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吴国芳,杨桂梅,雷萌桐,赵海宁,徐启炼,李 强
(1.青海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中心,青海西宁 810016;2.农业农村部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16;3.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 810016;4.青海省高原家畜遗传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16)
青海八眉猪为八眉猪的高原类型,是青海省的当家母本猪种,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西宁市湟中区等地[1]。八眉猪早在1986 年被《中国猪品种志》 收录,2000 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 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青海省2012 年对“互助八眉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青海八眉猪于2019 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瘦肉型猪肉的需求量增多,加上外来猪种的引进和本地品种杂交改良,导致农户家中青海八眉猪已不见踪迹。因此,笔者从青海八眉猪的原产区自然气候条件、品种形成历史、品种特性特征、保护和利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针对目前青海八眉猪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下一步开展青海八眉猪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新思路。
青海八眉猪主产区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海拔在1700~3600m,年均气温0.6~8.7℃,年降雨量356~475mm,无霜期110d,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雨季主要集中在7、8、9 月份[4]。
八眉猪的驯养历史已有六千多年,主要产区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因为物质交流、自然灾害和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历代移民不断西迁,八眉猪被带入青海农区开始繁殖[5]。经过长期自然选育形成能适应青藏高原环境的地方猪种[6]。
八眉猪因为额上有“八字”或“倒八字”皱纹而得名[4]。根据体型外貌及生产特点分为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猪三种类型[7],现存仅有二八眉。二八眉猪属大八眉和小伙猪的中间类型,体型中等大小,体躯似长方形,被毛黑色,鬃长10.54cm,头较狭长,额具八字纹,耳大下垂,腹大下垂,大腿不发达,后肢多卧系皮肤皱襞较少,不明显,有效奶头6~8 对[1]。
青海八眉猪性成熟时间早,3 月龄公猪可产生成熟精子;母猪性成熟3.5~4 月龄,适宜初配月龄为8 月龄,体重达到40kg 以上[8]。母猪初情期116d 左右,头胎母猪可平均产仔8 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3 头[9],研究表明,初配体重越小,对头胎产仔数、仔猪20 日龄窝重和50 日龄离乳窝重影响越大[8]。一般公猪可利用年限4~5年,母猪6~8 年[10]。发情周期18~19d,发情持续时间1~3d,平均妊娠时间114d,平均窝产仔猪12.08 头,最多能达到16 头,仔猪断奶成活率90.15%[8]。
青海八眉猪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8 月龄体重可达80kg,饲料报酬3.7∶1,日增重最高达460~486g,个 别猪可达到500g,瘦肉率43.6%[9]。但是八眉猪相比其他良种猪存在生长缓慢、后躯发育不良、皮厚等缺点[9]。
青海八眉猪的肉色鲜红,肌肉呈大理石纹状,肉嫩味香,肌肉蛋白质平均22.56%,pH 6.71[10],冶占顺等[11]分别对体重15kg(130 日龄)、35kg(230 日龄)、80kg(288 日龄)测定肌肉品质,发现肌内含水量分别为81.39%、76.24%和70.17%;而干物质含量分别为18.6%、23.75%和29.83%。
青海八眉猪保种工作主要由政府和保种场承担,2018 年,青海省八眉猪保种场由原来3 个缩减为2 个,互助县与湟中区各存1 家,保种数量锐减,目前保种群约300 多头。2020 年,互助八眉猪原种育繁场仅存260 头原种猪;2022 年6月,互助八眉猪原种育繁场原种母猪数量为300头,存栏八眉猪种公猪26 头(分为6 个家系),八眉猪由之前的3 个类群演变为以“二八眉”猪为主。青海省互助八眉猪原种育繁场于2008 年被农业部认定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12]。占地750 亩,建有各类猪舍26 幢7800m2,产育床332 套。年可向社会供应八眉二元母猪2500 头、三元商品仔猪8000 头以上。该场对青海八眉猪的保护方式为活体保种,存栏规模为326 头,其中基础母畜300 头,公畜26 头。
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于2017 年5 月至2018年8 月选取青海互助八眉猪原种育繁场内10 头3代之内无血缘关系的青海八眉猪,进行精液采集和冷冻保存工作,并于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1 月采集、保存了青海八眉猪体细胞、耳组织及肠道菌群等遗传物质[13]。
4.2.1 挖掘特异性基因
繁殖性状是衡量种猪种用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12]。青海八眉猪平均窝产仔数接近12 头,杂交及其二元母猪的产仔数均在10 头以上[12]。运用现代分子手段探索青海八眉猪的选育,吴国芳等[14]研究发现八眉母猪妊娠前期30、60、90d 的背膘厚度为13.9~14.8、11.9~12.8 和12.9~13.8mm 有较好的产仔性能。Shen 等[15]发现八眉猪BMP15 的SNP 可进一步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来提高八眉猪繁殖效率。沈文娟等[16]揭示青海八眉猪DRD1 基因的SNP 位点可作为其产仔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的候选基因位点。薛星星[17]通过对八眉猪微卫星等位基因多样性与乳头数关联性分析,找到L1-(GT)n微卫星位点的152bp 基因型与猪的乳头数有积极作用,可作为与猪乳头数相关的分子辅助育种候选位点。
4.2.2 杂交利用
青海八眉猪生长速度慢,胴体性能差,直接肥育效果不好[18]。但与引进外来品种公猪如巴克夏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等品种杂交,杂种优势显著,在繁殖和生长肥育性能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1]。郭永光等[19]选用长白、大白和白杜与八眉母猪杂交生产二元猪,显示长八组合仔猪初生重、20 日龄重、35 日龄重、2 月龄重、4 月龄重和6 月龄重表现出较强生长性能杂种优势。杨葆春等[20]对青海八眉猪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状杂种优势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产仔性能的杂种优势最好的是长八组合,生长性能的杂种优势最大的是长×长×八组合仔猪。郝云晴等[21]分析八眉原种、长×八及约×长×八的胴体性能,发现八眉猪与引进猪种杂交优势显著,能改善胴体性能,提高产肉率。
4.2.3 肉品质开发
青海八眉猪肉质优良,肌肉呈鲜红或深红色,大理石纹清晰,分布均匀,pH 为6.1~6.2,熟肉率高,肌内脂肪含量适中,肉质是八眉猪保种的一个重要指标[22]。2002 年,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把八眉猪肉评定为“无公害瘦肉型猪肉”。席斌等[23]对青海八眉猪肉品质特性研究,发现八眉猪肉中蛋白含量高、肌内脂肪沉积多、氨基酸种类齐全,影响肉风味的氨基酸含量丰富。张艳珍等[24]研制出互助八眉猪香菇肉酱,将八眉猪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八眉猪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4.2.4 新品系培育
目前八眉猪利用主要通过“二元、三元繁化体系”杂交利用,缺乏系统的选种选育,不利于进行八眉猪新品系培育。张志鹏等[25]提出在青海互助八眉猪培育过程中,公猪应注重胸围和腹围的选择力度,母猪应注重体长、胸围、胸深、腹围、管围和背膘厚的选择力度,以期达到最大限度提高体重的目的。薛星星[17]测定巴克夏猪为父本,八眉猪为母本的F1代和F2代的生长性能,发现“巴× 八”二元猪F1代初生重及断奶重优于纯种八眉猪,以期培育出生长速率快、肉品质优良的“巴× 八”二元猪新品系。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充分利用青海八眉猪地方品种资源,针对青海省特殊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和青海八眉猪存在的生长缓慢、瘦肉率低等缺陷,利用杜洛克(或巴克夏猪)进行杂交,后代进行横交固定,进行青海八眉黑系猪的培育,组建两个黑系母猪核心群,存栏基础母猪239 头,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0.13 头,60 日龄体重10.80kg;同时筛选出,与杜洛克杂交效果最佳,肥育期日增重达到了576.32g、料肉比3∶20∶1,瘦肉率57.54%,八眉黑系猪具有优良地方猪种特点[26]。
一是青海八眉猪种群数量小,存在消失的风险。青海八眉猪的保护一直是政府行为,只有保种场,生猪养殖场(户)对饲养八眉猪积极性不高。二是青海八眉猪开发利用度不够。虽然八眉猪新品系已经培育成功,但是没有形成推广范围,不利于保种。三是青海八眉猪的品牌效应不强。八眉猪产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互媚”“互黑眉”等商标、“互助八眉猪”地理标志,但是八眉猪的品牌效应没有发挥出来,八眉猪肉质优良,没有优价[3]。
一是建立完善青海八眉猪育种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为保护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针对青海省特殊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和青海八眉猪存在的生长缓慢、瘦肉率低等缺陷[26],深入挖掘及进行机理解析,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基因资源并创新利用。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建育种研发平台,联合开展特色专门化八眉猪品系和配套系培育等工作,实现其资源的直接利用。
三是增加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经费投入,促进科研育种成果加速研发和推广应用。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推进青海八眉猪繁殖率高、抗逆性强、性成熟早等种质资源优势保护,利用种质资源优势促进保护。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电子销售平台,大力推广八眉猪产品,形成八眉猪品牌效应。
八眉猪是青海省唯一地方猪种,其肉质优良、繁殖性能好,各级部门在保护种质资源的同时,应合理开展杂交利用培育和推广二元母猪、三元杂交商品猪,同时加快新品系培育运用,推动青海养猪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