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丽 凌云志
摘 要 在全球化浪潮不断翻涌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出现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灵魂。作为塑造个体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渠道,爱国主义教育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需要创新发展,以应对时代的挑战和呼唤。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爱国主义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揭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并从价值观、文明观、利益观三个维度提出实施路径之建议。
关 键 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1-0014-04
①本文系2023 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究”(编号:23A30)、2023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卓越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研究”(编号:HNJG-20230897)成果之一。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愈发紧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塑造个体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与时俱进,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结合,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演变和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爱国者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联系的基本观点,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现实依据和哲学基础
马克思“人是类存在物”的观点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紧密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对这一观点的深化,描绘了一个全球共同发展的宏伟蓝图。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共生共存的价值观,将爱国主义的视野从国家民族拓展到全人类,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联系的基本观点,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现实依据和哲学基础,助推爱国主义由感性认识层面上升至理性行为层面。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蕴涵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矛盾分析法的基本原则,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
当今世界,合作与共赢是大势所趋,但局部的矛盾和冲突仍然存在。为了解决民族矛盾,促进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必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和矛盾分析法的观点客观、辩证地看待世界发展趋势,抓住事物发展的主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基于唯物辩证法和矛盾分析法的观点,倡导世界各国既是利益相关者,又是风险共担者,为我国正确处理国际关系、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1]。这正是基于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包容,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公正、平等价值观的追求。埃及著名学者巴哈丁曾说过:“真正的爱国者不会被刻意设置的屏障所阻隔,同样也只有在开放包容、广泛交流、共促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真正的爱国主义。”[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尊重差异、促进公正平等的文明交流,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理解逐渐加深,不仅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也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于“地球村”的优势,能够开展国际视域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创新,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视野更开阔,活力更彰显。马克思指出,个体只有在合作交往中才能生存发展。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脱离世界交往只能带来落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导下,爱国主义教育不再仅限于对本民族的情感与责任以及对本国利益的追求和维护,而是延伸至对全人类的关怀,对全球共同体的贡献和建设。这意味着学生在热爱自己国家的同时,还需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方面,多元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冲击。全球化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国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对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各种意识形态的交锋中,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干扰,导致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认知与信念产生动摇。在此背景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确保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定信仰显得尤为迫切。
另一方面,当代青年群体的特点提升了教育的难度。当代青年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自我意识强烈。这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也催生了新的挑战。如果缺乏正确引导,青年可能会对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文化认同产生误解。同时,由于青年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强烈,若未得到恰当的管理和引导,他们在表达爱国情感或参与社会活动时可能会有过激行为。为此,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确保爱国主义教育为青年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要求
其一,培养兼具民族情怀和国际胸怀的爱国者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国际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3]培养既关心国家命运、又具备国际视野的爱国者是发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是基础。国家意识是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情感与认同,它激发着学生的团结与奉献精神,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基石。需要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与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的国家自豪感与归属感,形成对自己国家深厚的感情和认同。另一方面,开阔国际胸怀同样关键。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一国的命运往往与他国命运紧密相连。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看待问题,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与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理性看待国家的发展和挑战,更好地把握国际形势,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其二,培养兼具大国心态和理性思考的爱国者
在当今世界,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不仅依赖于经济和军事实力,更与国民的爱国情怀和行为举止息息相关。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重要品质:
一是培养学生的大国心态。大国心态是指国民对于自己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责任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具备宽广的胸怀和自信的态度。国民的大国心态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形象和声誉,还能促进国家与国际社会的良好互动与合作。二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理性思考意味着在表达爱国情感和处理国际关系时,能够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不盲目冲动或偏激狭隘。三是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应该强调法治精神,让学生明白任何行为都必须遵守法律,不得以爱国为名侵犯他人的权益;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不同国家的人民,不歧视、不排外,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的多样性。
其三,培养兼具自立自强和共生意识的爱国者
自立自强和共生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自立自强的精神,但同时也要有共生意识,尊重和关心其他国家和人民。
首先,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自立自强的能力,才能在面对外部挑战和压力时保持稳定和发展。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和不断努力,一个国家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尊重和地位。其次,共生意识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国家要有共生意识,尊重和关心其他国家和人民,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只有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一个国家才能在国际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繁荣。要牢固树立独立自强的奋斗理念和天下大同的共生意识,既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要有对全人类的关注和责任感。只有这样,一个国家才能真正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
(一)坚守共生共存的价值观,构建理性的爱国思想
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厚重而深远。然而,这份浓烈的爱国情感有时可能因历史记忆的激发,转化为过度的民族情绪,甚至非理性行为。故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并正确引导这一传统,确保其沿着理性、包容和进步的方向发展,避免被狭隘民族主义所绑架。
构建学生的理性爱国思想,需要兼顾中国立场和全球视野。从中国立场出发,我们应始终坚持以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是最美好的社会形态,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同时,强调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统一,让学生明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集体和国家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全球视野出发,我们要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融入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中。爱国主义不再仅停留于爱自己的祖国,而需要更深层次地追求和思考人类的美好未来, 需要从古今中外人类文明中不断追求人类道德的崇高境界。[4]让学生认识到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期追求和美好愿景。[5]只有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中国社会才能朝着有利于实现共产主义的方向发展。因此,学生应树立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将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实现个人、社会、国家与全人类的和谐共进。
此外,为强化学生的理性爱国思想,我们还需要从多维度进行教育引导。深化历史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培养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法治教育,普及法治精神和原则,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国际教育,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和各国的现状,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共生意识。
总之,构建理性爱国思想需要我们宏观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处理好爱国与爱世界的内在联系。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广阔胸怀,让他们在保持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的同时,也能理性看待国际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秉持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培育理性的爱国情感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而保留民族特色文化是实现交流互鉴的前提。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融合交流互鉴的价值取向,以培育学生理性的爱国情感。
培育学生的理性爱国情感,同样需要兼顾中国立场和全球视野。从中国立场出发,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源于党的正确领导。通过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珍惜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我们还应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发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流传的伟大精神。从全球视野出发,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宝贵之处。
习近平总书記明确指出了新形势下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我们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6]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全球意识。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吸纳世界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凸显中国风格的同时,也要展现世界潮流,坚持在交流互鉴中培育理性的爱国情感。
(三)树立合作共赢的利益观,引导理性的爱国行为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各国在平等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并实现共同发展。将合作共赢的价值特质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认识到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性的爱国行为,依然需要兼顾中国立场和全球视野。从中国立场出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现状以及个人与国家的内在关系。通过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学生将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我们应当教育学生理性对待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从全球视野出发,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框架,认识到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通过深入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将激烈的爱国情感转化为有理有利有节的爱国行为。在引导学生理性的爱国行为时,应着重培养他们的长期视角和全局观念,且始终以合作共赢的利益观为行动指南。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8.
[2]侯赛因·卡米勒·巴哈丁.无身份世界中的爱国主义——全球化挑战[M].朱威烈,王有勇,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9-60.
[3]人民网.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EB/OL].[2013-03-20](2023-11-15).http://politics.people. com.cn/n/2013/0320/ c70731-20844893.html.
[4]吴桐,金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35-39.
[5]胡子祥,郑永廷.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世界梦概念辨析——兼论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3):63.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