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特点及中西医治疗措施

2024-01-28 15:03姜贵强黎盈恺邱雪明
中兽医学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胸膜猪群传染性

姜贵强,黎盈恺,邱雪明

(1.贵港市港南区江南街道社会事务和便民服务中心,广西贵港 537100;2.贵港市港南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贵港 537100)

我国最早于1987 首次发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随之在国内传播扩散,呈现散发性流行特点。2000 年后,国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呈现多地爆发式流行,流行地区涉及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且主要流行地区发生与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病、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等混合性感染。由于当时国内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治疗技术研究较少,无特效药治疗和有效的防控措施,导致疫情发生以来对国内养猪业造成了重创。不少规模化养猪场发生了混合性感染,造成大批量生猪的死亡以及感染猪愈后生长发育减缓。研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及中西医治疗措施对提高该病治疗效果和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病原及发病特点

1.1 病原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它是一种有荚膜的多形态小球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病理显示两极着色。该病毒具有杀灭巨噬细胞及损害红细胞的能力,感染后对生猪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导致病猪对外环境抵抗力降低,增加各类传染性疾病感染的风险。目前已经发现该病毒有2 种生物型,共计12 种血清型。国内流行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型主要为1 型、5 型、7 型及9 型,其中5 型、9 型具有极强的致病性和高死亡率。

1.2 发病特点

1.2.1 发病及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复杂

影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及病情的因素较多。常见因素卫生环境差、饲养不当、气候突变、长途运输、其他疾病及继发性感染,以及各类原因造成的应激。主要因素为应激及免疫力低下。一些规模化养猪场长期存在饲养管理不当,环境脏乱差,猪群易受通风、噪音、潮湿、高温、低温等影响而发生应激,导致免疫力降低。在猪群机体免疫力较低的状态下,病猪病原感染风险增加,发病率上升,猪群间病毒传播感染速度加快。

1.2.2 发生及传播复杂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且病菌传播方式多样,可通过空气传播、直接传播、间接传播感染,主要为密切接触。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随飞沫进入呼吸道,附着于呼吸系统。当猪群中发生病猪或带菌猪,病猪排毒后对猪舍其饲料、水源、器具、地面、饲养人员衣物等造成污染,健康猪群在存毒环境下极易发生感染。部分隐性感染猪,排毒后依旧可对免疫力较低的猪造成感染,进而在猪群间传播扩散。

此外,猪舍建筑距离较近,都会增加养猪场猪群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播风险。在繁殖猪群中,母猪为主要寄存宿主,也是主要传染源。在一些隐性感染猪群中,仔猪为主要的带菌群体和传染源。在育肥猪场中,愈后带菌猪和新购进的仔猪为主要的传染源。由此可见,其传染源复杂,猪群间传播感染的路径多样化。

1.2.3 感染及潜伏差异大

猪传染性胸膜的感染潜伏周期为1 ~7 d,不同猪群的潜伏期差异较大。猪群间潜伏期的差异受猪机体免疫状态、应激程度、环境、病毒毒力及入侵数量影响。一般病毒入侵后可在感染后1 ~2 d 发生感染及群间传播,表现为急性感染。急性感染主要发生在育肥猪间。接种核菌的猪群能够杂10 ~14 d 内产生抗体及免疫应答,抗体浓度在4 ~6 周内达到顶峰。研究发现,同种核菌对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感染抵抗作用存在差异。同类型的核菌对同类型的血清病毒感染抵抗作用最为显著。

1.2.4 易感率和死亡率高

猪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特定宿主。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各类型的猪均具有易感性,但不同年龄、不同免疫状态下的猪的易感程度存在差异性。其中仔猪、育肥猪为主要的易感染对象,以1.5 ~6 月龄猪的易感率和病死率最高。该病感染和死亡无季节性特点四季均可感染,其中以秋冬、春冬、春夏等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时段更易发生感染。死亡率主要受感染类型影响。该病的一般发病率为8.5%~100%,一般死亡率为0.4%~100%。其原因在于胸膜肺炎放线菌为条件性致病菌。条件性致病菌得到易感率和死亡率易受应激影响。例如,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猪群受寒或高温刺激,发生应激,猪群机体免疫力受损,或感染其他疾病情况下,病菌更易对易感对象造成入侵感染。混合性感染的易感率和死亡率更高。如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肺疫等。混合性感染也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的难点。

1.2.5 地区流行差异大

根据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国内外的流行情况泪看,该病的地区流行差异较大。就国内而言,几次较大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情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在新旧疫区较为显著。新疫区发病率相对较低,感染后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老疫区发病率,传播速度相对缓慢,死亡率整体偏低。部分老疫区猪群有着较高的抗性,在防疫措施得当的情况下,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地区流行风险较低,主要呈现散发性特点。国内主要以地方性流行为主。新疫区周围养猪场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发生地方性流行得当风险较大,一旦感染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整体而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地区流行所受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包括猪群免疫状态、养殖场防疫措施、疫苗免疫情况、饲料质量、饲养密度、卫生、营养、药物使用及其管理因素等。核心因素为猪机体无法对抗胸膜肺炎放线菌所致。无法抵抗外来病原以及体内致病原抵抗力较差,是导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高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1.2.6 经济损失大

规模化养猪场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后猪日均增重下降33.6%,饲料报酬率下降25.5%。随着现代养猪业规模化发展,养殖场养殖密度增加,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发生传播快,死亡率高,将给规模化养猪场造成巨大的直接性损失。除死亡性损失外,还包括防控及治疗所需要的医药费、屠宰费、净化费等。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猪感染后病程长,感染后生长减缓,增重下降,饲料报酬率下降,对养殖场而言也存在巨大的经济损失。病猪即便愈后,机体免疫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感染其他病毒病菌的风险增加,长期而言不利于养殖场健康养殖发展。

2 临床症状

2.1 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感染临床显示为突发病,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病程短的特点。病猪易发生突发性死亡,且死亡前无明显的征兆,呈现高死亡率。最急性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最难防控的一种症型,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症型。病猪临床显示出典型的高热症状,体温升高速度快,短时间内最高可至41.5 ℃。病猪临床还显示出精神委顿、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长口伸舌、四肢发绀、口鼻有大量带血泡沫型分泌物、犬坐、腹式呼吸等症。最急性型病猪出现上述临床症状24 ~36 h 内即出现死亡。剖检可见其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肺部弥漫性出血,切面质脆,内含大量纤维素性积液。胸膜肺膜表层分布有弥漫性纤维素性渗出物。此外,肺部出现粘连,整体充血肿胀,表层出现坏死性病灶;胸腔积液,胸水浑浊,夹有血液表层有纤维素性渗出覆盖。大部分最急性型病猪还会伴随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的出现,临床呈现关节肿胀、发热,病猪表现跛行或行走缓慢。剖检可见胸膜、脑膜、心包膜、肺浆膜、肠膜、腹膜腔、关节腔等有炎症及浆液纤维素渗出。

2.2 急性型

急性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急,病程较最急性型长,病症轻重程度相对较强,临床呈现一个渐发型死亡的过程。最急性型是最为常见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症型。病猪临床显示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咳嗽(有带血性痰)、气喘、鼻间出血、腹式呼吸、缺氧、皮肤发绀、心跳波动显著、面颊及耳部发凉等症。病猪多在病发显示出上述临床症状2 ~4 d 内出现死亡,死亡率较最急性型低。急性心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治疗及时有效的情况下病猪临床会出现耐过情况,耐过后专为亚急性或慢性型。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也呈现渐高性,最高可至40 ℃。剖检可见其肺部呈现紫红色,有明显的病灶。病灶处组织触感坚硬,切面呈颗粒状,肺小叶有血红色胶冻样液体,鼻腔内分布血性泡沫。部分急性型病猪也可能伴随多发性浆膜炎及关节炎的发生。

2.3 亚急性型与慢性型

亚急性与慢性型多由急性型发展而来,一部分属于急性型耐过,一部分属于感染致病力较轻的血清型,临床症状均相对较轻,病程相对较长。一般病程为1 周及以上。亚急性型与慢性型病猪临床显示出精神不振、食欲不振、间歇性咳嗽、增重减缓、发育减缓、食量减少、饲料转化率降低等状态,无体温升高症状。部分病猪为隐性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由于病程较长,亚急性型与慢性型病猪感染病毒后机体免疫力受到较大的影响,感染其他病原的风险增加,继发性感染和混合型感染较为常见。

单纯的亚急性型或慢性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一般不会发生死亡,发生继发性感染或混合性感染时则会诱发死亡。亚急性型或慢性型病猪死亡率与病原感染类型和感染程度呈现相关性。常见的继发性或混合性感染有巴氏杆菌、肺炎球菌、支原体、猪伪狂犬病毒等。混合性感染多发生在肺部。剖检可见其肺部有明显的集中性病灶,病灶呈现纤维素性物质的沉积和大量的渗出液,纤维蛋白受损严重。病猪病程越高,病灶面积越大,肺部组织受损越严重。沉积物显示为黄色胶冻样,肺膈叶有结节出现,周围结缔组织密实度增高,胸膜、胸壁出现不均匀性增厚,肺部表层及胸壁发生粘连。

3 诊断要点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要根据实际发病情况参考临床症状、剖检结果,结合病理变化进行区别性鉴定。有条件的还可以采用分离鉴定试验、血清学方法进行诊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协同凝固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等。诊断时要注意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肺疫做区别性鉴定。猪肺疫剖检可见明显的肺部、肝部病变,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则表现为肺部病变及肉眼可见的纤维素性炎症。

4 治疗措施

4.1 中医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中医坚持辨证治疗、对症用药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疗一般与西药抗生素结合方能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症状较轻的情况可用半夏20 g、茵陈15 g、厚朴15 g、杏仁12 g、黄芩15 g,加水煎汤灌服,每日2 次,连续给药3 ~5 d。病症严重者,可用桔梗30 g、黄芩30 g、知母30 g、红花12 g、苦参25 g、紫花地丁40 g、生石膏35 g,加水煎汤灌服,每日2 次,连续给药5 ~7 d。有咳嗽症状的可再用苏子40 g、杏仁35 g、土贝母35 g、白前30 g、萎仁30 g、前胡40 g、桔梗30 g、枳实20 g、甘草20 g、麻黄25 g,加水煎汤灌服,每日一次,连续给药3 ~5 d。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可用黄芪多糖注射液替代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

4.2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抗生素为主,辅助检疫、疫苗免疫,全面保障治疗的有效性。猪传染胸胸膜肺炎抗生素治疗越早,治疗有效性越高。因此,西医抗生素治疗务必要及配合早观察、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早期治疗可用呼诺芬或头孢噻呋。此外,泰乐菌素、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硫酸头孢喹、多西环素、土霉素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制定治疗方案式,可根据病猪症状进行复方治疗。对最急性型、急性型或症状较为严重的病猪可给予0.2 mg/kg 氟苯尼考注射液和2.5 mg/kg 恩诺沙星注射液联合治疗,肌肉注射,每日1 次,连续给药5 d。病症更严重者,可再肌肉注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0.3 mL,每日一次,连续给药5 d。对有高热情况的病猪,可用盐酸头孢噻呋、复方氨基比林液肌肉注射联合治疗。前者用量为5 mg/kg·bw,后者根据体重用量,一般药量控制在5 ~10 mL。每日一次,连续给药5 d。对于病症较轻的病猪,可用10%磷酸泰乐菌素预混剂+5%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与1~1.5 kg饲料混饲,每日1 次,连续给药7 d。同时,可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亚单位疫苗二代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做好预防。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需在了解病原及流行特点的情况下结合实际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治疗、对症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做好疾病传播控制,减少经济损失及其他风险。

猜你喜欢
胸膜猪群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