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枞薏
当今社会,文艺评论在传播、评价和塑造文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艺评论的价值观和范式对于文艺评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旨在探究文艺评论的价值观与文艺评论的范式创新路径,以期为如何推动文艺评论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在一个多元化和开放的文艺生态中,不同的艺术门类和观念会碰撞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种多样性是文艺发展的动力和特点,但也带来了挑战。如果没有一定的共识和标准,评价文艺作品的价值就会变得主观而混乱,缺乏方向感和准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艺评论工作需要通过学术争鸣和思想碰撞,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促进创作共识、评价共识、审美共识和价值引导。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推动文艺事业健康发展。同时,虽然文艺具有独特的内在规定性和异质性,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总体性相互关联的。文艺创作需要在形式与内容上突破僵化的框架,展现出复杂而丰富的独特性。文艺作品也应该具有可理解性、共通性和普遍性,与观众建立共鸣和交流。
因此,对于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判断,既需要考虑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观点,也需要结合普遍共识和客观标准。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要在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寻求平衡。总体而言,通过开放的平台和学术争鸣,形成创作共识、评价共识、审美共识和价值引导,可以促进文艺生态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审美价值判断中,要综合考虑主观与客观、个体与普遍的因素,以确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判断准则,这样才能推动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评论实践的深入发展[1]。
文艺评论的范式是指在文艺评论中常见的方法和理论框架,用于对文艺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
第一,反思式批评是一种文艺评论的范式,强调对文艺作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索。其通过对作品的主题、意义、价值观和表达方式等进行思考和解读,以探讨作品对人类经验和社会现实的启示和影响。
反思式批评跳出了作品本身的表面,试图揭示其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它关注作品所传递的哲学、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想,以及作品对社会、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反思和指涉。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反思式批评试图引发读者对于自身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考和审视。在进行反思式批评时,评论者通常会提出问题、引发讨论,探索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会思考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和启示性,反思作品对人类情感、道德和人生意义的触动。另外,评论者往往会结合自身的经验、观点和知识,与作品进行交流和对话,以理解作品中隐含的思想和意义,并将其与个人经验和社会背景相互关联。通过反思式批评,读者和评论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文艺作品,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对自身及社会的思考。这有助于推动文艺作品对社会和人文领域的积极影响,并启发人们对于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思索[2]。
第二,后现代批评是一种文艺评论的范式,它在20世纪后半叶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后现代批评对传统的批评方法提出了质疑,强调了语言、权力和社会建构的影响,并探索了作品中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断裂性。后现代批评倾向于挑战稳定性、正统性和唯一真理的观念,以及对固定意义和解释的批判。关注作品中的语言游戏、多重解读、模糊边界和异质性等特征,强调作品中的复杂性和混乱性。后现代批评强调视觉、声音、图像、符号和文本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品与其所处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之间的相互影响。注重作品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织,以及作品对权力、身份、性别等社会议题的反思和批判。
在后现代批评中,评论者常常使用哲学、语言学、社会学等理论框架来解读作品中的复杂性和隐含意义。强调观众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在解读过程中鼓励多元的声音和解释。尽管后现代批评范式在文艺评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它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一些人认为后现代批评过于关注语言游戏和解构,对作品的实质和价值缺乏关注。此外,后现代批评也存在多元性和复杂性,不同的学者和评论者对其理解和应用也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后现代批评为探索文艺作品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了对传统批评范式的反思和发展,它为我们理解和解读当代文化和社会提供了一个更广阔、开放的框架。
第三,身份政治批评。在身份政治批评中,主要探讨作品如何呈现和探索不同身份群体的经验、挣扎和争议;较关注作品对于社会偏见、歧视和不平等的反映,以及作品对于身份认同和权力关系的影响;较强调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声音和视角;试图揭示和批判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评论者会关注作品如何推动社会意识的转变,消除偏见,促进平等和包容。
身份政治批评范式较关注作品对身份政治问题的探索、表达和影响,试图揭示和分析作品中的边缘化、不平等,以促进社会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变革的实现。这种范式在文艺评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理解和评价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提供了独特的视角[3]。
超越传统框架是指文艺评论摆脱束缚和固定的观念,开拓新的思维路径和表达方式。一是加强跨学科研究。传统的文艺评论通常以文学理论、美学等为基础,而超越传统框架可以尝试引入其他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如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文艺作品。二是探索新的批评方法。传统的文艺评论常使用分析、解读、评价等方法,而超越传统框架可尝试探索新的批评方法,如视觉分析、符号学解读、叙事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三是积极运用新兴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创新的文艺评论可以运用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例如,通过文本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来分析大量文艺作品,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提供新的视角和见解。四是关注非主流文化和边缘艺术。传统的文艺评论往往集中在主流文化和经典作品上,而超越传统框架更关注非主流文化和边缘艺术,这些文化和作品常常具有创新性和反叛精神,为文艺评论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五是要重视读者的观点和体验。超越传统框架的文艺评论需更加注重读者的观点和体验,通过与读者的互动和反馈,可获得不同的视角和思考,丰富评论的内容和深度。通过超越传统框架,文艺评论可以更加开放、多样和创新,为作品的理解和评价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超越传统框架也需要保持批判思维和方法的严谨性,避免陷入盲目追求新颖而失去了对作品本质把握的局面。
创新的文艺评论应积极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包括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特点和表达形式,这样可以丰富评论的角度和视野,推动文艺评论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可以为文艺评论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内容。一是要注重跨文化对比。对不同文化之间的观念、价值、审美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作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可以关注作品中涉及的不同文化的元素,并深入研究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具体含义和符号意义。二是注重文化交融。关注作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分析作品如何在文化交流和互动中形成新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具体可探讨作品中的文化混合和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碰撞和创造性的可能性。三是借鉴异质文化的视角。拓展文艺评论的思考空间,可以引入非西方文化的美学概念和理论,丰富对作品的解读和评价。四是启发式的文化解读。通过启发式的思维方式,探索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和符号的多重可能性。可以运用联想、象征和隐喻等思维策略,引发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解读。同时关注作品中存在的文化偏见、意识形态等问题,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五是注重文化交流与对话。与不同文化的评论者、读者建立联系,共同探讨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意义,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开阔自身的视野,丰富文艺评论的内容和视角。融合多种文化元素,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研究,才能准确理解和解读作品中的文化特点和意义。同时也要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观点和立场,避免陷入文化冲突和偏见,以实现真正的跨文化对话和理解[4]。
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可以使文艺评论更具创意和吸引力。一是文字评论。传统的书面文字评论仍然是最常见的形式,但可以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个人观点,使文字评论更加生动、有趣。二是图片和插图评论。结合图片和插图来辅助文艺评论,可运用原创插画、摄影、艺术作品等方式来丰富评论内容。三是视频评论。录制评论者的讲解、解读、分析,或者通过视觉剪辑、动画等手段来呈现评论内容。另外,利用音频形式进行评论,可以录制音频解读、朗读作品、对话讨论等,使评论更加具有听觉的魅力。四是演讲和讲座。将文艺评论呈现为面对面的交流和分享,邀请评论者、学者、作家等专业人士进行公开演讲,或组织小型讲座活动,与听众进行互动和思想交流。利用交互式设计、多媒体表达等技术手段,为读者呈现丰富的评论内容和交互功能。五是社交媒体互动。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即时互动和交流,通过发布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形式的评论,与读者进行实时的互动和回应,形成有趣的评论。运用多样化的表达形式,文艺评论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并以更生动、多元的方式传达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同时,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也需要根据目标受众、主题内容和传播渠道进行考量,确保表达形式与评论内容相辅相成,共同达到最佳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平台成为文艺评论的重要传播渠道。创新的范式应积极利用各类网络平台,与读者建立联系,扩大评论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而注重网络平台是文艺评论范式创新的重要路径:一是借助社交媒体传播。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Facebook 等,建立评论者个人或团队的专业账号,定期发布评论内容和观点,与读者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特性,扩大评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个人网站。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用于发布长篇的文艺评论文章,可以提供更为详尽和深入的评论分析,同时通过搜索引擎优化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读者访问并与其进行互动。三是在线论坛。参与相关的文艺评论在线论坛,与其他评论者和读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分享观点、回应问题、展开讨论,获得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深化自己的评论内容和思考。四是多媒体平台。利用视频分享平台或音频分享平台,通过视频或音频的形式进行文艺评论。通过视听的方式,使评论更生动、直观,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听众。五是跨平台传播。将文艺评论扩展到多个平台,如结合社交媒体的短评形式、网站上的长篇评论文章、视频平台上的解读视频等。通过在不同平台上发布评论内容,增加曝光度和影响力,同时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和获取方式。六是互动和分享功能。在网络平台上增加互动和分享的功能,如评论区、转发按钮、点赞和分享按钮等,以便读者与评论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评论内容的传播和分享。通过网络平台,文艺评论可以拓宽传播渠道,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和参与,实现与读者的有效互动[5]。
综上所述,在文艺评论领域,价值观与范式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价值观为评论提供了方向和准则,而范式创新则为评论开辟了新的路径和方法。文艺评论需要坚守良好的价值观,并寻找创新的范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挑战。只有在价值观的引领下,通过范式创新的探索,文艺评论才能保持活力,为艺术作品的理解和社会的审美提供有价值的贡献,推动文艺评论的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