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2024-01-27 05:50翟昌钰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防范风险

翟昌钰

摘 要:随着互联网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逐渐成为新的舆论及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和阵地。做好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工作既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关键一步,又是提高和推动我国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深入研究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及产生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分析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与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以加强理论自觉的互联网环境良好建设,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导向和领导地位。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54

新时期,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它也推动着世界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并一直在重塑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在互联网所创造的信息四通八达的网络时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被同化和代入到网络空间中去,产生了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网络意识形态是由互联网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相互融合而产生的。

1 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

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而言,意识形态是一种全新的观念科学,是上层建筑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国家迈向良性发展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拥有着十分鲜明的阶级性和理论性特征。网络意识形态并不是现实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上的一种简单映射,也不仅仅是在互联网中存在及传播的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中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双向的关系,是现实社会中的意识形态融入网络空间从而形成的意识形态新样态,其中包含了网络空间中的各种思想形式以及所建立的价值体系。当前学界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界定尚未统一,主要存在以下3种观点:其一,主要针对于网络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这一作用,即作为网民在互联网空间的思想体系,以此指导网民的行动,并代表着广大网民的利益;其二,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传统意识形态的各种要素和特性在网络世界的拓展或改造;其三,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等一定的阶级或者集团,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舆论引导以及文化与思想的传播和教育、维护其根本利益的观念上层建筑。当今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与网络意识形态的良好建设在当今世界变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网络意识形态的稳固把握甚至已经成为了稳固大国强盛的关键一步。

2 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典型风险

由于网络意识形态结构的多元化和影响范围扩大化,以及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碎片化等特点,承载着错综复杂,众说纷纭的各种思想理论的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中产生激烈的摩擦与碰撞,给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带来诸多风险与挑战。

2.1 现代西方思潮暗流涌动,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针对性渗透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早在冷战时期就已经凭借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发展起来的西方敌对势力将中国的崛起视作一种严重威胁,于是开始以“网络领域同样需要自由主义”等价值观为旗号,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抨击中国的政治制度及价值观念,在许多方面对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2 错误思潮与风气误导网民,威胁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在网络空间,信息传递与接收的门槛大大降低,某些商业资本和媒体为了流量经济的红利,网络文化逐渐出现了泛娱乐化、消费主义等现象。部分网络媒体错误地通过调侃、制造猎奇等吸引眼球从而创造“眼球经济”的方式来迎合网民的感官体验,使网民长期沉醉于娱乐世界,逐渐丧失对待文化的严肃与理性,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更有以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为目标的消费主义,这一源于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价值观念也在我国逐渐蔓延开来,错误地诱导了部分受众的传统消费观念,忽略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各种错误思潮接连涌入,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2.3 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给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带来较大风险

目前我国尚未成为真正的网络科技强国,由于西方国家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发展比我国提前很早进行,使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往往只能在全球信息浪潮中处于劣势。我国依然存在核心技术落后,软硬件等技术产品一定程度依赖国外进口等问题。这很有可能在向国外进口的过程中存有各种嵌入式病毒,意味着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数据时刻面临被入侵或泄漏的风险。

3 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对网络意识形态风险进行原因剖析,是我们能够系统规避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科学依据,我们要回到网络实践活动中去深入考察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逻辑和原因。

3.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然成为世界各国之间文化斗争的主阵地,其主要斗争方式就是意识形态的相互博弈。由此,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已经是各国进行“软实力”较量的重中之重。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新一轮全球危机爆发中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面对全球性危机时则不断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治理效能。西方发达国家对自身地位的衰败和社会主义国家地位的上升心有不甘,于是凭借其科技优势,企图将资本主义价值理念打包融入进网络信息中,通过互联网进行较为隐蔽的传播与渗透。更有部分“意见领袖”通过发表虚假言论误导网民思想,控制舆论走向,刻意放大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与探索道路上遇到的一些问题,抨擊中国的政治制度及价值观念,混淆网民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使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被淡化甚至消解的风险。

3.2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滞后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本身并没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关键还在于谁掌控、谁使用、如何使用。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往往没有意识到网络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有人认为网络不过是一个虚构的环境,人们处于其中参与舆论等意识形态论争也只是说说而已,不必当真。还有人由于通过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在现实中体会不到的“自由”,因此反对加强在网络的意识形态工作,认为这种管理限制了他们的发声渠道。正是由于人们忽视了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才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易受层层阻拦,滞后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致使网络空间中思想与文化良莠不齐、错综复杂,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3.3 现实利益主体冲突诱导产生意识形态价值风险

“对于各个个人来说,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当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在互联网时代,当不同的利益群体基于不同价值取向所出现了矛盾斗争,就会出现网络空间中的意识形态风险。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关于群众利益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在互联网中,人们也往往因“自身网络生存意义、网络群体共同成长的深层次反思而激活其内心,并驱使其做出相应的行为”。网络空间所带来的便捷、高效确实为人们的交流和利益诉求提供了更大支持,但也要格外警惕并杜绝以追求现实利益为主要导向的功利主义,会引起网络空间秩序的混乱致使意识形态面临风险,甚至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瓦解。社会中偶尔会存在一些短期利益回报不能及时达标等现实问题,就会有部分网民通过网络途径宣泄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且没有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而被错误价值导向所利用,意识形态风险和危机就随之产生。

4 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策略

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其关键就在于采取“防”的先手和“治”的高招。对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需要从实践层面出发,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地筑起强大而稳固的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体系。

4.1 反对个人主义哲学,不断加强主流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网络空间使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更加便捷,参与其中的人们产生个人观点和看法也更加频繁与多样。这些个人化现象引发了关于意识形态主体的讨论,产生了“个体意识形态论”等观点。个体意识形态产生于个体思维活动,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也使其的整合更加复杂。这一观点启发了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个人观来具体分析网络空间中生动且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现象,反对西方个人主义哲学,反对把独立的个人当成是意识形态主体。马克思指出,个人的意识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产物。物质生产活动实际上是“个人”的基础,“个人”与社会中的其他人相互形成各种社会关系,也属于一定阶级及社会形态的人。因此,个人意识形态也将无法脱离于各种社会关系与所处的历史阶段,换言之,个人意识形态只是阶级意识形态中一个具体表现而已。虽然网络空间中所进行的意识形态内容生产和传播活动可以更加主动和便捷,这并不能代表个人意识形态可以占据主要地位,意识形态在本质上依然是一定社会集体意志的体现。因此,我们要铸牢“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避免受西方个人主义哲学的误导,防止“以个人为本”的错误倾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贯穿主流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一道红线。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应当坚决摒弃“以个人为中心”的错误哲学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必定时刻考虑着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防止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错误引导。因此在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的大众化发展趋势下,我们必须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领导,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哲学思想,同时要辩证地分析各种新思想。

4.2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

要想有效地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首先思想上要重视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坚决要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严肃对待网络意识形态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做好应对突发风险的有效管控及应急措施。任何风险形成前都会具有一定的征兆,如果能及时对这些预兆做出响应,提前做好充分的防范准备,就能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主动同错误思潮作斗争。面对境外敌对势力等错误思潮,作为网民应该齐心协力与其对抗,弘扬斗争精神,为争夺互联网这一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资源出一份力。新时代网民可以采取主动出击的战术,通过依托主流媒体等平台牢牢占据思想宣传阵地,积极抓住网络舆情的话语主动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党的思想在网络空间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断错误思潮的传播路径,共同建设积极健康的互联网环境。如果说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意识为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防范提供了思想方面上的支持,那么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能力则在网络技术能力不足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要重点突破网络核心技术难关,减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隐患,增强抵御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提高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科研创新与开发也是提升我国互联网技术层面实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抓住对大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从众多互联网信息中筛选出可利用与研究数据,研判出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可能动向,在源头上化解风险。

4.3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教育

在新时代环境下,每个群众都可以接触到互联网,我们要积极推动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这是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提升我国网民素质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因此,一定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提升群众网上获得感。首先要包容与理解网民的观点与意见,缓和解决一些利益纠纷,减少网民线上线下消极情绪。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处于的初级阶段,网上一些过激言论或舆情都是实际存在的,若只是网民的情绪发泄,没有触及制度安全与道德底线,则都属于正常现象,允许存在探讨。应对其适当加以引导,弘扬网上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广大网民的爱国责任感。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出现民族主义等倾向,加强全国舆情共振应对,提高权力运行的信息化监督能力。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其重点在于广泛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理念,培育网民形成良好习惯。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领导力,培育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防范和控制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工作任务,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有力的保证。我们应在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種渠道和措施,切实保障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9779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6.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黄冬霞,吴满意.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根源[J].广西社会科学,2018,(12):2529.

[5]刘少杰.意识形态层次类型的生成及其变迁[J].学术月刊,2011,43(02):512.

[6]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7]王秋梅.马克思的人与环境关系理论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高校论坛,2019,(2):1317.

[8]任勇,刘乐明.大数据应用中的风险防控与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419.

[9]郝保权.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新趋势[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127135.

[10]付安玲,张耀灿.大数据助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及提升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5):105112.

[11]黄冬霞,吴满意.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新界定[J].社会科学研究,2016,(05):107112.

猜你喜欢
网络意识形态防范风险
网络意见领袖视角下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理论逻辑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思考
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新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