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虚劳候导引法探析*

2024-01-27 13:26:30成子己陈子颖顾元嘉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候论病源肘部

成子己 管 翀 陈子颖 顾元嘉 姚 斐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隋代医家巢元方主持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1]。《诸病源候论》不同于其他中医学著作,未载入一方一药,重点记载了“养生方导引法”或“养生法”289条,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导引一词,始见于《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导引是我国先民在生产劳动、疾病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锻炼方法,通过调身、调心、调息三调合一,以达到防病祛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大量的导引功法,内容丰富详实,可操作性强,在临床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虚劳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诸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2]。《诸病源候论》总结了《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中对于虚劳的论述,并对其理论进一步完善[3]。《诸病源候论》指出虚劳的产生是由于人体某个方面机能失调造成局部虚弱不足,在此基础上易感受外邪,损伤人体正气,脏腑功能受损,形成虚实并见或本虚标实的虚实夹杂之证。

现代医家基于前人经验,进一步发展虚劳相关理论,认为凡是以脏腑气血亏损、阴阳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虚衰性病证,皆可归属于虚劳[4]。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大病及久病体虚的患者、年老者、易疲劳者都可纳入虚劳候患者的范畴中。虚劳候患者容易出现病理性疲劳、全身乏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多种躯体及精神症状[5]。虚劳尚无明确治疗方法,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传统导引功法具有外练筋骨皮、内壮精气神的特点,能够改善虚劳候患者身心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6-7]。

本次防治虚劳六步功的设计以1980年南京中医学院出版的《诸病源候论校释》、丁光迪主编的《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研究》及赵邦柱主编的《古代气功治病法——诸病源候论导引新解》为基础,对书中虚劳诸候及其导引法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总结,分析得出虚劳的产生与气、血、津、精的失调密切相关[8-10]。防治虚劳六步功旨在疏通气血、通阳止痛、滋补脾胃。全套功法包括六节,分别为托颊行气去臂劳、运肘活血消壅滞、踏地抱膝除急痛、舒展手足消体痛、琢齿炼精强脾胃、涌泉相拓除寒痛。现对防治虚劳六步功进行简要探析。

起 式

1.功法操作

取正坐式于床上或地上,双手轻放于两大腿上,自然呼吸。

2.技术要领

含胸拔背,松腰收腹,沉肩垂肘;呼吸自然缓慢;随着自然呼吸,意守丹田。

3.作用原理

本式为起式,取正坐式调匀呼吸、守意于丹田,引导患者进入练功状态,摒弃杂念。刘峰等[11]认为,正坐式可以松弛胸背,推动宗气的运行。

托颊行气去臂劳

1.功法原文

《诸病源候论·虚劳候》载:“两手拓两颊,手不动,搂肘使急,腰内亦然,住定。放两肘头向外,肘膊腰气散,尽势,大闷始起,来去七通,去肘臂劳。”

2.操作方法

取正坐式,双手托住脸颊,手不移动,两肘夹紧两肋,腰部用力伸直。在保持一段时间后,两肘尖向外抬起,逐渐从肩部、肘部、腰部向外透散邪气,当习练者自觉有胀闷感,直腰站起,此为一次,休息片刻,反复习练7次,主要用于消除肘、臂劳损。

3.技术要领

托颊、夹肋需持续用劲。以自身意念引导正气通行过肩、肘、腰部,驱邪外出。自然呼吸,切忌闭气不呼。

4.功理阐释

虚劳多与气血失和相关,气血失和会引发相应部位的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本式中的托颊、夹肋、直腰、两肘尖外展,逐渐从肩部、肘部、腰部散邪外出,再伸腰直立,调畅周身气血运行。这一系列张弛有度的动作推动了气血运行周身,放松僵硬不适的肌群,对于虚劳而产生的肩、肘、腰的不适症状有着较好缓解作用。

运肘活血消壅滞

1.功法原文

《诸病源候论·虚劳候》载:“两手抱两乳,急努,前后振摇,极势二七。手不动,摇两肘头上下来去三七。去两肘内劳损,散心向下,众血脉遍身流布,无有壅滞。”

2.操作方法

取正坐式,两手用力握住两乳,向前、向后摇动14次。保持手不移动的前提下,肘部上下摇动21次,恢复于正坐式。

3.技术要领

在摇动肘部时,动作要柔和自然,不可刻意耸肩,亦不可出现摇动频率过快。初学者可采取自然呼吸,随着对本节功法动作的熟悉,在向上、向前摇动时吸气,向下、向后运动时吐气。习练者在进行肘部摇动时,要以意导气,推动心气下散。

4.功理阐释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血运行障碍,脏腑失去濡养,其机能就会出现紊乱和减弱。本节重点在于调理上焦气机,对于某些心胸病变,例如胸痹、胸痛等都有着较好防治作用。通过肘部前后、上下的摇动,牵拉了肩部、上臂部肌群,刺激了手少阴心经,缓解了肘内侧疼痛。肘部前后、上下摇动的动作也具有宽胸理气之效,推动心气向下布散,改善血流循环,通痹消壅,使气血归于平和。

踏地抱膝除急痛

1.功法原文

《诸病源候论·虚劳候》载:“坐,抱两膝,下去三里二寸,急抱向身,极势,足两向身起,欲似胡床,住势,还坐。上下来去,二七。去腰、足、臂内虚劳,膀胱冷。”

2.操作方法

取踞坐式,双手抱住两膝下,距离足三里两寸,快速抱紧膝盖贴住身体,两足随势抬起,此时身体形状犹如折叠的胡床,保持这一姿势,然后恢复到踞坐式,再次抱膝又放下,往复14次。可以祛除腰、腿、臂内虚劳、膀胱寒冷。

3.技术要领

踞坐时,臀部、双足位于同一平面;抱膝维持时间一般2~3 min为宜;患者熟悉本节功法后,可以在抱膝的前提下,以臀部为支点,向前、后进行摆动;吸气时抱膝抬足,呼气时屈膝落足。

4.功理阐释

虚劳六极中骨极,其临床表现多见肢体酸楚疼痛、筋转不利、不可久立。本节功法运动量稍大,重点在于缓解腰、足、臂内劳损,膀胱虚冷,主要针对顽固性的虚症或突发的疼痛。踞坐式具有引气下行、充实肾气的作用。“其急抱向身、抬足如胡床、上下来去”这一系列动作,牵拉了足三阳经的循行部位,疏通三阳经气血,振发阳气,驱邪外出。两手用力抱膝的动作,既牵拉了腰部的韧带,也增强了手臂部肌力,缓解了手臂酸痛不适。

舒展手足消体痛

1.功法原文

《诸病源候论·虚劳体痛候》载:“长舒两足,足指努向上;两手长舒,手掌相向,手指直舒;仰头努脊,一时极势;满三通。动足相去一尺,手不移处,手掌向外七通。须臾动足二尺,手向下拓席,极势,三通。去遍身内筋节劳虚、骨髓疼闷。”

2.操作方法

向前舒展两足,足趾向上,两手平行舒展,手掌相向,手指舒展伸直,同时仰头收腹弯腰,达到极限后保持一段时间后放松,如此往复3遍;再将两足向两侧外移,相距1尺,手保持原先舒展的姿态,将手掌外翻7次,然后放松。再将两足向外侧移动,两足间相距2尺,双手用力下按后放松,反复3遍。可以消除体内筋节虚劳,骨髓闷痛。

3.技术要领

上肢尽量向前舒展。吸气时,收腹弯腰,呼气时,缓缓放松。弯腰时要依靠髋关节屈曲来完成,不可强行发力,避免扭伤。

4.功理阐释

本节功法长于缓解筋节劳虚、骨髓病变。手足指端是十二正经的起止点,手指、足趾屈伸可刺激手足阴阳经,畅达经气运行。本节功法主要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整节功法的基础,在平坐式的前提下,伸展手足、仰头努脊,均为纵向运动;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伸展四肢;第三部分是在第一部分基础上,双手下按,引气于四肢末端,向外透邪。整节功法张弛有度,以张为主,由平坐伸展手足到手向下拓席,逐渐舒展肢体各节,推动气血循行周身,散邪外出,缓解虚劳导致的躯体疼痛,体现出导引功法逐步推进的特点。

琢齿炼精强脾胃

1.功法原文

《诸病源候论·口干燥候》载:“东向坐,仰头不息五通,以舌撩口,漱满,二七咽。治口苦干燥。”

2.操作方法

取正坐式,面向东面,将头仰起,在略吸或者略呼之后,进行5次呼吸停顿,再用舌撩动口中齿表,使得津液充满口腔,漱口满14次,咽下,治疗口苦口干。

3.技术要领

面向东方坐;不可吸满或呼满后屏住呼吸;舌体在口腔内要充分活动,使津液充满口腔便于下漱。

4.功理阐释

虚劳患者口干口燥的出现是由于劳伤气血,津液亏虚所致的水火不调所致。津液起着滋润和营养的作用,若津液生成、运行失调,则会影响脏腑的功能,本节功法是六节中的静功,长于滋补津液。尤海玲等[12]研究发现,叩齿吞津可改善气血循环,增加腺体分泌消化液,使得津液分泌增多,也有助于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面向东方坐是由于中医认为东方为木,为阳气升发之处。刘峰等分析研究《诸病源候论》中调息操作特点认为,不息所指的是在略吸或者略呼之后保持呼吸停顿,这样的呼吸方法能够更好地推动气的运动[13]。仰头时整个胸腹部肌群都得到了有效的牵拉,配合呼吸的调节,有利于引气上行及唾液的化生。肾在液为唾,吞咽唾液,下引肾水,充实丹田。

涌泉相拓除寒痛

1.功法原文

《诸病源候论·虚劳膝冷候》载:“两足趾向下柱席,两涌泉相拓,坐两足跟头,两膝头外扒,手身前向下,尽势,七通。去劳损、阴疼、膝冷、脾瘦肾干。”

2.操作方法

取蹲踞式,身体下蹲,两足足趾下抵于床,将身体撑起,两足底相贴,涌泉相贴。臀部坐在两足跟上,两膝尽力外旋外展,两手和上身向前下方屈曲至极点,然后缓缓回正,连续做7次。可以消除劳损阴痛、膝冷、四肢肌肉消瘦、肾精枯槁。

3.技术要领

取蹲踞式,要保持挺胸收腹,切不可左右摇晃;两足要尽量贴合,对称用力;吸气时两手经过身体向下屈曲,呼气时回于蹲踞式;在双足贴合时,意念引气于下焦。

4.功理阐释

肾主腰脚,其气荣于骨髓,患者随着虚劳症状的持续加重,容易出现由于肾气不荣所引发的腰膝冷痛。本节长于通阳散寒,温通下焦气血。两足掌相对合拢,十趾相对,引气下沉,具有开合下焦、补肾纳气之效。膝头外扒,手身前向下,充分舒展四肢,鼓舞阳气,强筋壮骨。

收 势

功法操作:习练结束后,回于正坐式,双手轻放于两大腿上。口齿轻闭,舌抵上腭,自然呼吸1~3 min。

讨 论

《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功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疾病,主要是针对慢性病及疾病发作后的恢复期[14-15]。导引功法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康复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16]。

《诸病源候论》所论述的虚劳主要包括五劳、六极、七伤,分别属于五脏、五体、五志。虚劳的病机与气、血、津液、精的生成及运化失常皆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关于虚劳候的导引法共计31条,选取托颊行气去臂劳、运肘活血消壅滞、踏地抱膝除急痛、舒展手足消体痛、琢齿炼精强脾胃、涌泉相拓除寒痛6节进行组方有以下4点原因:第一,虚劳患者多为久病体虚,而本套功法多采用正坐、蹲踞等为主,动作多为柔和的舒展牵拉为主,安全性较高,比较适合虚劳患者习练;第二,整体动作动静结合,由上到下,张弛有度,循序渐进,运动强度整体适中,富有趣味;第三,本套功法关注筋骨劳损,亦着眼于脏腑气血津液的失调;第四,整套功法注重于调身、调心、调息的三调合一,讲求以意导气,驱邪外出。

在习练本套功法时,应该要注意以下5点:其一,虚劳的患者无论是何种虚证,在进行功法锻炼时,应该从易到难,待整体状态改善后,逐渐增大运动量;其二,第三节、第六节功法难度稍高,对于体虚的患者而言,应该徐徐图之,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其三,在习练初期,可采用自然呼吸的方式,随着对功法的熟悉,将动作与呼吸有机结合,提高功法的临床疗效;其四,在习练功法时,要排除杂念,全身放松,充分内守;其五,习练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功法进行锻炼,不需要过分在意习练顺序与频率。例如上焦偏虚的患者可以重点习练第二节,虚劳体痛患者可以重点习练第四节,虚劳口干咽燥患者重点习练第五节,对于肾气不荣、腰膝冷痛的虚劳患者可以重点习练第六节。

本套功法对于虚劳患者而言是一种很好的运动疗法。在现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有学者认为亚健康与虚劳密切相关[17]。本套功法也适合一般的亚健康人群来进行习练,不仅可改善身心状态,还能预防虚劳症状的出现。

导引功法讲求调心、调身、调息三调并重,通过一些合适的功法动作,配合着意念的集中、呼吸的调控,激发人体内在动能,增强人体机能。本套功法通过以形引气和以意引气的完美结合,通行周身气血、振发阳气、增强脏腑机能,改善患者整体状态。通过对《诸病源候论》导引功法挖掘整理,探析其背后的内在机理,将有助于临床更好地发挥导引功法治未病的特色。

猜你喜欢
候论病源肘部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初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02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高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46
居家运动一肘部练习(中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0:46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6:10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喉痹候”导引法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12
肘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诊治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胀候”导引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大便难候”“大便不通候”导引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8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咳逆候”导引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