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君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冬季学校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重点强调:①指导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师生做好防护、及时就诊、规范治療、科学用药,不带病上课上学。②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可不做硬性要求。③重点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12月5日中国经济网)
在网上不时看到有人“带病坚持工作”的“事迹”。如某位先进典型“带病坚持工作”或 “积劳成疾,卧不能起”,更有甚者“因未及时看病生命定格在了在工作岗位上”,每当看到这样令人心情沉重的报道,扼腕叹息之余,我都觉得值得反思。如果身处特殊年代,“革命加拼命”“大干加苦干”,尚可理解,但苦日子已经过去了,除了紧急特殊情况,普通人应该尽量避免透支健康来工作。对于正在上学、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学生来说,更应该注重身体健康。
除极少数的特殊情况之外,学校不应倡导师生带病上课上学。但是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只关心考试更只关心分数,“不带病上课上学”就这样被无情地漠视了。
最近杭州一名11岁小男孩崩溃报警的事件冲上热搜,男孩生病两周住院一周,病体初愈,妈妈便要求他两天补齐三周作业。网友对此议论纷纷,如果让你两天做完三周工作,你能做到吗?这一拷问让我们不禁思考,孩子们承受着多大的学习压力?家庭和学校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事件中小男孩的老师家长虽然未要求他带病上学,但本质上也是将其身体健康排在学业成绩后的一种畸形反映。
如今是崇尚科学的时代,无论什么事都讲究科学性。带病上课上学,精神可嘉与否尚且存疑,最重要的是明显也缺乏科学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病要早治,“睡眠是最好的药物”,多多休息,养精蓄锐,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上课上学中去,学习效率才会更高更好。
学校应回归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注重人的生命价值,呵护好祖国的花朵。
责任编辑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