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大数据运用困境及应对研究

2024-01-27 20:21张星
中国市场 2024年3期
关键词:人才建设数据采集

张星

摘 要:基层审计机关作为审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经济安全的防火墙,起到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屏障作用。但在面对新时期对基层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仍存在诸如审计质量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信息化技术能够很好地应对基层审计机关在工作中的痛难点,但在实践过程中还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文章从审计工作实践角度讨论大数据技术在基层审计机关的运用难点并提出相应解决思路,以求提高基层审计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基层审计机关;大数据运用;数据采集;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3-0176-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3.042

1 引言

在会计领域,由于大数据分析时代对审计对象、审计方式、审计模式等提供了新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审计内容也由传统会计凭证变化到了海量的信息数据,以检查法、重新计量法等为首的传统会计方式和以查账法为首的现代会计管理手段也越来越无法满足大数据分析时代变化,而云计算、云存储等先进技术手段为审计内容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基层审计机关作为中国审计系统的重要组成,积极推动大数据分析审计发展,对于化解审计工作中的痛点、实现审计全覆盖、高效完成审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 基层审计机关与大数据的联系

2.1 基层审计机关工作特点

基层审计机关作为国家审计体系中的基础单位,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各县(市、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大等原因导致审计内容存在各自特点,即从组织体系横向分析,各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对象均存在差异,存在独特性。从组织体系纵向分析,基层审计机关均受上级审计机关领导,相较于其他审计机关,基层审计机关存在事务多样繁杂,难以存在完全有效施行的工作体系,审计数据资源多样化,且获取途径较多,规范化较弱;人才队伍建设较为单一,缺乏信息化人才等,基层审计机构工作形式亦存在共通性。

2.2 大数据技术应用优势

大数据分析作为一个在收集、保存、管理、数据分析等领域,远远超出了常规数据库软件技术能力范围的大数据集合体,具备了海量的信息体量、高速的信息流动、多样化的服务类型、信息价值密度较低四个特征。大数据一般通过事务的外部特性来寻求其间的内部关联性,通过对事物表面所呈现特点的分析研究,加深对于事物的认知,剖析物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大數据分析时代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整体的大数据分析,这可以极大地提高统计分析的准确度。

2.3 大数据技术应用基层审计机关工作的优势

2.3.1 大数据技术为审计全覆盖提供技术基础

《有关完善国家审计体制几个问题的整体框架若干意见》对国家审计全面涵盖,指出了以下具体目标:“对公有资本、国家负债、国家重要资源和领导人员执行经济社会负责状况进行审计监督全涵盖”,努力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针对基层的部门来说,在审计全覆盖的新形势下,仅依靠过去财务报表的方式,依赖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数据,难以应对审计数据多元化、异质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审计人员稀缺与审计任务加重的矛盾局面,限制审计全覆盖的实施。

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等数据分析工具的融合,能够协助审计人员全面收集、管理大量的审计资讯,获得有助于辨识审计风险、制定审计策略的有价资讯。这不但扩大了审计范畴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同时扩大了审计时效的跨度,往前能够跟踪几年前发展情况,往后也能够聚大数据分析预测被审计对象的变化,从而增强了审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为被审计单位提出了更合理、更全面、更高效的审核意见。

2.3.2 大数据技术为基层审计新形势提供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提高,各行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由于手机网络、互联、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信息的深入发展,被审计对象的个人信息将获得更多全方位的信息记录,审计对象数据量级更大,信息来源也更多样,非结构化信息系统也越来越广泛,而基层审计部门通过查阅账本查出问题的传统审计方式已经不适应基础审计的未来发展要求,因此应当摒弃老旧的传统审计方法和陈旧的会计理念,在原来的计算机审计基础上,深入推动对基础审计工作的改革。

2.3.3 大数据技术为审计成果应用提供实践方向

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整理在审计流程中所收集的数据,并进行审计结果保存,以防止审计结果闲置或进行成果的重复使用,在信息审计中,可以降低工作量,提升了审计质量。其次,从信息的收集内容出发,通过大数据分析、集成和转换等手段可以保持残缺的信息完整性,同时对错误、冗余的信息消除,并进行了信息的预处理,为有效发现信息提供了依据,从而有效减少了审计的工作风险。最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了企业探寻与财务数据关联性信息的可能,在具体的项目或应用场景中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利用分析、聚类、估计、预测、关联规则、可视化等数据挖掘手段,在大数据分析中整合与挖掘出有价值的审计数据,并进行针对性的数理或统计模型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就能够提炼出蕴藏于这些大数据分析中潜在的规律、法则和模型,从而进行对审计信息的多维利用。

3 基层审计机关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困境

3.1 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大数据处理的资料时效性较短,对人员的分析技能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大批专兼型人员参与,需要的人员不但要熟悉会计行业,还要掌握企业管理、财务、法律法规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而目前审计部门面临以下困难:一是队伍年龄结构逐渐老化,且学习能力欠缺。基层国家审核机构的审核工作人员中多数是年轻会计人才,而这些会计人才审计资历尚浅,且工作职位敏锐度也不高;二是专科以上技术人员所占比很少,同时熟悉计算机审计领域的整体知识结构框架的技术人员数量也很少。在专业技术人员招聘方面,基层审计机关主要招聘具备审核、会计相关专业的人才,但极少招聘计算机专业人才。近年来,尽管由基层审计机关派驻的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计算机培训人员逐渐增多,但培训班的效果并不突出,参训人员的学习效果和实际使用效益也不理想。

3.2 基层审计机关数据资源收集缺少渠道

在近两年的金融、税收、人社、自然资源环境等领域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积极探索并运用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开展电子数据审核,相比于常规审核方法,通过开展电子数据审核,大大拓宽了审计大数据分析领域,提升了审计疑问的水平,提升了审计疑点核查质量,使审核工作的数量与效率都大大提高。然而这是基层审核部门的电子信息审核的尝试应用过程,距离实际运用大数据处理审核尚有很大距离。究其原因:一是审计数据将无法获得。针对基层行政部门来说,除了个人财务已完成信息化之外,业务电子数据和汽车维护、办公用品购置等其他数据都还尚未全部信息化。此外,由于县域区级审计部门所能掌握的审计数据限于县域内层面,还无法掌握县域外部的审计数据,也就无法全面精准地发现审计线索,从而抓获重大犯罪或违规行为。二是数据共享的网络平台还未搭建,审计数据也未被充分利用。虽然当前各个审计机构都以各种形式,或多或少保存着一定的内部数据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对外数据,但对基层审计机构而言,由于受到经费、专业人才、专门存储设备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数据保存形式比较低端,存储容量有限,保存力量捉襟见肘。另外,由于当前的大数据审计模式还在探索试验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数据收集、保存共用网络平台,因此各审计机构内部的合作力量比较欠缺,容易造成资源共享问题,数据使用效益也较差。

3.3 基层审计机关组织管理模式不匹配

在审计规划管理工作方面,由于没有形成健全的审计规划管理系統数据库,对中长期的审计规划工作没有系统调研和科学地合理规划,使得政府全年审计规划工作没有连续性和协调性,从而导致“重复审计”和“审计盲区”问题同时出现,严重影响了政府审计职责的正常发挥。在对审计业务开展组织与管理方面,没有形成符合现代大数据分析环境下的审计项目管理型机构,多数审计机构也没有形成专业的大数据分析队伍,进行对大数据分析的挖掘、数据分析,审计项目开展方法也不符合审计领域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审计上下“一盘棋”大布局的形成,严重落后于国际信息化发展趋势。在会计审理领域,由于很多审查机关的审查工作都通过了纸质资料的处理,因此审计组在完成了审查的任务之后,将审查材料送交原审查机关受理。这种审查方式不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当场审查,受理期限滞后,审查信息不全面,不能及时发现检查中现场审核问题,无法真实掌握审查可能出现的情况,不利于审查效率的提升。此外,有的审查机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审计工作任务,各批的审核时间节点相同,各个审核工作组几乎同时向审查机构提报审核信息,这必将导致审查机构的业务量激增,无法确保审查工作在审核质量管理上发挥效果。在审计实施整改管理方面,由于没有形成健全的审计报告执行与整改管理数据库,也没有建立自上而下的统一的整改台账体系,完全依靠审计实施人员自身之力进行监督提报,极易导致审计报告的整改工作流于形式,因此审计报告整改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审核单位的充分重视。

3.4 基层审计机关数据平台建设滞后

大数据审计的信息量很大,无法在合理时间内评估信息品质的优劣,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类型和繁杂的数据结构,加大了信息整合的困难,所以需要建设并应用大数据审计系统。首先,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应用可以进行绩效审计、动态审计、全面审计。在没有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情形下,审计人员通常习惯于依靠自身经验或者其他的计算机技术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分类,进而筛选出会计疑点并加以核实,而基层会计部门本身也就没有计算机审核人员,且会计人员的职业经历也非常局限,所以根本就无法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统计。其次,信息也是大数据审计的重要依据和资源。信息的准确性与完善性也是审计分析的重要基础,大数据审计不仅仅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与电子资料进行研究,而且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关系及其他相关的信息也进行了研究,因此大数据分析时代下的信息必须具备多源性、多样化、多形态的特征,大数据源中出现差错或不完全将严重影响审计效率,从而增加审核损失,而避免损失的主要方法便是通过构建大数据系统,整合数据结构与方法,从而形成了对整个信息的动态分析体系。因为数据收集过程没有法律标准和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依托,所以基层审计机关在收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时,往往遇到被审计单位以数据中涉密人员无法适应电子化办公环境为由拒绝甚至推诿,提交的审核单位所需财务数据造成数据收集不全面,影响了事后的大数据分析管理工作。

4 应对方法

4.1 多渠道引进人才,开展职业教育

基层的审计部门,应当争取并扩大人员编制、开辟招聘渠道。基层审计机关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通过扩大人员编制数量拓宽人才来源途径,给审计队伍带来新鲜的后备力量,从而有效减少审计人才年龄和知识结构断层现象。要通过逐步改变选人用人的传统观念,利用各种方法培养人员,在加强复合型会计人员队伍内部培训工作的同时,使外部培养人才成为队伍建立的主要途径,积极地向社会各界开放招聘和选拔同时具有高专业学历职称和强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进一步优化现有会计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才能结构。

采取理论业务知识学习、专业讲座、外派学习等形式加强学习力量,扩大会计队伍知识结构,在继续做好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学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大数据分析财务审计、绩效审计、自然资源评估离任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选送审计干部,参与上级审计部门举办的专项技术培训和实施的专项审计工程,通过培训提升能力、以干代训等,进一步强化实务训练、拓展专业知识储备,并进行规范化、专业性训练,以弥补会计人才专业技能方面的缺陷。分批次的定时举办与兄弟单位、先进单位之间的横向交流活动,从交往中探索、学习、总结、提高。通过内部轮岗交流的方法,对会计技术人员开展多岗锻炼,帮助会计人员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开展“结对子”活动,把具有会计经历的审计干部与熟悉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会计新人加以搭配结合,一起参加、共同实施重大会计工程项目。一方面,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在会计实务中传播知识;另外,发挥他们在计算机科学、大数据审计等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以促进提升审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水平、依法审计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指导和激励审计人员积极地从事在职成人学历教育和职称职业资格考试,以提高审计工作者的素质和履职水平。

4.2 延伸信息化触角,夯实信息化根基

审计信息化要以用为本,继续完善会计核算信息化技术在审核方案监督管理、审核工程项目质量审核、政府机构无纸化办公等方面的作用,继续强化对会计信息的采集与监督管理,提升会计信息档案制度使用价值。要健全会计核算服务信息网络系统,畅通数据梗阻,实现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企业审核部门数据分析网联通,使之形成涵盖基层政府机构与社会各部门的企业审核内部联网,继续增强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撑服务能力。突出联网企业审计重点,积极主动地与政府扶贫办、国土局、社会保障、民政部门、公积金管理中心、医院等重点单位形成信息联络渠道,促进了计算机审计技术在行业信息量很大的系统和部门审计过程中的广泛使用,集聚企业审计优势力量,逐一突破对企业财务数据、行业统计资料的收集困难,继续充实企业审计应用资料,探索提升企业跨部门数据处理能力。

要整合资金,增加政府对基础审计的投入,形成信息化工程建设专项经费,并全额列入政府机关预算。基础审计部门应合理利用信息化工程建设专项经费,硬工程和软件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同时进行,两手抓二手都要硬。一方面尽快进行电子计算机技术装备的改进替换项目;另一方面尽快建立基础审计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平台,使基础审计信息化建设事业能紧随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要逐步拓展基础审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覆盖范围,逐步形成常態化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对重要电子数据的全面收集制度,逐步实现会计资料信息电子化、智能化,做到对会计信息的即时检索和方便调取,积极推行大数据分析审计模式。要完善国家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统一的安全保护标准、协同互动的国际安全合作等体系,全面实施国家安全常态化检测,不断增强国家安全防范与紧急处理能力。注重收集和积累信息化审计的成功经验与方法,总结各地创造的新经验,在工作中持续发展创新,推动国家审计机关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4.3 改进大数据审计组织方式,实现审计结果提质增效

一是对信息体系的采购、研发和执行的审核,实行了“预决算+信息体系审核”“经责+信息体系审核”“投资+信息体系审核”等的融合型、嵌合式审核组织方法。各个建设项目都将信息体系的配置、开发和建设列为重要审计内容版块,并用于常规审计内容和其他审计类型结合,既充分调动了审核能力,节省了审计资源,也使得各种信息体系均可引入审计监督。二是针对业务主管单位及网络系统较多、安全指数较大的重点单位,开展信息系统专项的研究。针对企业信息系统审查重点的六个领域,将根据被审计企业的经营性质和安全规范条件,着重考核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资产的安全、信息系统的质量效益性。三是对国家重要信息系统获取、建设实施情况的审计,并实行质量监控稽核机制。信息系统审计也应该借鉴工程的管理模式,从工程可行性研究、功能性需求、产品设计和试验,审计人员都介入其中。从最初设计方案设计,到具体功能和组件的设计等,都必须仔细考量存在的密码管理缺陷、影响应用程序总体安全的可能性。在系统开发应用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将跟踪评价该软件管理系统能否符合被审核单位要求,能否达到期望的成本效果,能否达到建设目标、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能否合格,以及应用软件管理系统的安全与互通性能否科学等。最后,审核人员要跟踪检查其对审核问题整改能否有效、是不是出现了不当浪费的情况。

4.4 加强数据平台建设,发挥数据中心作用

审计大数据分析中心并不仅仅是信息储存库,其功能更是贯穿于整个审计全过程中,从审计课题立项到审计成果的整理与运用,信息中心均能提供相应的信息参考与资料保障。

大数据分析中心能够完成对公司历年连续财务数据的解析,更有利于从宏观的视角找到审计疑点,并抓住了审计中要注意的问题与热点,为审计项目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从而使立项流程更为合理;审计前期的调研也更为详尽。数据中心内保存着被审计单位的基础信息,包括基础统计资料、财务、规章制度建设、历年审计报告情况等,为审计方案的提出、审计要点的明确、后期审计项目的开展等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撑;审计目标实现也更加便捷。大数据分析中心能够为审计组提取每个单位财务账套数据,不但能够提取某一企业的账套资料,还能够选择其余企业的财务数据资料予以比较研究,审核流程更为简单和快捷;审核结果也更为精准。项目执行过程中,大数据分析中心能够完成对大量、全面财务数据的比对与数据分析,审计取证更为全面和完整,审核结果更为精确,防止审核结果产生误差,产生审计风险;结果挖掘更为全面。依据历年审核具体情况建立了各种标准的审核经验库,即审计问题库和审核疑难库,将在审核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线索加以汇总归档,以便于建设项目间的归集与联系,并出现重要审核信息线索,从而达到疑点不遗,实施动态管理工作,利用审核资源,全面发掘审核结果。

5 结论和展望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审计机关是实施审计监督的主体,将大数据充分应用在基层审计机关的日常工作中,将有效提高基层审计工作的效率,践行新时代赋予基层审计机关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勤.大数据背景下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20(11):20-22.

[2]储江红.大数据技术在基层审计中的应用困境探析[J].财经界,2019(3):128-130.

[3]郑长雪,彭焱.基层审计机关践行大数据审计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商业会计,2021(19):83-85.

[4]王红.浅议新时代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加强信息系统审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7):99-100.

猜你喜欢
人才建设数据采集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煤炭企业人才建设问题探讨
基于开源系统的综合业务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研究
浅析企业网络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