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秀,靳雪梅,邓庆阳,刘学敏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
从2014 年上海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以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已将近十年,在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上成效显著。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立足行业、服务社会、强化应用、注重实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提升学院育人能力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提供有力保障。“基础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侧重于工程设计与应用,与实际工程紧密相连,思政元素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明显[1]。充分发挥“基础工程”课程育人功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对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有促进作用[2]。
目前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工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大量举措,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任课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响应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在落实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方面,大部分教师通常以引入工程案例的方法融入思政元素,思政融入点、思政元素散而乱,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思政融入方式也较单一,学生通过专业课被动地接受思政教育,无法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教授内容也难以做到融会贯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想共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还有待改进;在育人成效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此外,工科院校专业任课教师在人文素质方面相对薄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仅限于自身认知范围,思政建设能力参差不齐,育人成效也不尽如人意[1,3]。
在学校层面,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提供有力的经济与政策支持;组织系部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融入育人目标;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专题讲座,组织课程思政项目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选派校领导、思政教师深入系部进行政治宣讲,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竞赛,比如教学设计、教案、教改论文等形式的教学竞赛,获奖者可以得到相应科研分值,以此提高教师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积极性;在职称评定文件中,增加教学改革项目(包括课程思政)的要求,增强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建立健全听评课制度,组织教学督导不定期不定时对教师教学能力及思政教育能力进行评价与考核,评价结果列入年终考核。
在系部层面,系总支书记定期组织全系教职工在系例会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研室专业教师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专业知识及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经验;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定期针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进行交流讨论,提升团队成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严格执行听评课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及思政育人能力。
在个人层面,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学院、系部提供的学习机会,依托“三会一课”制度、学习强国平台等,制定自学规划,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关注国家大事,加强对教育方针、政策的解读与宣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提升思政育人能力[1];积极申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发挥教学团队合作精神,深挖思政元素,重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设计,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长期坚持,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和学习。
在“基础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首先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目标,并在每章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依据章节内容特点增加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目标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主要围绕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工匠精神三个方面实现基础工程课程的德育功能。
综合考虑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行业需求、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基础工程”课程选用湖南大学编写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工程》。基于新时代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教材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具体分为地基基础设计原则、浅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特殊土地基和地基处理五个教学模块,同时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五个课程思政模块融入思政元素[4],细化到每个章节,形成“基础工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见表1),使学生通过专业课学习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3],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环节的设计,确保思政元素融入时衔接自然、过渡平稳,达到潜移默化进行思政教育的效果。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工程案例,以视频、图片及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与共鸣。比如在讲基础工程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地基强度时,引入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由于地基超载发生强度破坏而滑动的案例,分析其根本原因是谷仓地基土事先未进行调查研究,将邻近结构物基槽开挖试验得到的地基承载力应用到此谷仓设计,事故发生后实测的地基承载力远小于谷仓破坏时发生的压力,地基因超载发生破坏。由此失败案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基础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强化作为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教育。
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引入上海市莲花小区“楼倒倒”案例,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其事故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地理解,对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也有了更深刻地感悟。
采用自主选题,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以小组形式确定一个课题,进行资料收集、课题研究和课件制作。课题可以选择我国与基础工程相关的成功案例进行研究,也可以选择国内外的失败案例进行研究,挖掘其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进行课堂展示与共享。在课题完成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建筑历史文化的优秀传承、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切实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效果。
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通过学习通平台,建立了“基础工程”课程思政资源库。根据重整的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资源补充到章节课件上并传至相应章节中,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将课程思政资源按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五个课程思政模块分类,上传到线上教学资源库[5],供学生自主学习;将课程思政视频资源或者网址链接上传到相应章节拓展学习点,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为评价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通过教学改革,建立了融入课程思政的定量考核评价机制。学生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考试成绩(占60%)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课堂表现、作业、经典案例分析及事故原因分析四部分组成,各占综合成绩的10%。课堂表现结合学生签到情况、课堂讨论环节表现情况、线上讨论情况、线上任务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作业部分按照学习通章节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经典案例分析和事故原因分析采用自主选题的形式,以小组形式完成案例搜集、PPT 制作,并进行现场汇报,考核时分别从案例分析、专业知识应用、PPT 制作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思政内涵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结合小组互评成绩进行考核。
“基础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充分发挥“基础工程”课程的育人功能是做好新时代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通过“基础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团队人文素养,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活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系统化、分层次的理解理论知识,还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基础工程问题。同时,在思想与实践上,学生在内心建立起学术振兴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
课程思政育人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持续改进[6]。目前,教学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仍需不断改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需探索建立适合学院发展的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在教材建设方面,应积极组织教学团队成员编制适合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入课程思政的《基础工程》优质教材;在思政育人体系方面,要与时俱进,持续拓展与改进“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7],保证新时代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