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青年问

2024-01-30 02:11:20
师道 2024年1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整理习惯

最近我在上课时发现,班上学生常有忘记带书的现象。虽然之前在班上强调过,上学的前一天就要把书包收拾好,清点教科书、作业和文具,但是仍然有同学迟迟没有做到。临近期末,还有个别同学连语文书都弄丢了。部分学生一到复习阶段,很多做过的试卷都不翼而飞了,有的就算拿得出来,也皱成一团。

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应该遵循什么教育原则呢?有什么比较有效的技巧或方法吗?部分农村学生家中没有干净整洁的氛围,应该如何持续跟进他们的习惯养成呢?

(提问者:四川江安县大妙镇中心小学校 罗庆兰)

罗老师:

您好!

您在信中咨询学生不爱收拾整理的行为该如何矫正,对于这样司空见惯的教育小问题,罗老师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研在行中,非常值得称赞。大而言之,这是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落在微处;小而言之,这是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罗老师如能从这些小问题研究起来,不断学习,不断探寻,不断实践,将来必将成为更为优秀的“明师”。

不善整理、丢三落四,这并非个别现象。对此,我们要能正确看待:

第一,这些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出现类似现象也比较正常。教师也好,家长也好,不要为此焦虑,要遵从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认真对待,积极面对,但要循序渐进,顺势而为。

第二,这些孩子之所以有如此不良习惯,大多与家庭教育方式有着一定的关系,是从小到大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充分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形成合力。

第三,要切实重视对这种小问题的纠正,不能等闲视之。不善整理、丢三落四虽说只是小小的习惯问题,但是它往往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人生很多时候是要注重细节的。您对此积极寻求改善与解决的方法,为完善学生的人生而努力,这是非常积极而可取的态度与策略。

第四,这样的小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问题,还会与学生其他方面的习惯有交错相融之处。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纠正这些“小问题”的时候,还需要有点“大思维”,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多方面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那么,针对这个小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引导呢?我想讲一些具体的做法,供罗老师参考。

一、宜重视,不宜忽视

不善整理、丢三落四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与厌学、早恋、网瘾、偷窃、斗殴等事情相比,确实是小事情,但是小事不小,它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与工作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长大成年后仍然如此的话,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以及学习与工作的效率,甚至会误事误工。所以,当我们发现学生有这种不良习惯时,要从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重视与关注它,努力改变它,不能听之任之。

二、宜引导,不宜指责

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我们教师与家长首先要理解学生,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再说了,既然出现这样的问题,追根溯源,还是对孩子从小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所以,无端地指责孩子是不必要的,更是无济于事的。需要的是积极地设法引导其改变。不要总是因看不惯孩子的这种行为而抱以指责的态度,指责与批评只会让学生失去改变的信心与动力,从而消极对待。

三、宜联教,不宜单教

说实话,某些学生形成不善整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学生在学校里出现这种问题,我们不仅要予以引导,还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切实转变家庭教育方式,甚至需要家长从自身做起,以良好的习惯影响孩子,为孩子纠正问题提供正向的家庭氛围。因为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家里,受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响很大,而且生活习惯的转变也更多是要在家庭的诸多事务中来实现。另一方面,学校的很多纠正措施中,也有许多内容是要延伸到家庭中去的。基于此,我们一定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形成合力,联合教育,一定不要忽略家长的重要性而只在学校进行单方面的教育引导。

四、宜活动,不宜强令

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身为教师,我们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集体活动来引导学生,将部分学生的改变融于班集体形形色色的活动中,以集体的力量促进个体的改变。比如,定期在班级举行抽屉整理、课桌面整理、书包整理评比活动,开展“上学百分百”(意思是每天上学带齐所有该带的学习用品)活动,举办“我的整理经验分享会”,等等。让学生参与类似的评选与分享等诸多形式丰富的活动,同时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学生,将他们“卷”入到活动中来,通过面的提升来促进“点”的改变。当然,不宜整天盯着、催着、斥着这些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强令往往适得其反。我们要注意,要与纠正学生的其他不良习惯进行“打包”管理,这样,才会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五、宜示范,不宜说教

教师、家长以及做得好的同学的示范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说教效果会比较差。一是家长的示范。要想有个做事细心、善于整理的孩子,家长一定是能够把家里家外整理得很整齐很干净且做事有条有理的人,这样,不仅能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给孩子以正确合宜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也一定要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通过引导家长来引导学生。二是教师的示范。教师的办公桌是否整理得干净整齐?教师进入教室后,在讲课前对讲台能否主动地整理?教师进教室后是不是常常忘这忘那,然后让学生帮忙去取?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做出好的示范,给学生积极的影响。三是学生的示范。学生中不乏在整理方面有着良好习惯的同学。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与做得不到位的同学相互结对,一方面能够给做得不到位的同学以切实的指导,向他们传授些整理的经验。比如,我曾经就在班上组建了三个这样的“对子”。我常常高兴地看到作为“教师”的孩子,给他的“学生”一条一条地讲着经验:在家时,心里想到去学校要带什么,就要立即马上及时地将这个东西放在书包里;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认真仔细地整理一次书包;一定要购买那种手风琴式的分层文件袋,将各种试卷分类放入袋中,一个装满再购一个;抽屉整理要做到丢、分、齐,确认没有用的纸张等要丢,对各种不同的资料要按照学科或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对各类书籍文具等要按照从左到右、上小下大、里少用而外常用等要求整齐摆放……一套一套的,有的还是顺口溜呢,这样的“兵教兵”式的示范指导很有效果。

六、宜尽早,不宜延误

其实,学生不善整理、丢三落四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一旦形成,想要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针对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我们也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作为家长,要尽早地培养孩子收纳整理方面的好习惯,不能早不培养,早不预防,等到不良习惯形成了再来纠正。这样的纠正会相对困难一些。另一方面,既然出现了这样的不良习惯,那么,我们就更要尽早关注,尽早纠正,不能延误,否则,将会越延越误。

我在这里说的这“四条原则”以及“六宜六不宜”,仅供罗老师参考。不管怎么说,我们解决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善整理、丢三落四的习惯问题,还是需要一点信心、耐心与细心的。凡是既成的习惯,要想改变都是比较难的,所以,我们首先得有信心。有信心才会有动力、有方法、有智慧。其次,“积习”是“难返”的。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耐心。有耐心才有韧劲,才能战胜不良习惯的反复,最终消除“积习”。再次就是要能细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细微处帮助到学生,使得引导与帮助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希望罗老师能在改变学生的过程中,生成更多具体的实践指导案例,从而让更多的教师能够从您的教育案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解答人: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刘恩樵)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整理习惯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19 02:10:12
上课好习惯
警惕伤肾的不良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