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
摘 要:责任设计在编辑出版的职称序列中,与美术编辑一样,同属技术编辑范畴。在编辑出版活动中,责任设计担负着重要职责且其职能贯穿整个出版活动始终。出版融合经过多年发展,责任设计也从中得以锤炼和提高:既有对出版规范的把关和出版质量的坚守,又在出版融合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角色转型以及在职业技能方面的融合与提升。本文就责任设计的主要职能、在出版融合发展中的重定位、重出发,提出了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编辑出版;出版融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赋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23
责任设计作为技术编辑,在整个编辑出版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不同的出版单位,责任设计几乎没有一个明晰的岗位定位,大多是扮演着隐形的、技术上“多面手”的角色,从事着看起来只是程式化的案头工作,虽然存在感不强,但的确是个重要的真实存在。该岗位的从业人员,也必须依据《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的明确规定:“国家对在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因此,责任设计也必须在到岗2年内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并且按相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随着出版融合的不断发展,责任设计在做好传统出版本职工作的同时,自身也一直面临职能转型和技术融合的现实问题。
1 守正出新,责任设计在传统出版中的基本素养和职责
随着出版融合的发展,责任设计对自己在这种发展中角色和职责的定位,一度感到困惑。出版融合无论如何发展,责任设计始终有着自己的变与不变、自身职业素养的融合与发展。不变的是,始终秉持对出版规范和出版质量的坚守;变的是,观念、思路、方法始终紧跟出版融合发展的脚步。在融合出版时代,图书出版责任设计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基于传统出版业务的锤炼并由此嬗变而来。从事传统出版技术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业务素养和职责主要有:
1.1 图书结构部件的检查
图书结构部件有必备部件和可选部件之分。必备部件主要有:封面,主书名页,目录页,正文书页等;可选部件则有:腰封,护封,书函,书套,衬页,环衬,附书名页,插页,辑封,篇章页等。责任设计主要是规范图书部件的构成、检查图书部件是否完整及其顺序是否正确等。
1.2 体例格式的把握
体例格式是图书表现形式的具象表征之一。责任设计需根据图书内容、读者对象和市场需求,为图书匹配恰当的体例格式。体例格式主要内容包括:开本尺寸及版心大小的确定;各级标题和正文字體、字号、字距、行距、颜色以及占行的确定和统一;书眉(如有)与章节内容、页下注与正文之间的匹配;图、表、公式的序号检查及其与当页正文内容的对应;目录页的页码与正文页码的呼应是否正确等。
1.3 设计方案的协调和整合
无论是封面还是正文,其设计方案通常不完全是设计公司或是美术编辑所能决定的。设计方案正式确定之前,责任编辑往往会介入设计思路和设计风格的定型,或者是由责任编辑向责任设计转达作者方的设计意图。责任设计作为技术编辑,有着专业的出版知识、职业的设计素养,是设计师、编辑、作者三方之间的沟通桥梁。沟通、领会、实施设计方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由责任设计协调和整合的过程。
1.4 对图片、图形问题的前期处理
1.4.1 对图形、图片的质量检查
专业科技类图书出版社的作者发来的电子稿件中,往往嵌入不同类型的图形、图片。因为图形、图片的来源不一,其质量也参差不齐。责任设计首先要评估电子稿件中的图形、图片是否符合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质量要求,分辨率、清晰度是最重要的评估因素。阶调图片的分辨率太小,或是图片清晰度不够,后期无法处理,应由作者重新扫描或是换图;如果是图形,则应由专业绘图公司重新绘制。
1.4.2 对图形、图片版权问题的合理注意
电子稿件中的图形、图片的版权问题,也是责任设计重点关注点之一。有些作者的著作权意识不强,难免会出现翻拍、扫描他人作品或是从网上随意下载图片“为我所用”的情况,责任设计对这类版权问题有着合理注意的义务。每一张图形或图片(作者摄影、自绘的作品除外)必须明确已经取得使用授权。如果疏忽了版权问题的合理注意,不仅是自身工作的失职,也可能会给出版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1.5 从设计排版到付型付印前的重要把关事项
核查封面、扉页、版权页内容要素的统一,如丛书名、书名、编著者、定价是否一致等;核对版权页的印张数,因为印张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图书成本。另外,还要注意非整数印张是否适合后期的折页装订,以及尽量避免非整数印张的书帖不得不配白页的情况;因为涉及作者稿酬,所以核算全书字数也是责任设计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2 知常明变,责任设计在出版融合发展中的融会变通
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新闻出版署所提出的重点任务中,“创新内容生产和服务、加强重点平台建设、扩展内容传播渠道、拓展新技术新业态”与技术编辑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密切相关。责任设计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出于被动,都是这种新型出版形态的伴行者和践行者,都处在这种推动发展中的技术前沿。
在出版融合中转型的责任设计,属于出版融合复合型发展人才。但是,大多数出版融合发展人才没有被纳入职业资格管理。在国家战略规划层面上,2014年10月发布的《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将包括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在内的全媒体人才纳入职业资格管理是国家预期目标;在行业管理层面上,其实施细则和实际操作则难以真正落地,包括责任设计在内的出版融合技术型人才依然面临执业资格的认证和准入问题。那么,责任设计在出版融合发展中如何自我定位?
2.1 首先,从理论认知的层面,深入理解什么是出版融合
2.1.1 出版融合的发展沿革
出版融合经历了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出版融合、深度出版融合4个基本阶段。
20世纪末DTP桌面出版系统的出现,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和可能,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出版物也得以初具形态和市场,为出版融合的初始阶段;2007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面启动了“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标志着出版单位进入了全面转型升级阶段。至2015年前后,出版转型试点单位、示范单位在34个复合出版工程包的试点、应用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理论、实践、产品方面的丰硕成果,为下一步出版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各出版单位打造出了一批出版融合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出版学界于2014年提出“融合出版”概念,标志着出版行业正式进入出版融合阶段;2019年8月,《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的印发、202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标志着出版业进入了深度出版融合阶段。
2.1.2 出版融合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出版融合?普遍观点认为,融合出版是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内容、技术、平台、人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机制。另一个颇具建设性的说法是,出版融合集“内容资源、业务流程、产业融合”于一体,其中“产业融合”则包含两种:一是出版产业内部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网络之间),二是与出版业之外的内容产业的大融合。2021年12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的融合出版概念及定义专家审定会议上,就“融合出版”的概念表述进行深入研讨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融合出版”即“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但从目前来看,在国家级和行业级层面上,相应的标准规范尚未真正出台,而且不同出版单位在融合出版发展的理解和操作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在不同的出版单位,其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尽相同。
2.2 其次,从责任设计的角度,找准自身在融合发展中的职业切入点
如前所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所提及的重点任务中,责任设计可从参与“创新内容生产和服务、加强重点平台建设、扩展内容传播渠道”入手,结合本社实际,从行业规范、出版物形态设计、技术支持这3个维度助力本社的出版融合发展。
2.2.1 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署已颁布的相关条例和规定
立足于传统出版专业技能及其衍生而来的职业素养,图书出版单位的责任设计,以国家新闻出版署所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为依据,为传统出版物和不同形态数字出版物的质量保驾护航。
2.2.2 参与数字出版物的产品形态设计
与传统出版物相比,数字出版物因为载体不同(用户终端为PC端、移动端),数字出版物对终端用户的产品展示形态是丰富的,多元的,有着广阔的表现空间。其主要特点是:可实现人机交互甚至是出版方与终端用户的交互;文本是流式的、自适应式、可拷贝的;可嵌入音频,视频,动画等;在图片色彩、层次的展示上,较传统的纸质媒介,有着更为丰富的表现空间……数字出版物的具体表现形式,取决于出版物的内容。除了考量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因素之外,责任设计还要统筹考虑作者、编辑、读者对象的需求,决定数字出版物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所要采用的表现元素。另外,还要考虑“一次制作、多元发布”所带来的细分需求及其不同的表现形式。
2.2.3 配合系统、平台运维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技术支持
数字出版物因其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化的特点,与传统出版相比,技术编辑(包括责任设计)的介入尤为重要。纸电同步的出版物,责任设计在做好传统纸质正文设计或是装帧设计的同时,通盘考虑数字出版物的产品形态、平台管理、知识服务的类型设计,配合系统运维、平台运维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数字出版物在编、校、排、发以及售后服务的全程技术支撑。
3 端本正源,责任设计在出版融合发展中的归去来
3.1 技术编辑(责任设计)对技术赋能的正确认知
3.1.1 对文化产业“两个效益辩证统一”重要原则的正确认识
出版行业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所衍生的“产品”有其特殊属性,对人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传统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这种文化商品,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坚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时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秉持“两个效益辩证统一”的价值导向是我们出版业者一以貫之的追求。
3.1.2 对出版融合技术的合理运用
随着出版融合技术的发展,技术赋能只是先进的能动手段之一,回归出版价值的本质,渠道为王?技术为王?还是内容为王?在审定“融合出版”概念及定义的专家会议上,有专家认为,仅从技术应用的角度考虑融合出版的概念内涵是不够的,技术属性不能代表出版本质。从出版本质上来说,渠道和技术都只是辅助手段,《人民日报》在2019年12月26日09版中曾撰文提出:“内容为王”永不过时。在“内容为王”的理念之下,责任编辑负责出版物的内容,责任设计则是负责出版物的形式。责任设计在参与出版物的形式设计时,不能陷入“炫技”的误区,要避免产品庸俗化、品味低级化的倾向。
3.2 技术编辑(责任设计)在出版融合发展中的角色和职能的转型
出版融合发展的时代,图书出版单位的责任设计其实是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继续承担传统图书的装帧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在数字出版工作中,又要在思想上、工作方式上完成角色和职能的转型,即:
3.2.1 从产品制作转向提供知识服务
大部分数字出版作品经平台发布或是APP推送后,技术编辑还要配合责任编辑做好后续的知识服务工作:增值服务的更新,各种平台后台知识架构的拆分、关联和构建,终端用户的疑问解答等。
3.2.2 从责任设计转为项目经理
数字出版物的运营人员,既是技术编辑,又是责任设计,也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会同责任编辑一道,从立项、规划开始,全程参与项目的运作,负责项目组和不同部门在不同流程中的沟通和协调;参与项目进度、成本管理和控制;参与项目验收时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等。
3.2.3 从项目经理转为版权运营者
数字出版物依托新媒体、新技术,在获得作者方全媒体版权代理权的前提下,技术编辑(责任设计)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对全媒体资源有效整合、全方位开发为多形态的商业模式,形成多条产业价值链,从而实现出版物的价值增值。此时,责任设计的角色定位又从项目经理变成版权运营者。
4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因此,在出版融合发展过程中,责任设计从认知上回归出版价值和出版本质的初心;完成技术上的融合、角色和职能的转型;结合本社实际,参与规划和设计融合出版产品,携手责任编辑,为行业发展奉献个人智慧,为社会文明打造融合出版的精品力作,是责任设计的时代使命和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政府信息公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50409).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772/76566.shtml.
[2]周蔚华,陈丹丹.2020年中国出版融合发展报告[J].科技与出版,2021,(6):516.
[3]李茜.出版融合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策略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6):172174.
[4]国家新闻出版署通知公示.《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3878.shtml[EB/OL].(2022424).
[5]李文.論出版融合发展的前提、本质与路径[J].出版科学,2021,(3):5863.
[6]尹琨.专家审定“融合出版”概念及定义[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125(002).
[7]王竞芬.关于出版融合与编辑转型的思考[J].出版广角,2021,(1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