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异质”——试比较黄宾虹“月移壁”和李可染“逆光”的运用

2024-01-29 11:36李思睿
名家名作 2023年26期
关键词:李可染逆光黄宾虹

李思睿

“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它兼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我们之所以可以看到客观世界,是因为眼睛接收了物体发射、反射或者散射的光。而在黄宾虹和李可染的画面里,“光”是他们布局画面的一种方法。本文旨在浅析两位画家如何利用“光”将画面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其中所讨论的“光”,即指国画画面处理中的“气”,是画家对画面开合的处理。两位画家都通过自我创新,形成与他人不同的山水画中开合的“气”,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方法的形式感,从而成就了自己的形式语言。

一、比较黄宾虹“月移壁”与李可染“逆光”运用的独创性和特点

(一)两者如何探索“光”的运用及其内核

从黄宾虹题浓墨山水①题浓墨山水:北宋画师唐人渲染法,而以劲悍之笔出之,墨法层层显露,不废矩矱,望之如行夜山,明暗向背,及远观之,与唐画之细笔无异,变而愈化,知所本也。和题秋山图②题秋山图:唐宋人画,积累千百遍而成,层层深厚,有条不紊。等题跋中可以读出,他从宋画里领悟出了笔墨的厚重,墨色层层积加显露出来,不破坏规矩法度,山体积染厚重得看起来像夜晚行山,明暗和而不同,可见黄宾虹十分推崇和专心学习宋画。《青城山》是他晚年变法所作作品,山体层层积染深厚,月光照射在石壁上,照射部分十分亮白,壁影覆盖处特别浓黑,“月移壁”的探索正是他在传统中国绘画正脉的内核中学习琢磨的传承和创新。

在王伯敏编的《黄宾虹》中记载,黄宾虹在雁荡山时,常在夜晚的时候拿着纸笔向夜山走去,回来的时候纸上已经有夜晚画下来的画稿,天刚亮就又往高山去,看山如何被日光逐渐照亮。后来有一次黄宾虹在雁荡山深夜不归,大家去寻他时发现他正低着头靠月光反射在地上的倒影反观月下的山峰③王伯敏:《黄宾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多处题记都记载了黄宾虹有夜晚独自看山和月下写生的喜好,正因喜爱夜山才创新出“月移壁”。黄宾虹对月下的山壁如此感兴趣,除了宋画对他的影响,还有就是他想去验证杜甫在月下所看见④杜甫:《秋兴八首》中的“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诗情画意⑤王鲁湘:《黄宾虹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月移壁”是月光照射在山体上,山体的阴影投射在另一道山壁上,被阴影覆盖的地方浓黑,没有被覆盖的地方则很亮,而黄宾虹的山水笔墨厚重,大部分画作都是在山顶或山的一边留有白。这种景象在黄宾虹眼中像屹立在月色下的断壁残垣,一般在层峦叠嶂的山体才可以看到,给黄宾虹带来了创作的启迪⑥王鲁湘:《黄宾虹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黄宾虹在自题山水中写道:“余观北宋人画迹,如行夜山,昏暗中层层深厚,运实于虚,无虚非实。”①题山水,《黄宾虹文集·题跋编》中记载。但又觉得山体厚黑较闷,“月移壁”处的白正好让浑厚的山体豁然开朗起来, 看《青城山》《五湖烟村》《山水》和《惠州丰湖》……黄宾虹晚期几乎都是这种风格。1946 年,他在自题的山水扇面中提及“笔有刚柔,墨有干湿,布局有虚实,法备气至,纯任自然”②题山水扇面,《黄宾虹谈艺录》中记载。。黄宾虹在这里指的三法是基本法,“笔墨功深,气韵生动”③题山水小品,王伯敏编的《黄宾虹画语录》中记载。。气源于法,“月移壁”中月影朦胧,实中虚,虚中实④王伯敏著的《黄宾虹蜀游二三事》中记载。,黄宾虹运用“月移壁”表达出气的浑然一体,用“运实于虚,实中取气”⑤王鲁湘著的《黄宾虹研究》 中记载。来表现月影,让其“气韵生动”。

与黄宾虹不同,李可染的画面风格主要受传统和科学的影响。他的作品有明显的西化特征,但是他的西化不是完全的西化,是在传统的学习上寻找突破,并借鉴了油画、素描和水彩等表现。受齐白石和黄宾虹的影响,李可染在写生中接轨大自然,对生活的感受是真切的。写生和创作给了他灵感⑥李可染在《中国画的特点》中说:“中国艺术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两点:深入、全面地认识生活,大胆、高度的意匠加工。”,也使他发现了新的内容——“逆光”山水,在写生中探索了光的运用,在西方绘画中吸收了科学的成分⑦边平怒著的《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李可染》中记载。。《李可染论艺术》⑧李可染:《李可染论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第35-36 页。中记载,李可染认为大自然就是他的艺术视觉来源,面对着山川写生再转换,然后形成自己对客观事物存在具有强烈情感的绘画。

20 世纪50 年代初,中国画的发展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李可染决定深入生活去写生去实践,通过描写现实生活来改造中国画,他认为艺术要从生活中出发才能创造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内容⑨李可染在《中国画的特点》中说:“中国艺术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两点:深入、全面地认识生活,大胆、高度的意匠加工。”。《传统、生活及其他》中记载,他觉得创新要从生活中来,这样才能创新出与众不同的东西。1956 年,他行万里路去画有亲切感受的山水画,在雁荡山、峨眉山、黄山、井冈山、三峡等地写生作画将近百幅⑩李松著的《万山层林:李可染》中记载。,走遍万水千山,不畏艰苦的写生环境以及无数次的写生,让李可染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山水画面貌——“逆光”山水。李可染在写生中丢弃了以往描绘树的画法,把握了光穿透树林的光感,创造了“逆光树法”,《钱塘江远眺》就是他运用“逆光树法”的作品。在《传统、生活及其他》中,他认为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再进行发展创造,外来的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用最大的功力打出去,将传统的积墨法和光一起融合运用。在《夕照中的重庆山城》中,李可染对光的表现吸收了西方的绘画手法,强调的是局部的光,采用光带来的真实感受,使画面具有从写生中来的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⑪边平怒著的《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李可染》中记载。。《夕照中的重庆山城》运用传统构图中的三远画法,江面的水运用的是西方绘画中常见的表现技法,光在水上的倒影和渔船的背光处理,充分体现了李可染吸收了艺术中的科学成分,因此李可染的“逆光”山水是展现出了生活中科学客观的光。

黄宾虹的“月移壁”是夜晚看山而得的光,是从传统中来,是从写生中来,他所表达的是心中永恒的月光。李可染的“逆光”是科学的光,是从传统、科学、写生、后期理性修改而得,是他从大自然中得来的视觉艺术来源,是科学客观的光。

(二)两者积墨在“光”的运用上的表现

黄宾虹在“月移壁”上运用的积墨是“黑密厚重”的风格。《九十杂述》⑫王一飞、臧志成:《黄宾虹谈艺录》,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第106 页。中记载,运用“亮墨”才能使白处与黑处的对照更加强烈,“亮墨”即是在浓黑的地方再积染一层墨色,或者再点浓黑宿墨,让它层层深厚,才能突出山壁上白的部分。“月移壁”中月影朦胧⑬王伯敏著的《黄宾虹蜀游二三事》中记载。,为表达出月影实中虚、虚中实的妙处,黄宾虹先生运用了中间实周边虚、中间墨色浓两边墨色淡来表现月影朦胧、影影绰绰,这就是他所运用的“渍墨”,积墨层层皴染过后大量铺水,有些宿墨就会开始跑墨,从而使画面达到调和和月影朦胧的效果,《青城山》中的“月移壁”表现的便是这种效果。

而李可染的“逆光”所表现的是两边实、中间虚的效果。在《谈学山水画》①边平怒:《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李可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45 页。中,李可染的积墨法学习了黄宾虹先生的积墨法,但又与其不同,“积墨法”和“泼墨法”同时一起运用。他追求墨色的层次,既想要厚重又要避免死板。黄宾虹的“积墨法”因为笔法的关系,显得灵动。李可染想要通过西方明暗造型表现“逆光”,所以他的“积墨法”整体观念比较强,墨色整体厚重,笔笔交错又不显死板,逐渐形成物体的空间明暗和整体画面氛围,笔触明暗在笔墨上完成这样附色的时候才会有画面效果,前期的积墨做到位后,着色只是起辅助作用,“不要把光亮处填死了……笔笔交错,逐渐形成物体的体积、空间、明暗和气氛”②李可染《谈学山水画》一文。。

二、两者“光”的运用对后世的影响

在 20 世纪,西方绘画对中国画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画开始被“科学地改造”,这一时期有好的作品,也有不好的作品。黄宾虹晚年“外师造化”,运用传统积墨法,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传统玄学绘画观念,但对西方绘画的科学元素并不排斥,他引入“光”,是为了强化水墨,将明暗转化为阴阳,对中国画中的玄学之道领悟很深。科学的外光与玄学的灵光相辉映,黑入太阴与白摧朽骨相表里,是黄宾虹在明暗关系上对中国山水画现代转化所做出的学贯中西的美学贡献,没有黄宾虹,就不可能有现代山水画代表的“李家山水”的出现③王鲁湘:《黄宾虹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第175 页。。黄宾虹“本其深沉之心得……为吾国画学之中兴,并迭见书写于诸绘画论著中,为后学指针,披荆斩棘,导河归海,冀挽回有清中叶以后,绘画衰落之情势,其用心至重且远矣”④王鲁湘:《黄宾虹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第218 页。。黄宾虹的“光”是 20 世纪的中国绘画之光。李可染“逆光”的成形,代表着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科学相融合,是融合中西的成功例子,他多用现实的光感来表现画面。水天中在《中国现代绘画评论》中说,李可染带进的不是科学上的技法,而是印象派、野兽派画家在自然面前的感受能力和视觉上的敏感与夸张,这给中国画带来鲜活的感染力。他的成就是没落的民族文化起死回生的良药⑤梅墨生:《中国名画家全集:李可染》,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228 页。。

三、结语

时代的潮流汇聚了太多的想法和创新,艺术作为一种图式的符号,意指社会上的方方面面,既反映着时代精神的脉搏和律动,也承载着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敏感和深度思考。山水画不仅仅是表达自然的艺术,更加重要的是表现艺术家的情感,这种情感或者是山水本身,或者是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或者是从自然提炼出来的美,要保留最真诚的情感去表现艺术作品,在浮燥的世界学会积淀笔墨的表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艺术家只有与传统、时代、生活、自我相结合,才能创作出拥有自己风格、自我诗韵意境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才是“有生命”的作品。

猜你喜欢
李可染逆光黄宾虹
逆光
逆光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李可染:胸中丘壑,笔底烟霞
我的丈夫李可染先生
逆光飞翔的“天使女孩”
上期主题完美逆光效果 获奖作品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万山红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