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海
(莆田第九中学, 福建 莆田 351100)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和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良好的体育课。 随着新兴科学技术迅速融入教育领域,为促进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条件, 为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可行的途径[1]。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是时代需求、 技术进步、 教育发展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信息技术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 在体育教学面貌、 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 必须创新信息化条件下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教与学模式, 发展面向学生、 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使教学评价手段更加丰富、 教学评价过程更加科学、 教学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探究技术推动下的教育教学评价变革策略, 有益于指导基于技术的学校体育教学创新实践。 不同于传统面对面的教学, 体育教学强调实践和体验的自主学习, 因此探究技术支持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创新实践更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本研究以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课程学习中的应用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增强学习这一国际教育技术领域的理论热点导入实际的中学体育课堂, 分析其对于体育学习的效果,探究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之道和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支持和构建学习过程的方法, 它属于教育技术学范畴, 是强化学习的分支[2]。 技术增强学习强调利用技术在健全的课程设计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机遇, 为学生提供时间、 地点和进度的选择, 并强调不同的学习风格。 虽然目前没有普遍接受的精确定义, 但通常认为技术强化学习是数字学习(e-learning)、 移动学习、 在线教育和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统称, 它不同于内容为中心或机器驱动的在线学习, 即不是通过技术学习, 而是强调用技术 (认知工具) 学习, 因此它使学习更有弹性和包容性。
学习是通过阅读、 听讲、 思考、 研究和练习等途径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一种能够使个体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断获得提升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广义上的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获得生活过程中的经验而产生的相对长期的行为方式或行为潜能。同样, 狭义的体育学习是指通过身体及其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广义的体育学习是指参加体育活动、 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 体育学习者主要以在校学生为主体, 由于不同年龄段学生对于体育或体育知识有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而表现出不同的参与程度, 是体育参与者的一种, 区别于体育锻炼者和运动员[3]。
以莆田第九中学的高中一年级足球选项班的两个普通班级共计40 名学生为实验对象 (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0 名男生) 进行实验检测。
2.2.1 问卷调查
本研究使用华东师范大学汪晓赞[4]团队编制的 《高中生体育学习系列自评量表》 (效度以检验) 进行信息技术增强学习在体育学习效果的测评。 该系列量表包括3 个独立的分量表: 《高中生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自评量表》、 《高中生体育学习态度自评量表》、 《高中生健康行为自评量表》。 同时使用了 《足球专业知识调查表1》 和 《足球专业知识调查表2》 在教学实验前、 后, 分别对40 名学生进行足球知识考查。
表1 足球专业知识调查表1 独立样本t 检验
2.2.2 教学实验法
(1) 实验方案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都正常参与为期12 周 (每周两节) 的线下足球教学课。 实验组学生还被要求在课后参与网络平台上的足球视频课进行学习。 学生需要完成规定时长的学习和线上作业, 也可在平台与老师、 同学交流或者自行查阅足球方面的学习资料。
(2) 实验步骤
①按照莆田第九中学的体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进行为期12 周, 每周每组2 节足球学习课, 将课上技能与知识教学制作成教学视频后, 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
②实验前进行随机分组, 实验组20 名学生, 对照组20名学生。
③依据实验方案, 实验组采用 “线上+线下” 混合教学, 对照组采用线下教学。
④教学实验前, 考查学生基础技能 (脚背正面颠球、20m 绕杠运球、 20m 踢准、 10m 踢地滚球) 掌握情况并由专业人员或体育老师进行评分, 通过 《足球专业知识调查表1》 得分情况评估学生知识素养水平。
⑤教学结束后, 再次考查学生足球基础技能掌握情况,通过 《足球专业知识调查表2》 评估学生知识素养水平。
⑥为厘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原因, 借助 《高中生体育学习系列自评量表》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学生在自评量表中情意表现、 合作精神、 学习态度及健康行为的得分情况。
2.2.4 对比分析法
使用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足球知识素养、 基础技能掌握的差异, 比较 《高中生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自评量表》、 《高中生体育学习态度自评量表》、 《高中生健康行为自评量表》 中各个维度的得分, 分析两组学生中学习主动性、 积极性的区别。
2.2.5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 软件处理数据后, 用excel 保存数据。
教学实验前测试两组学生足球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t 检验分析两组学生的得分差异不大可视为同质组 (表1)。但在教学实验后再次测试发现两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 实验组学生的知识素养平均得分高出对照组学生1.3 分。
教学实验前两组学生对足球基础技能掌握程度进行测试, 发现两组学生的掌握情况均较为薄弱。 通过t 检验发现两组学生在各项测试得分接近且不存在显著差异, 可视为同质组。
教学实验后, 通过t 检验对两组学生在足球基础技能掌握程度的得分情况进行t 检验 (表3)。 表3 中各项目测试的平均分都高于表2 (教学前测试)。 表明无论是对照组的线下教学, 还是实验组线下教学结合线上自主学习, 两者都促进了学习者的足球技能水平。 进一步观察数据可见,在各项测试平均分上实验组要略微高于对照组, 但两者差异性p 值均大于0.05, 不足以证实信息技术能够显著促进学习者技能的掌握。
表3 教学实验后足球基础技能评分的独立样本t 检验
通过SPSS 对回收的 《高中生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自评量表》 问卷信息进行平均值独立样本t 检验, 结果见表4 。
表4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结果分析
结合表4 数据, 观察图1。 在情意表现维度, 两组学生得分数值接近, 可认为无差异性。 但在合作精神维度, 两组学生差异性显著 (p=0.007<0.05) 且平均分相差2 分。 实验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比对照组学生突出。
图1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对比
通过SPSS 对回收的 《高中生体育学习态度自评量表》的问卷信息进行平均值的独立样本t 检验, 结果见表5。
表5 体育学习态度结果分析
结合表5 数据, 观察图2。 在兴趣与参与、 课堂表现维度, 两组学生的得分数值接近, 可认为无差异性。 但在学习方式维度, 两组学生差异性显著 (p=0.025<0.05) 且平均分相差3 分。 实验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比对照组学生更主动、 积极。
图2 体育学习态度对比
通过SPSS 对回收的 《高中生健康行为自评量表》 问卷信息进行平均值的独立样本t 检验, 结果见表6。
表6 健康行为结果分析
结合表6 数据, 观察图3。 在生活习惯、 避免恶习维度两组学生的得分数值接近, 可认为无差异性。 但在运动健康维度, 两组学生差异性显著 (p=0.013<0.05) 且平均分相差3.1 分。 实验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运动健康的理解层次更深并能更好地去实践。
图3 健康行为对比
在教育、 指导和培训等方面, 已有多种信息技术可供使用[5,6]。 这些技术通过在线反思、 社交空间、 在线协作或在线交流等方式对传统体育教育活动进行补充和拓展。 最常见的手段包括Podcast (播客)、 Wikipedia (维基百科)、Blog (博客)、 社交媒体、 MOOC (慕课) 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7]。
通过研究发现, 将线上足球教学作为高中足球课的教学补充, 有效强化了学生对于足球知识的学习。 借助 《高中生体育学习系列自评量表》 进一步探索发现, 利用信息技术可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使得学习方式得到改善。 这与以往研究结论相符, 在多媒体网络技术方面, Papastergiou 等[8]分析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程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辅助学生学习篮球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更有效。 姚强[9]教授通过信息技术在篮球教学实验应用, 得出Podcast在篮球教学中可强化学生的学习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Podcast 还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给师生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 学习者可以借助网络, 获取自身需求的资源。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大的自主空间[10], 使得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自主性、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由此成为可能[11], 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了传统体育教育资源的数字共享,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内容, 并完成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12], 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 《高中生体育学习系列自评量表》 还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合作精神维度上更突出, 更乐于分享和沟通。 这与以往的一项与体育相关的研究结论一致, Hew 等[7]认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社交媒体促进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沟通,相比较传统教学中师生间的关系、 学生间的关系, 能更好地提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精神。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 网络视频课程不断被开发以及网络交流平台的构建, 增加了学生间、 师生间交互性平台, 为师生间和同伴间的交流提供了多种渠道, 缩短时间隔阂, 提供信息传递,最终强化学习效果[13]。
研究还发现, 实验组学生对健康行为的认知与实践能力更强。 这与以往研究结论相似, 杨清华[11]指出在中学体育课程学习时借助信息技术干预, 可有效强化中学生与对应的体育课程间的交互。 学习者不仅能在体育老师帮助下与体育知识建立联系, 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资源来辅助自身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 Russell 等[14]对比混合式在线 “体育活动和健康” 课程和传统 “面对面”课程发现, 混合式学习 (线上+线下) 增加了课程资源可访问性和异步访问。 学生能够多次访问学习内容, 并可自行调整课程进度, 再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反复多次学习,加深理解和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辅助体育教学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补充和革新, 为现有体育教育方法扩展了多种渠道, 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的改善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1.1 延伸了学生沟通、 交流、 合作的途径和形式, 使学生知识和素养、 自身与他人的联系更加紧密。
5.1.2 拓展了学生体育学习的选择余地和自主空间, 使学生学习个性化、 自主性、 多样性成为可能。
5.1.3 适应了学生学习生活、 生存发展的时代需求, 使学生体质与健康素养认知与实践得到了增强。
网络时代的快速推进, 信息技术作为网络时代背景下的衍生物, 为我国教学改革和创新注入了活力源泉。 不仅能充分发挥现代教学的优势, 还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体育教育要想持续绿色健康发展, 向网络化、 数字化、 智慧化方向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