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公平着力促进以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人文素养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农村学前音乐教育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定问题,如农村学前音乐教师缺乏、农村学前音乐课程资源不丰富且缺乏地域特色等。因此,应进一步探究农村学前音乐教育实践,充分挖掘其优势、剖析其问题、寻求其发展策略,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价值,即增进农村学前儿童对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与理解、开发农村学前儿童创造性发展潜能、陶冶农村学前儿童情操、启迪农村学前儿童智慧、丰富农村学前儿童审美体验。
由张书琴、吴巍莹编著的《农村幼儿园课程与资源·音乐》(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年7 月版)一书是关于农村学前音乐教育实践的著作。本着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鲜活起来、农村学前儿童能享受到优质音乐教育,以及为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等目的,调查与思考农村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农村幼儿园音乐课程活动资源的重要价值、文化核心、基本要素和课程架构,针对性探寻了提高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可为新时期进一步探究农村学前音乐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具体而言,其参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挖掘与利用富有乡村特色的学前音乐课程资源,不仅在于形成独具乡村文化特色、审美趣味等的学前音乐课程,使学前音乐课程建设趋向乡土化、个性化和园本化,也有利于扩展学前儿童的学习空间与生活空间、激活学前儿童的学习内容、丰富学前儿童探究经验和成长经验,让其成为乡村环境中的小主人。该书回应了如何构建乡村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其一,以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作为导向性开发利用农村音乐教育资源,形成乡土课程。例如,支持学前音乐教师追随新时代美丽乡村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分享自然生态环境中生活与成长的快乐。其二,以尊重幼儿生命中个体的自然天性,体现“儿童立场”“自然立场”与“生活立场”为指导,构建接近乡村环境、接近学前儿童认知的音乐课程资源。如以“天人合一”观念为指导,构建具有人本特色的课程资源,以让农村学前儿童在聆听自然声音中产生独特的音乐体验,在鸟鸣、水声、雨声等自然声音的洗涤中感悟美。
新时代农村学前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农村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在道德、修养、性情、专注力等方面发挥音乐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农村学前音乐教师要摒弃教条主义对人精神自由的束缚,以合适的音乐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切实增强农村学前儿童对艺术的感知力,培养农村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该书作者在介绍幼儿园中小班打击乐活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等方面的案例时,以实际行为向读者强调了参与-体验模式、情景-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探索-创造模式、行为-辅助模式、引导-发现模式、自学-指导模式、传授-接受模式等多种模式的概念、内涵、特点、开展形式和优势等,为农村学前音乐教育开展提供了教学模式上的参考。例如,本书作者围绕“丰收”这一主题阐释歌唱活动“苹果”“苹果树下”“爷爷为我打月饼”,韵律活动“秋天”“种萝卜”“庆丰收”“看晒场”,欣赏活动“李小多分果果”“采果子舞”时,强调了参与-体验模式中的价值,即引导农村学前儿童认识音乐活动与生活实践的关系,继而帮助其理解音乐内容、领悟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事关音乐教学质效、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质量。是以,本书不仅强调了音乐课程资源、音乐教学模式在农村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还明确了音乐教师在农村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提升音乐教师综合素养的建议。例如,组织农村音乐教师参加相关的交流会或研讨会,与更多教师或研究人员共研在游戏中培养农村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农村学前儿童在音乐方面的潜能,以及引导农村学前儿童欣赏、理解音乐的有效策略。再如,组织相关工作会议,着重强调在农村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其中,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要重视肢体语言在感受音乐节奏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鼓励孩子通过感官体验以充分表达音乐情绪,要在整个音乐活动中贯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欲,重视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机渗透,以为农村学前音乐教师开展教学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