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博涵
题记:另辟蹊径之心,激发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
妈妈每天从家里到单位,需要横跨一条铁路,这条铁路虽沟通了南北,但也隔断了东西。它将城区一分为二,也让这之间的交通变得有些困难。
起初,关于跨铁路的道口,妈妈只知道两条路,一条是长江路——不好走,另一条是漓江路——也不好走。妈妈也曾“另辟蹊径”去探新路,探过几次之后,便不了了之。毕竟,探路冒着迷路与迟到的风险。
日子,便一天天在这两条路的拥堵中悄然逝去。
我们本以为妈妈“探路”的热情已经日渐消退,但长江路和漓江路相继施工,迫使她不得不采取新的措施。因为通行的路面已被蓝色的大铁皮挡住,挖掘机震耳欲聋,汽车空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对此只能望路兴叹。
妈妈知道有几条新近修好的大路,可它们都绕远了好几公里,在路上的时长也因此多了十几分钟,于是,妈妈又开始了她新一轮的“探路”行动。
一天早晨,我随妈妈一起去她的单位,长江路仍然在施工,路边扎着围挡,工程车缓慢地移动着,被大车压得龟裂的路面正在破除,一座跨越铁路的高架桥已见雏形。小车在窄狹的路上几次拐弯之后,走入了一条连导航也显示不出来的小土路。妈妈将车开得极慢,似乎在观察着这条从未走过的路是否能带领我们跨越铁路到达目的地。
又拐了两个弯,车驶入了一个仅仅能通过一辆车的涵洞,驶出涵洞,眼前的路由狭窄突然变得宽阔,路两边的田野与村庄逐渐被高楼与厂房替代。这时,小车开始正常行驶,不一会儿目的地就到了。
从此,妈妈探路兴趣不减,她要找到一条从家里到她单位距离最短的新路。妈妈的探路过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老路好走,我们很难激发探索新路的热情;只有老路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勇敢的“探路”行动。
如今,长江路的高架桥已“长”出了它那庞大的身躯,路面沥青的深黑色也遮盖住了水泥的浅灰,工程完工在即。在这条改造后的崭新的长江路上驱车前行,将是一种多么舒坦的感觉啊!
我想,妈妈再也不会在那些七弯八拐的小路上摸索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