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研究

2024-01-28 07:08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蕉城中学胡嫩英
家长 2023年30期
关键词:被动语态听力教师应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蕉城中学 胡嫩英

听说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与英语思维的关键,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学习活动观作为新课标中的重要内容,对教师开展听说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与引领作用。基于此,教师应立足学习活动观,有效设计英语听说教学方案,确保英语课堂的高效性。本文简要阐述了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从分析听说教学材料、设置听说教学目标、布局听说教学活动三个方面出发,重点分析了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英语听说教学策略。

一、学习活动观内涵的简要阐述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中对学习活动观察的阐述,笔者认为学习活动是构建英语课堂的基本形式,是切实落实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在开展听说教学实践时,教师应在单元主题、主题意义的引导下,合理设计包括学习理解类、实践应用类、迁移创新类等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多元认知听说内容、掌握听说方法、实践听说知识,进而实现听说能力的提升。学习活动观作为连接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桥梁,其在融合于听说教学中时应遵循以下四点要求:

第一,语言活动应建立在具体的主题情境中,做到以主题情境为基础,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认识到主题意义对深入掌握英语内容的重要性,知晓零散的英语知识只有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才能形成结构,进而做到对英语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同时,在情境下的英语听说活动中,不再是机械式、填鸭式教学,而是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第二,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多次提及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且深入地阐述了突出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开展听说教学时,教师应借助设计学习活动的契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学习活动观的价值才得以充分展现,学生才能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

第三,设计多维学习活动目标。通过对英语听说教学过程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教授给学生的不仅有基础知识,也有能力的培养,如学生应通过分析语篇的方式掌握其中的词汇、句式、语法等内容,也应掌握语篇结构、思想情感、文化价值等内容,其中便涉及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深度思考能力等。所以,在设计学习活动观下的听说教学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应保证目标的多维性,让学生的多种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与提升。

第四,注意学习活动设计的多层性。在开展听说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经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设计对应难度的学习活动,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特别是本文提及的学习理解类活动、实践应用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其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且具体的活动内容能够切实推动学生的思维实现由低阶向高阶的进步。这对学生扎实掌握听说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策略

本文以仁爱版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Unit 3《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教学为例,探究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策略。

(一)分析听说教学材料

分析教学材料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应进行的重要内容,做到对教学资料的充分分析,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游刃有余的教学。在学习活动观下的听说教学中,教师深入分析教学材料,不仅可以厘清教学内容、串联知识点,也可以做好教学活动设计,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可以获得充分锻炼,有效理解与掌握英语知识。

在学习Topic 1 “English is widely spoken throughout the world.”中的Section A 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由单元主题出发逐步推进、有效分析本话题的内容。本单元内容的主题是“英语环游世界”“英语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Section A 中主要文本内容是以Kangkang,Li Xiang 和Wang Junfeng 三人为主,介绍了Wang Junfeng 将去迪士尼乐园,其将有一个练习英语的好机会。据此,在学习1a 至3 这六部分内容时,学生应树立英语被广泛运用的意识,并在学习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具体而言,在1a至1c 部分,学生需经历听、看、说的过程,充分理解对话内容,掌握其中关于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的用法,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内容;在2a、2b 部分,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完成对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之间转换内容的学习,并且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练习主动语态如何转换为被动语态;在3 部分,学生需要根据听力内容完成对给定题目的判断。至此,便完成了对section A 这一部分内容的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教师简要厘清了1a 至3 这六部分的具体内容,也为后续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做好了基础准备。

(二)设置听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深入学习的重要抓手。基于此,在以学习活动观为主设计听说教学的课程目标时,教师应思考以下几点:

第一,紧密联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根据听说教学课堂的性质,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英语思维的培养,突出有关学生表达与思维的内容;第二,整合课程内容的诸多要素,即对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知识、运用的方法、建立的技能等做到充分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第三,提高目标的层次性。在设计目标时,教师应遵循渐进原则,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地认知与理解英语知识;第四,保证学习目标的可检测性。在听说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活动为主开展讲学,在展示学习过程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学习Section A 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活动观的要求、学生的真实学情、具体的教学内容等设置以下听说教学的目标:

第一,通过听力活动与朗读对话来有效掌握对话内容,知晓对话大意与细节,进而培养学生的听力与阅读能力;第二,借助对话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掌握基本用法,进而巩固学生的语法基础;第三,结合具体任务,练习与应用被动语态知识,以思考问题的方式锻炼学生英语思维;第四,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游戏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使其准确表达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设置上述听说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紧紧围绕对话内容,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目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知晓应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进而打造听说高效教学课堂。

(三)布局听说教学活动

1.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既是教师落实学习活动观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重要的基础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立足课程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借此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为有效理解课程内容做准备。从学习理解类活动来讲,其属于听力文本输入的过程,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内化吸收,应做到对听力文本的有效理解和深入分析,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听力开始前与听力进行中设计不同的活动。如,在听力开始前,教师可以设置与听力内容相关的热身活动、分享背景知识、确定需要思考的问题等;在听力进行中,教师可以设置根据听力内容判断对错、填空、排序等。

在学习Section A 1a 至1c 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习听力内容前和学习听力内容中两个阶段设计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

首先,在学习听力内容前,教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一是以对话中提及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海报为基础,为学生播放关于迪士尼景区中游行盛况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内容发现可以进行对话交流的切入点,如人物形象生动热情、观看人员众多、各个国家的人都参与其中等。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初步认识卡通、人物、广泛、贯穿、外国人、电影制作人等英文词汇,并体会到视频中人们对迪士尼的喜欢。二是为学生准备关于米老鼠的内容,如该形象被创造的时间、发展变化、受欢迎度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迪士尼中的人物。经过上述听力前的引导,学生可以做到有效认知迪士尼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开展听力学习。其次,在学习听力内容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对话中的内容并进行提炼。在此过程中,因为教师会播放三次听力内容,学生便应一边听一边完成1b 与1c 的内容,从而实现对对话文本的深入理解。

以上便是教师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的过程,同样是教师开展听说教学的重要开端。因此,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教师应确保活动的启发性,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设计实践应用类活动。

实践应用是基于学习理解而开展的具有进阶性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践应用类活动中,学生应以对话内容的基础理解为依据,根据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对其进行描述、阐释、分析,从而达到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内化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思维结构。从实践应用活动来讲,其属于对听力文本内容的初步输出阶段,是学生将掌握的文本由记忆向实际应用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设计实践应用类活动时,教师可以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设置包括但不限于实际操练、情景对话、解题、复述内容等形式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Section A 2a 与2b 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适当拓展实践应用活动。首先,教师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形式,组织学生练习关于一般现在时的主动语态向被动语态的转变。教材中给出四种主动语态的例句,如“Many people use computers.”“The workers plant trees in the garden”等,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转换方法尝试自主完成转换,并与教师、同学分享转换后的语句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借助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表达发现的转换规律。如,在主动语态中,句子构成形式是“主语+动词+宾语”,而在被动语态中,句子的构成形式则是“主语+(be+过去分词)+(by+宾语)”。而且,学生可以发现在将主动语态的句子转换为被动语态时,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互换,即主动语态的主语变为被动语态的宾语,主动语态的宾语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设计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其次,从实际操作层面完成被动语态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教材2b 部分给出了具体的游戏形式:先由1 号学生给出一般现在时下主动语态的句子,如“Many people speak English”,再由2 号学生对该句子进行被动句式转换,如“English is spoken”,然后由3号学生完成被动句式形态的整体转换,如“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至此,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有关实践应用类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扎实地掌握语法知识。在设计实践应用类的学习活动时,教师应以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为主,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活动,以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3.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在学习理解、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挖掘文本背后的思想价值、情感认知等。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一环节的学习时,教师需要注重语篇的文体。如果语篇有具体结构、核心思想、明确观点等要素的文本类型,教师在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对作者意图、主题意义、内容启示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如果语篇是对话形式的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对话练习,并设计与之相关的迁移创新活动,如根据给定话题交流、小型辩论、结合生活实际讨论等。

在学习Section A 中3 这部分内容时,教材给出的内容是根据听力内容判断语句的正误,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但是在该环节中,达不到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的目的。首先,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快速完成3 部分内容的学习,并给出正确或错误的理由。其次,教师可以立足Section A 的角度,组织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要求学生回答给定问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与运用情况。如,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英语表达练习,我们可以从对话文本中获得哪些启示?”“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应怎样运用被动语态?”“以汉语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为主题,构建一般现在时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句子。”

以上便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迁移创新类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综合认知课程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达到活学活用英语知识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在英语听说教学中落实学习活动观,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氛围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在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如口语表达、材料分析、逻辑思维等。对此,在开展听说教学时,教师应使学习活动观与课程内容充分融合起来,发挥其价值,让学生可以在听说课堂中取得成长与进步。

猜你喜欢
被动语态听力教师应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专项训练
被动语态考点大放送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