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翔,印方成
(1.南京市高淳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南京 21130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1)
南京市高淳区是江苏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区,河蟹为主导的水产养殖独具特色,固城湖河蟹品牌驰名全国。为确保水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淳区根据区域的实际养殖情况,在养殖主产区阳江镇、砖墙镇、淳溪街道、古柏街道设置了多个监测点,通过对多年来的病害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为高淳区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监测点以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主,养殖方式为淡水池塘养殖,多为混养模式。测报品种包括河蟹、青虾、鳜鱼、鳙鱼、鲫鱼等。测报面积如下:河蟹23 595 亩、青虾6 360 亩、鳜鱼5 430 亩、鳙鱼540 亩、鲫鱼540 亩。监测到的发病养殖种类为河蟹、青虾、鳙鱼,其他品种未监测到规模性流行病害的发生。发病种类中鱼占比1.68%、虾类占比4.20%、蟹类占比94.12%。监测到的病害种类有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真菌性疾病、非病原性疾病等,其中非病原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是最主要的病害种类,分别占病害种类的41.18%和29.41%。
高淳区水产养殖以河蟹为主导,养殖面积约22 万亩,产量1.5 万~1.8 万吨。监测到的疾病有坏死性肝胰腺炎、烂鳃病、腹水病、固着类纤毛虫病、河蟹颤抖病、蜕壳不遂症等。其中蜕壳不遂症发病面积比例50.69%,监测区域死亡率2.00%,发病区域死亡率10.69%,发病面积比例和死亡率均为最高。2016-2023年死亡率变化见图1。
从季节变化来看,3月中旬开始的河蟹第一次蜕壳过程中,非病源性疾病蜕壳不遂症普遍发生,伤亡较为严重。4月河蟹病害较少,纤毛虫病较为普遍,一般不会引起河蟹死亡。5月河蟹发病情况稀少,少有河蟹因病死亡,主要为河蟹脱壳不遂,有少数塘口在5 月下旬出现蓝藻现象。6 月河蟹发病现象和伤亡数较5月明显增多,部分发病死亡的幼蟹中,有肝胰脏呈灰白色,腹腔积水、水肿,似河蟹“水瘪子”病症,河蟹第三次蜕壳后蜕壳不遂现象明显减少。7 月河蟹发病死亡率比6 月明显提升,发病病例以河蟹烂鳃病和肠炎病居多,河蟹颤抖病也占一定比例。7 月出梅后进入连续高温天气,伊乐藻停止生长和腐烂,水质突变缺氧,鱼虾致死;河蟹大量上岸,死亡率陡升。每年的梅雨和高温季节都是河蟹死亡的重要时间节点,出现伤亡的主要原因为持续阴雨天导致水草败坏,底层缺氧,极端高温天气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出现蓝藻等情况。
青虾养殖面积约2万亩,监测到的主要疾病有对虾黑鳃综合征、烂鳃病、肠炎病等,以黑鳃综合征为多。其中对虾黑鳃综合征发病面积比例6.92%,监测区域死亡率2.15%,发病区域死亡率39.53%;烂鳃病发病面积比例9.28%,监测区域死亡率0.32%,发病区域死亡率9.29%;肠炎病发病面积比例7.55%,监测区域死亡率0.02%,发病区域死亡率2.50%(图2)。青虾病害以对虾黑鳃综合征最为严重。
图2 青虾的发病面积比例、死亡率
鳙鱼养殖面积约5 000 亩,监测到的主要疾病为水霉病,发病面积比例16.82%,监测区域死亡率0.18%,发病区域死亡率0.63%。
河蟹作为高淳区的主导养殖品种,因此,着重关注本区河蟹养殖中的主要病害。
蟹苗放养前做好清淤和池塘水草栽种工作,放养前一周培育好水色,挑选正规苗种企业培育的优质良种,放养密度不宜过高,建议以800~1 300 只/亩为宜,饵料投喂合理搭配,投喂以高蛋白质动物性饵料或优质颗粒饲料为主,小麦、豆粕、玉米等为辅。河蟹养殖过程中做好水草养护,适度肥水,勤改底,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河蟹蜕壳期间保障营养投入,及时泼洒钙、维生素、免疫多糖等,以补充营养。
保持水体清洁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放养前尽量清除池底污物,并彻底消毒;放养后经常换水;适量投饵,尽可能避免过多残饵沉积在水底。
把控苗种品质,挑选体质强壮、规格整齐、活力强的蟹苗。保持溶氧充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持续阴雨和闷热天气要及时打开增氧设备,确保池塘溶氧在5 毫克/升以上。稳定池塘水质,适度肥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池塘水体透明度维持在40~60 厘米,水体呈绿色或黄绿色为佳。
杀青苔、蓝藻类投入品一律不得使用,池塘水体消毒需使用正规厂家的产品。
养殖中建立良好的河蟹养殖生态环境,减少杀虫、杀蓝藻等刺激性大的药物使用。定期消毒水体,加强发病高峰前的消毒。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加强营养保健,提高抵抗力。定期调水改底,保持底部清爽,高温期增氧机应多开,为河蟹营造稳定的水环境,即使发病,死亡量也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