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张 峰,文孝杰,张春新(通信作者),吕海波
(1.济南海关,山东 济南 250003;2.东营海关,山东东营 257091)
单点系泊源于英文Single Point Mooring,是指 船舶通过单点形式系泊在另一个固定式或浮式结构物上,通过单点浮筒及海底管道就可以供大型油轮系泊和装卸原油,它改变了港口码头概念,摆脱了地理环境的束缚,无需深水岸线和航道,充分发挥了大型船舶运输的优点[1]。卸油作业时,油轮通过系泊缆系泊在单点浮筒上,漂浮软管与油轮上管汇相接,油轮带动浮筒上的三臂旋转系统一起围着浮筒外壳360°回转,由于风标效应,被系泊船舶将会停泊在环境力最小的方位上。1994 年建成投产的茂名港30 万吨级单点系泊是我国引进的第一套单点系泊系统,系泊点距港口本部约45.6 km[2],年设计接卸能力为1 100 万吨,是我国最大吨级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系统。单点系泊作为一种原油接卸技术,它的出现解决了绝大部分因港口条件限制而不能靠泊大型油轮的难题,除了能极大地降低海上原油运输成本外,同时也可发挥海上战略补给基地的作用[3],是我国原油接卸的一个发展方向。
东营港拟设计建造的25 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位于渤海水域、东营港区东北方向,离岸约66.3 km,主要建设2 座25 万吨级的单点系泊泊位,1 座增压平台以及1 条海底管道,设计年吞吐量为3 493 万吨;配套陆上原油管道项目自海堤登陆点到中海油仓储库区。该项目建成后,预计靠泊约200 艘次/年、接卸原油3 400 万吨/年,主要为中东、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跨洋运输的油轮靠泊,油轮大多采用VLCC(Very Large Crude Carrier,是指载重超过20 万吨的超大型油轮)。
单点系泊可借鉴的成熟经验不多,目前,茂名单点系泊项目采取现行卫生检疫措施,即船舶靠泊后,根据海关总署布控指令进行登临检查,卫生检疫人员克服的不仅仅是19 海里(近2 h 的航行)的大风大浪,有时遇上恶劣天气还险象环生[4],到达系泊点后登上VLCC,根据作业表单逐个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如在东营港单点系泊项目中采取传统检疫模式,无论从监管人员配备、交通工具使用以及检疫工作效率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根据测算,从东营港码头到单点系泊点,在海况允许的情况下,监管人员乘坐拖轮单程约需6 h,严重影响船舶检疫效率,也造成交通运输成本的上升。同时需要多组监管人员轮流值班,对人员的需求显著增加。若在常态化检疫监管过程中采用传统作业模式,监管人员将疲于海上奔波,有效工作时间极少,大幅增加执法成本。
单点系泊项目出入境船舶靠泊装卸作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船舶卫生检疫风险也有其特点,因此需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以便为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2.1.1 主要风险来源
VLCC 国际航行船舶及船员所携带的诸如鼠疫、霍乱、登革热等各类传染病的输入风险。
2.1.2 风险分析
与港口靠泊船舶相比,VLCC 航程远,从装货港起运至东营港单点系泊泊位至少需要20 d,超过一般传染病的潜伏期,且航行过程中不与外界接触,如有感染在健康申报中即可发现。系泊点距离远,区域相对独立,无其他船舶人员接触风险;登轮人员包括两类,一类为非执法人员,包括实施进口原油检验鉴定的2 名商检公司人员和卸货接管的2名码头作业人员,该类人员由相关企业按照重点人群管控,在增压平台进行14 d 轮班集中管理,与外界人员无接触;第二类为执法人员,包括引航员1人、海关2 人(依情况可能登轮)、边检2 人(依情况可能登轮),相关人员由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在东营港区内轮班值守。因此,传染病通过单点系泊相关出入境船舶及人员传入的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2.1.3 防控措施
一是压实登轮人员相关单位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健康防护培训及宣传教育,登临期间做好安全防护,尽量避免接触,登轮人员采取轮班集中工作;二是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加强登临人员健康监测及抽检,及时发现处置相关风险;三是对申请换班的船员严格落实总署防控要求,必要时实施“上岸采样”,乘坐拖轮期间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四是制订并持续完善针对单点系泊项目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响应及现场处置,严密防范疫情输入风险。
2.2.1 主要风险来源
VLCC 国际航行船舶、货物及生活物资等所携带的鼠类、蝇类、蚊类、蜚蠊类等各种病媒生物的输入风险。
2.2.2 风险分析
VLCC 仅与拖轮有接触,且主要接触部位为船舶外侧,病媒生物的传播途径有限;系泊点为浮筒设计,周边海域辽阔,无人员活动区域及设施,病媒生物通过海水或其他动物传入风险极低;如有退船固体、液体废弃物,均需由船方委托开展严格消杀处理,由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密闭运输至无害化处理单位。因此,病媒生物通过单点系泊入境船舶输入的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2.2.3 防控措施
一是严格落实船方病媒生物防控主体责任,实时监测病媒生物密度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二是在接卸作业过程中,要求拖轮公司定期开展病媒生物防控相关培训及消杀,采取有效的防鼠、除虫及消毒等措施,尽量避免与油轮的接触,降低病媒生物输入风险。
2.3.1 主要风险来源
VLCC 国际航行船舶上各类食品、生活物资及生活饮用水不符合标准要求或被污染造成的安全风险。
2.3.2 风险分析
VLCC 油轮的食品及饮用水管理相对规范,采购渠道及内部管控较为严格,船舶食品、饮用水卫生条件较好;供船的食品及饮用水均实施严格卫生监督和抽检,因此该类风险输入的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2.3.3 防控措施
一是压实船方主体责任,加强对船用食品及饮用水的日常管理,在采购、验收、储存等方面严控质量安全,配备相应的快速检测试剂,开展安全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开展现场处置;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东营港供船食品及饮用水单位的现场监督及抽检,开展现场快速检测,查验冷链运输条件,确保供船食品饮用水安全。
2.4.1 主要风险来源
VLCC 退船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污油水等所携带的病原体输入的风险。
2.4.2 风险分析退船固体、液体废弃物需由船方委托检疫处理单位进行严格卫生处理,再由具备废弃物回收资质的企业采用密闭运输方式转运,开展无害化处置,不与外界接触,因此该类风险输入的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2.4.3 防控措施
一是落实船方的主体责任,对生活垃圾及污油水进行消毒处理,做好相关储存、处置、交接等记录;二是加强对废弃物回收作业的监督管理,确保严格规范处置。
风险分析:由于单点系泊的入境船舶均为载货状态,不需要实施压舱水排放作业,因此无该类风险。
结合以上5 类风险的分析,通过单点系泊相关国际航行船舶及人员造成传染病输入风险、病媒生物输入风险、食品及饮用水安全风险、退船废弃物携带病原体输入风险均为低风险等级。通过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健康监测、加强人员管控、开展病媒监测及卫生处理等措施,均能得到有效防控。因此,建议可通过实施远程卫生检疫,同时做好异常检出、应急处置情况下的登临检疫工作,确保守护国门安全的标准不降、效能不减。
船舶运营者是入出境船舶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严格按照《国际卫生条例(2005)》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实申报相关信息;保持交通工具无感染或污染源状态,对发现的感染或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负责清除和安全处置交通工具中任何受污染的水或食品、人或动物排泄物、废水和任何其他污染物。针对东营港原油进口单点系泊项目建设推进情况,通过对卫生检疫体制机制优化和信息化系统应用,探索对远海靠泊的大型油轮和管道卸货原油实现集约化、智能化监管创新,以提升监管效能,构建适应单点系泊项目船舶智慧化监管方式,服务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
加强顶层设计。建议参照海关总署2019 年第22 号公告中对入境加注燃料油的国际航行船舶的检疫管理要求,在运输工具监管系统中对单点系泊泊位或备注来港目的为“仅单点系泊”的船舶进行特定识别,对申报靠泊该泊位的船舶设为系统自动放行,不下达登临指令,予以实施电讯检疫;现场海关仅对发现异常或申报异常等高风险船舶实施登临检疫。
结合单点系泊入境船舶的相关特点及入境作业模式,在对单点系泊项目涉及卫生检疫风险开展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开展“远程检疫+视频监督+远程监控”,改变传统检疫及卫生监督模式,实现入境交通工具卫生检疫的“测温、流调、卫生监督检查、卫生处理监管”等核心环节远程监管作业[5]。
对照海关总署《进出境船舶监管领域“查检合一”业务操作指引(暂行)》附件《船舶登临检查卫生检疫作业项目操作指引》中的36 个项目,对单点系泊项目可能涉及的31 项作业内容进行逐一梳理,结果如下:除“饮用水有无异味”检查内容外,其他项目均可通过远程卫生检疫模式落实布控指令。如远程卫生检疫发现异常情况,可实施登临检疫,开展现场应急处置或采样、送检以及其他不合格项目的监督整改措施落实。
作为远程卫生检疫模式风险防范的有效补充,统筹兼顾执法效率与效果,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实施登临检疫模式:4 周内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的;申报或远程检疫发现船上有检疫传染病病人、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或者有人死亡的;申报或远程检疫发现有啮齿动物异常死亡的;申报或远程检疫发现船上有健康异常人员的;申报或远程检疫发现船上有活鼠、鼠迹、新鲜鼠粪的;船员突发疾病或因事故出现意外伤害等需紧急救援、总署有采样要求的,远程检疫发现病媒生物超标等异常情形的;申请签发《船舶免予卫生控制措施证书/船舶卫生控制措施证书》的;其他经风险研判,判定为高风险的入境船舶。
东营港25 万吨单点系泊项目,既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渤海湾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路径。海关检疫监管工作在服务口岸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通过科学严谨的风险分析论证,严守国门安全底线,充分打造“智慧海关”建设在基层一线的应用场景。海关通过积极探索远程无接触检疫和信息化监管工作模式,推动实现25 万吨单点系泊船舶的“顺势监管”和“高效监管”,将“守国门”和“促发展”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也为国内其他类似场景检疫监管工作提供了参考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