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雨富水山区隧道渗漏水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

2024-01-28 08:55王辰晨张彦龙
甘肃科技纵横 2023年12期
关键词:横洞接收点车行

王辰晨,周 凯,张彦龙

(1.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420;2.广东省隧道工程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及装备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420)

广东某高速公路至2023 年已运行18 年,其中某隧道穿越岩溶地层,地下水、地表水丰富,受部分地表地质条件尚不太稳定等因素影响,隧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塌陷、拉裂、沉降、滑坡等各种地质病害。地表病害的出现,加剧了雨季地表水对隧道顶地下水的补给,诱发了隧道渗漏、涌水、衬砌微裂、防火涂层与瓷片脱落、隧洞偏压等,对隧道结构及行车安全具有潜在的。近年来,隧道洞内地表病害较多,施工及运营期间管理单位多次对隧道顶地表塌陷及裂缝进行了处理。2021年雨季暴雨过后,隧道内一处车行横洞+27 m处两侧水沟内泄水孔涌水量大,南行水沟内积水溢至行车道,影响隧道通行安全。因此,隧道渗漏水调查与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1-2]。

1 工程概况

隧道北行全长1 130 m,南行全长1 295 m。隧址区山体为构造剥蚀地貌,地表发育有溶沟溶坑石芽。隧道穿越石灰岩中低山区的鞍部,其典型形态特征为裸露型岩溶地貌。区内最高标高为306.7 m,最低100 m,高差达200 m以上。隧道南北两侧坡度较大,为30°~50°。2021 年5 月中旬,暴雨过后,洞内衬砌渗漏水增多,一处车行横洞+27m处两侧水沟内泄水孔涌水量大,南行水沟内积水溢至行车道,影响隧道通行安全。

2 隧道洞内渗漏水调查及排水系统检查

隧道北行洞身衬砌病害共有浸渗9处。隧道南行洞身衬砌病害共有55 处:浸渗54 处,滴漏1 处。本次调查中,隧道内左、南行排水设施均完好[3]。洞身衬砌病害例图如图1。

图1 洞身衬砌病害例图

3 隧道地表地质灾害及排水设施调查

根据2007 年隧道顶的地面调查结合以往地质勘查资料,位于隧道南行顶部的东西向F1断层两旁分布有较多岩溶漏斗,已发现19 个,由于隧道施工已回填和治理,地表已难以识别漏斗、塌陷的具体位置。但在断裂及溶洞分布的南北两侧的排水沟旁又出现新的岩溶塌陷。

2008 年调查时发现存在8 个塌陷,并且都进行了处理。

2009年调查时,发现2008年处理过的塌陷都已趋于稳定,并且在大桩号端洞口新发现了2 个塌陷和1条冲沟。

2021 年调查发现某隧道洞顶塌陷集中区域排水沟多处堵塞,杂草茂盛,排水作用部分失效;区域内有一处长约20 m、宽2 m、深2.5 m溶槽,两排水沟交会处有一处地势较平坦的洼地,雨季时雨水在上述两处汇集,均存在下渗可能;另有两处泉眼,分布在区域两端,其中1#泉位于隧道顶,对隧道影响较大。

4 水连通试验

4.1 试验方案及过程

水连通试验属于一种研究地下水流动的技术,利用某种示踪物质在上游点的投放,并在下游点获取不同时间段的水样,通过荧光分光分度计室内试验,分析样品水样是否含上游投放物质,证明投放点与取样点间是否有水力联系[4]。

本次连通试验共设置了3个投放点和9个接收点,目的是验证3 个投放点溶槽处(TF01)、洼地处(TF02)、1#泉处(TF03)与另外9 个接收点:隧道车行横洞大桩号端+27m处(JS01)、隧道车行横洞小桩号端+27m 处(JS02)、隧道南行出口慢车道水沟处(JS03)、隧道南行出口超车道水沟处(JS04)、隧道北行入口慢车道水沟处(JS05)、隧道北行入口超车道水沟处(JS06)、隧道北行出口慢车道水沟处(JS07)、隧道南行入口慢车道水沟处(JS08)、隧道南行入口超车道水沟处(JS09)之间的连通性与水力联系。

水连通试验当日上午9:00 左右,分别在TF01投放2 kg 荧光素钠,在TF02 投放2 kg 荧光增白剂,在TF03投放2 kg罗丹明B;在JS01~JS09 9个点进行取样(10:12—12:45 约每半小时取样1 次,12:45—16:30约每小时取样一次,累计取样9次),投放试剂前分别在各接收点取初始水样做背景值。

4.2 试验结果分析

在取样过程中,在JS01、JS04 点处观察到水体的颜色变化。9个接收点的荧光素钠、荧光增白剂与罗丹明B 浓度随监测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 所示,其中,横坐标轴表示取样时间,纵坐标轴表示取样水样中的示踪剂浓度(荧光素钠、荧光增白剂、罗丹明B),单位是μg/L。其中,横坐标轴8:52对应的时刻浓度为各示踪剂的背景值浓度,以后表示投放后开始监测的示踪剂浓度。在监测期间,投放示踪剂前早上7时发生第一次降雨,雨量等级属于大雨;中午12时发生第二次降雨,雨量等级属于中到大雨。

图2 接收点浓度变化图

(1)示踪响应结果。从图上和浓历时度曲线可以看出TF03投放的罗丹明B在JS01、JS04点反应明显,在JS02、JS03点有反应;TF02投放的荧光增白剂在JS02、JS03、JS08点有反应;TF01、TF02、TF03投放的3种示踪剂在其他接收点处无反应(在背景值附近)。

(2)响应结果分析。JS03 点取样水体多数浑浊,对相应结果存在一定影响;JS08 点背景值水样浑浊,后续水样清澈,监测浓度值经陡降后保持稳定,可认为该接收点未接收到TF02投放的荧光增白剂;JS01 与JS04 点罗丹明B 浓度历时曲线基本一致,是因为隧道车行横洞大桩号端+27 m 处边墙泄水孔水流汇入南行超车道排水沟,并向出口端排泄,JS01 点处罗丹明B 浓度历时曲线一次高峰表明TF03点属于直接灌入式的快速通道点;JS02点出现多次波峰,说明连通该处的地表水具有一定缓冲和蓄积能力的特点。

综上,可以认为:TF03(1#泉处)与JS01(隧道车行横洞珠海端+27 m 边墙泄水孔处)存在直接水力联系;防治的重点应是防止雨水、地表水直接进入TF03 周边以落水洞或岩溶漏斗为主要形式的垂直通道,同时将1#泉水流引出。

5 综合防治对策

隧道渗漏水水害防治应遵循“地表截排,围岩堵水,洞内引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1)地表截排。通过地表修建截排水沟和对地表病害的回填等处理方法,减少地表水的入渗。防治对策见表1。

表1 地表截排防治对策

(2)围岩堵水。通过注浆等方法达到围岩进行加固和地下水渗流通道堵塞的目的。防治对策见表2。

表2 围岩堵水防治对策

(3)洞内引排。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在隧道内用过引排水将衬砌背后的水排出。防治对策见表3。

表3 洞内引排防治对策

6 结论

(1)经过详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测绘,结合本次现场踏勘发现隧道洞顶塌陷集中区域截水沟多处堵塞,杂草茂盛,排水作用部分失效;区域内有一处长约20 m、宽2 m、深2.5 m溶槽,两截水沟交会处有一处地势较平坦的洼地,雨季时雨水在上述两处汇集,均存在下渗可能;另有两处小规模溶洞及两处泉眼,分布在区域两端,其中1#泉位于隧道顶,对隧道影响较大。

(2)TF03(1#泉处)与JS01(隧道车行横洞大桩号端+27 m边墙泄水孔处)存在直接水力联系;防治的重点应是防止雨水、地表水直接进入TF03周边以落水洞或岩溶漏斗为主要形式的垂直通道,同时将1#泉水流引出。

(3)隧道渗漏水防治对策应该结合现场实际调查情况进行综合治理。由于各个隧道产生水害的机理和原因不尽相同,隧道地质条件和结构状况不同,必须在查清水害原因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文章针对现场调查结果采取的措施有:①地表塌陷采取回填黏土处理的方式,黏土层中覆盖土工布,规模较大溶槽进行周边修建截水沟引排的方式;②对地表排水设施堵塞段进行清理,破损段进行修复,为减少地表水下渗,新增汇水区截水沟,有效引导地表排水。

猜你喜欢
横洞接收点车行
公路隧道与横通道空间交叉结构稳定性分析
分水岭隧道横洞进正洞挑顶施工技术探讨
峰回路转不见君 山顶空留车行处 2018环意大利自行车赛
更正
关于隧道横洞进右洞施工技术总结
车行水上跃山河
永福老区龙车行
动态网络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中向后追踪方法的改进*1
浅海波导界面对点源振速方向的影响∗
榴桐寨隧道1#横洞挑顶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