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与态度的调查研究*

2024-01-27 01:28赵艳芳郝灵筠蔡慧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医学类性生活生殖

黄 璐,吴 辰 ,施 玲 ,赵艳芳 ,郝灵筠 ,蔡慧兰**

(1.湖北科技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2.咸宁市中心医院产科;3.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4.十堰市郧阳区茶店中心卫生院)

女性生殖健康是妇女自身健康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到未来孩子健康教育观的形成,甚至关系到整个民族的身心素质和价值观形成。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性启蒙教育尚未有效普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开放和发展,人们对于婚前发生性行为接受程度慢慢增高[1],加上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未婚人群婚前性生活、意外妊娠、性传播疾病发生率及人工流产率均在上升[2-4]。在校大学生作为未婚人群的特殊群体,一旦发生意外妊娠、性传播疾病等,自身和家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生理和心理的伤害[5-6],因而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提升迫切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调查已初步学习医学知识的高校不同性别的医学类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态度、行为和需求,为进一步了解非医学专业高校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识程度提供参考,提高男大学生对女大学生的保护以及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降低人工流产率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了本区域某高校医学部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不同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本/专科、眼耳鼻喉、药学、预防医学、影像)班级为单位,共8个班级,发放调查问卷578份,回收有效问卷57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9.3%。其中,男大学生242名(42.2%),女大学生332名(57.8%),18~20岁105名(18.3%),21~23岁359名(62.5%),24~26岁110名(19.2%)。

1.2 调查工具和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7-8],自行设计《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生殖健康(避孕)知识及相关态度、行为和需求等。利用学校平台,以班级为单位,向受访同学阐明调查意义及填写方法,并承诺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告知答案无关对错,仅作为研究之用。同学们通过“调查问卷app”扫描二维码获取问卷内容,匿名自填问卷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要求学生独立、客观、匿名填写,填写完毕后提交问卷,研究者从网络上获取调查信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用SPSS 26.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一般统计描述,率的计算,计数资料获得差异性分析运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高校医学大学生的性启蒙教育情况

高校不同性别医学大学生在接受性启蒙教育、性启蒙的获得方式、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上均有差异,男、女大学生接受过性启蒙教育的比例分别为42.1%,61.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启蒙的获得方式包括家人、学校、网络和其他方式,女大学生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男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性知识。女大学生较男生更加介意婚前性行为的发生,比例分别为68.1%、33.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高校医学类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一般情况分析

2.2 高校医学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

男大学生交异性朋友且有性生活的比例均高于女大学生,男生与女生有异性朋友的比例分别为57.4%、37.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有性生活的比例分别为34.7%、18.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女大学生对宫颈癌的了解程度较男大学生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对避孕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网络(医院或学校科普),男大学生为34.4%(41.6%),女大学生为32.3%(44.2%),家人告知的比例偏低,男、女分别为11.5%、12.9%。女大学生在避孕的主动性上要优于男大学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实际性生活中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不同性别大学生对避孕知识的了解,避孕方式的优缺点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表2 高校医学不同性别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和态度的分析

表3 高校医学不同性别大学生对避孕知识的了解情况分析

2.3 高校医学大学生对意外妊娠的态度

一旦发生了意外妊娠,男女大学生通常会倾向于告诉父母,一起协商解决。其中男、女大学生选择继续妊娠的比例分别仅为15.3%、12.4%(P<0.05),无统计学差异,大部分都选择终止妊娠,见表4。

表4 高校医学不同性别大学生对意外妊娠的态度分析

2.4 高校医学大学生对人工流产的知识和态度认知情况

高校大学生对人工流产的知识了解缺乏,认为人流是避孕方式的男、女大学生比例分别为14.9%、5.7%(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女大学生对人流并发症了解的程度较男大学生好,对人流机构的选择,男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私立机构,男、女比例分别为6.2%、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高校医学不同性别大学生对人工流产知识和态度的分析

2.5 高校医学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

高校男、女大学生对获取日常避孕知识、意外妊娠后获得专业帮助的需求没差异,实际获取过避孕知识培训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1.4%、34.9%(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以及涉及到个人隐私有关,男大学生对参加公开的性知识讲座表现得较女大学生介意,比例分别为28.1%、13.9%(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是男、女大学生对参加“一对一”生殖健康知识辅导表现得非常积极,比例分别为73.6%、80.1%(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保护大学生隐私的培训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见表6。

表6 高校医学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获取避孕知识态度的分析

3 讨 论

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育龄女性人工流产数高达8 962 421例[9]。一项针对国内女性避孕现状的研究显示,2009年至2017年有性生活的女性采取避孕措施比例逐年下降[10-11],未婚人群因相关生殖健康教育和避孕知识的缺乏,采取避孕措施或者采取正确的避孕措施比例更低[12-13]。在校女大学生包括医学类女大学生是未婚女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们对人工流产可能引发的生殖健康问题及避孕方式认知均存在不足,女大学生意外怀孕后,盲目选择人工流产,可能出现子宫大出血、感染、继发性不孕等人工流产并发症[14-15],对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

该研究显示,医学类男大学生对于异性朋友、性生活的需求明显高于女生,男生与女生有异性朋友的比例分别为57.4%、37.7%(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有性生活的比例分别为34.7%、18.7%(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虽然性观念不断开放,女生对于婚前性生活接受程度仍较男性低,比例分别为68.1%、33.1%(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女生接受性启蒙教育较男生好,比例分别为61.7%、42.1%(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尽管医学类大学生较非医学类大学生拥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学习医学知识,但是对于专业的生殖医学知识的了解以及避孕的依从性仍然偏低,女大学生在性生活中主动采取避孕的主观性上较男性依从性好,对人流不是避孕方式、人流并发症以及人流需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方面,较男性更加成熟。调查数据表明,男、女生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很高,比例分别为62.4%、66.0%(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大学生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对公开的性知识讲座较排斥,但是非常愿意参加“一对一”的专业辅导,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73.6%、80.1%(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一旦发生意外妊娠,大部分同学都会倾向于告诉父母,男、女生选择继续妊娠的比例仅为15.3%、12.4%(P>0.05),无统计学差异,这提示我们可以鼓励亲人参与,积极宣传避孕知识。因此,我们需要对男、女生同时进行生殖健康知识的教育,特别是男大学生,重点宣传性传播疾病,正确避孕方法,人工流产术并发症,充分考虑到同学们的隐私,学校应积极培养专业人员,成立“一对一”专业辅导机构,提高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率。

一般观念认为,医学类大学生比非医学类大学生会更加关注自身的生殖健康问题,但在此研究中,我们发现医学类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低,获得避孕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医院)学校科普,提示非医学类高校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可能更低。大学生对于“性知识”的需求很高,我们可以通过 “互联网+”平台定期发布生殖健康知识,同时增设专业性强的“一对一”的辅导机构,提高避孕知识的普及率,降低意外妊娠引起的人工流产发生率。本研究仅选择医学院校大学生5个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存在抽样偏倚,且样本量有限,尚需增加样本量,纳入更多的高校大学生,为提高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率以及降低人工流产率提供一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医学类性生活生殖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性生活有“ 八 忌 ”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美满性生活的秘诀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