管等,需及时给予治疗[4]。传统西医常给予患者降糖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药物依赖性强。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与患者七情失调、进食不当、肝郁气滞、湿热内聚、灼伤阴液密切相关,因此治法应以滋阴清热为主[5]。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南丰县中医院经验方消渴芩连方治疗T2DM阴虚热盛证,取得了满意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南丰县中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中女性17例,男性22例;年龄37~74岁,平均(51.47±6.23)岁;病程3~7年,平均(5.26±1.01)年;身体质量指数为20~27 kg/m2,平均(23.52±1.53)kg/m2。研究组中女性18例,男性21例;年龄36~73岁,平均(50.72±6.51)岁;病程3~8年,平均(5.47±1.06)年;身体质量指数为21~27 kg/m2,平均(23.84±1.45)kg/m2。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6]中T2DM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制定消渴阴虚热盛证的诊断标准,主症:咽干口燥,心烦畏热;次症:多食易饥,渴喜冷饮,溲赤便秘;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及辨证标准;年龄30~75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0~27 kg/m2;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或继发性糖尿病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史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感染性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对本次研究中药物过敏者;患有精神疾病或沟通交流障碍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患者需进行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纠正血脂、血压,服用二甲双胍肠溶片(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4070,规格:0.5 g×60片/瓶)控制血糖,每日2次,每次0.5 g,餐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消渴芩连方治疗,方药组成:天花粉15 g,葛根30 g,麦冬10 g,生地黄18 g,黄连10 g,黄芩15 g,知母10 g,滑石10 g,车前子12 g,木通10 g,炙甘草6 g。由中药制剂室统一煎药,每剂200 ml,每日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
1.4.2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V 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成都斯马特科技有限公司)检测2组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餐后2 h血糖(2 h P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通过化学发光法(试剂盒厂家为无锡云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②治疗前后嘱患者排空晨尿,饮水1000 ml后收集尿液样本10 ml,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盒厂家为上海机纯实业有限公司)检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试剂盒源自上海莼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③治疗前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对患者中医证候主症、次症评分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赋分。主症无症状记为0分,轻度症状记为2分,中度症状记为4分,重度症状记为6分;次症依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0、1、2、3分。
1.4.3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70%以上,FPG、2 h PG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降低40%以上,计为显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30%~70%,FPG、2 h PG较治疗前降低20%~40%,计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计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FPG FINS及2 h PG水平治疗后,2组患者FPG、FINS、2 h P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FPG FINS及2 h PG水平比较 (例,
2.2 HDL-C TG LDL-C水平治疗后,2组患者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LDL-C、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HDL-C TG LDL-C水平比较
2.3 U-mALB β2-MG水平治疗后,2组U-mALB、β2-M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U-mALB β2-MG水平比较
2.4 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2.5 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T2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环境、遗传、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等密切相关[9]。胰岛素抵抗是T2DM患者主要发病机制,当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可降低血糖利用率,糖类无法充分利用,持续高血糖状态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进而诱发胰岛素抵抗,降低机体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葡萄糖的消耗、摄取因此受到影响。为维持血糖平衡,机体继续分泌胰岛素,胰岛细胞负担增加,血糖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另外,饮食高热量化、营养过剩、缺乏有氧运动等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均是产生T2DM的危险因素[10]。
消渴患者基础发病机制为阴液亏耗、燥热偏盛,患者由于过度劳累、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可导致脾胃运化不及,损伤脾胃,产生内热聚集,损耗阴液;脾胃损伤,水谷精微运化失司,可致使水湿聚集瘀滞;七情不畅,可致使气血逆乱、气郁化火,产生火热内盛,加重脾胃阴液消烁,诱发疾病[11,12]。此次所选自拟消渴芩连方中,葛根止渴生津、解热,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共为君药;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麦冬养阴生津、清心除烦,共为臣药;滑石清热解暑、利尿通淋、收湿,木通清热利尿、通经祛湿,车前子清热利尿、渗湿,共为佐药;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共为使药。纵观全方,可奏清热泻火、养阴生津、渗湿止渴之功效。研究表明,葛根中含有异黄酮类、皂苷类、三萜类等活性成分,可干预胰高血糖素受体和胰岛素信号通路,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调节机体血脂、降低血糖,产生抗糖尿病作用[13]。天花粉中含有氨基酸、多糖、蛋白质等活性成分,可促进糖、脂代谢良性循环[14]。
FPG、2 h PG为糖代谢指标,FINS为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可调节机体糖代谢,TG、LDL-C、HDL-C为脂代谢指标,在T2DM患者中异常表达[15]。本研究中研究组FPG、FINS、2 h PG、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消渴芩连方可改善T2DM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糖尿病患者持续高血糖可损伤肾功能,U-mALB异常升高是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表现,β2-MG 是一种小分子球蛋白,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后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可引起尿液中β2-MG水平异常升高,是评估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16]。研究组U-mALB、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消渴芩连方可减少T2DM患者尿微量蛋白的排出,保护肾功能。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研究组的咽干口燥、心烦畏热、溲赤便秘、多食易饥、渴喜冷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消渴芩连方可改善T2DM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提升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消渴芩连方治疗T2DM的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减少尿微量蛋白的排出,保护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