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茶村的生长

2024-01-27 23:20缪芸
阅读时代 2024年1期
关键词:景迈山布朗族茶室

缪芸

景迈山,命运的两次翻转

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区域内有景迈、芒景两个行政村,共14个自然村,前者以傣族为主,后者以布朗族为主。

对于景迈山的村民,市场让大家重新认知了茶树的经济价值,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则让大家重新建构和实践了地方性知识。

茶村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四十多岁的村民回忆,以前收茶叶不分古树、小树,混在一起看看外形,再拿一个杯子用开水泡一下,古树茶不受重视。“大家都认为古茶黑,不好看,只想要漂亮的台地茶。就像我们现在吃菜要挑好看的。”

从2006年开始,古树茶才受到关注。“那个时候那些广东人、外省人,他们开始发现我们这些茶树真的是古树,它在山里面,然后在树底下,确实不打药。因为当时大家都不管那些古树。以前台地茶值钱,现在是古树茶值钱了。”

性价比高,是大家夸赞景迈山的茶时常用的形容。景迈山的茶林面积大,茶叶量也大,口感不算特别惊艳。列得上好茶的榜位,但价格比较温柔近人。

2007年左右,普洱茶的价格炒作到了高位。茶农的钱多了,而且来得快。卖茶的季节,芒景村的村民采一早上的茶就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

芒景村人、“普洱祭茶祖习俗”传承人苏国文说:“以前背布朗族背带下山,是害羞的,那是穷的标志;现在不同了,现在背这个背带要注意,小偷盯着看,因为里面有很多钱。去买摩托车,背着这个包包不用付钱,可以直接骑着回来,春茶收了,再付钱。”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早在2012年就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直到2022年,才作为当年中国申请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进行申报,申报选产区位于景迈、芒景两个行政村,面积7167. 89公顷,包含5片古茶林、9个传统村落,以及古茶林之间的3片分隔防护林等遗产要素。

在申遗部门给当地人进行培训所用的材料中,景迈茶山文化遗产的价值简单地概括为:林下种植传统、土地平面和垂直利用方式、茶祖信仰。申遗文本中有更详细的诠释:景迈山古茶园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传统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实物例证和典型代表,因地制宜的土地平面利用技术和垂直利用技术是原始的森林农业土地利用的典范,不仅使景迈山呈现出“森林-茶林-村落”平面功能景观,而且塑造了“林-茶-人”三位一体的空间关系和生态关系。

这让景迈山的茶,有了不一样的叙事方式。

以往对茶山的描述往往建立在对茶叶品质的认知上,讲口感,讲价格。而对景迈山,强调的重点是当地的生态与文化。

好的生态,常常对应的是偏远与不易抵达。

景迈山2000年左右才通公路。因为偏远,交通不便,种了茶也不好卖出去。有朋友回忆,土路路面不好,又窄,皮卡车上山很费劲,茶商少,茶价也很低。

因为茶叶经济相对落后,芒景村的传统村寨风貌得以更好地保存和維系。2007年,当地政府制定的“惠民旅游小镇”的开发规划开始实施,禁止建设现代外观的砖混楼房。因保留了布朗族传统干栏式建筑,作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的翁基村,有了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本。

在申遗的标准下,偏远与贫穷的意义可以转换,景迈山的故事,从生态友好、人对自然索取有度的生活方式角度展开理解和叙述。

地方文化,重新被认知、被擦亮。

从火塘到茶室

在芒景村,满眼都是绿色,高低错落、深浅不一。湿润的颜色带来湿润的气息,人被自然所滋养。

在寨子里走过一家又一家的茶室。以前火塘是一个家庭的中心,现在茶室成了生活的重心。

晚上,山里的黑夜中,独栋的屋子,映照着茶室里明黄色的灯光。12点还有人在喝茶,聊天。有时一手握茶,一手握酒。有些奇怪,但又很契合。

几乎每家都有茶室,走到哪里都能喝到茶。大家对外人没有太多戒备,也没有目的性很强的过度期待,保持着适度的热情。

作为布朗族传统村落的代表,翁基村受到重点保护,它也是芒景行政村游客最多的村寨。

这里几乎每位女性日常都穿民族服装。“以前很少穿。有活动,要过节才会穿。后来有了旅游,刚开始有游客要进来的时候,领导会通知我们穿民族服装,那个时候我们会特意准备。现在基本上像是便装一样了,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了。”

寨子里的传统干栏式建筑保存得好,游客也多,更有一种敞开的社交空间的意味。

两层结构的干栏式建筑的空间是通透的,门户敞开,生活也就展现出来。阁楼望出去是天空,绿色的山。站在二楼,可以看到对面的二楼,孩子在地上爬着玩,一位青年男人在发呆。空气里有炒菜的味道,隐隐约约听到勺与锅相碰的声音,有人家在做饭了。

近几年,随着茶叶经济与旅游的介入,村貌发生了改变。一栋房屋的面积没有变,朴素的外表没有变,但功能增多了:很早就失去了养殖牲畜功能的最下面的一层改成了茶室,用木格的栅栏来通风透气;茶室敞开,其他空间是封闭的,那是自家人住的地方,也是客栈,用来接待游客和买茶的客人。那些白天看起来低调的木楼,在夜晚却很惊艳,仿佛在灯火通明里苏醒过来,焕然一新。

在申遗前,翁基村就已做了不少整治工作。寨子里不让养殖了,养猪的地方移到了寨子外,鸡养在茶林里。寨子里没有摆放垃圾箱,而是每天有垃圾车来收集垃圾。

虽然越来越现代化,走在寨子里,还是能感受到传统生活的痕迹。有人在酿酒,循着酒香去,你会受邀喝上一口新鲜的、温热的苞谷酒。水管下,有人以木棒捶打的方式在洗衣服。路边的大石板上,有赤脚的老人侧躺着休息,那是他们的习惯。走进茶室,偶尔会有老人含着烟锅在抽旱烟,浓烈的味道里,弥漫着旧日的生活气息。

(源自“文学报”,有删节)

责编:潘茜

猜你喜欢
景迈山布朗族茶室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行
“文明上山”之后——《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读后感
品茶养生 千年万亩古茶林——普洱景迈山
息心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中国茶的朝圣之山 茶旅“心”体验
保山市布朗族音乐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