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该怎么治疗

2024-01-27 10:16车锋丽童燕娜程哲段洪连耿晓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人人健康 2023年30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血管发病率

■车锋丽 童燕娜 程哲 段洪连 耿晓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常见、高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属于脑卒中的范畴。不仅是发病率高,脑梗死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许多平日十分正常的人在发病后身体会大不如前,还伴有许多并发症、后遗症,健康受到极大威胁。鉴于此,广大老百姓有必要进一步地认识脑梗死。为了方便大家快速了解脑梗死,本文现对脑梗死的发病、治疗、护理等知识进行介绍,希望可帮助到大家。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俗来讲,脑梗死发病是由于脑血管局部发生狭窄、闭塞,造成脑部血液的正常循环受到影响,导致局部缺少血液经过,进而造成缺血、缺氧,发生脑梗死。还有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出血性脑卒中,也称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差异是局部发生血管破裂出血。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主要疾病之一,甚至在有些医院占比超过1/3。由此见得,脑梗死的发病率极高。而具体的调查数据显示,脑梗死的发病率在5%~8%,但由于脑梗死发病主要人群是老年人群,因此对于老年人群而言,发病率远在该数据之上。

高发病率使得临床十分重视脑梗死的诊治,有关研究证实发病后越早接受治疗,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就越低,恢复效果也更理想。因此,在发生脑梗死后应该立即就医,不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脑梗死发病后可表现出偏瘫、失语、感觉障碍,也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昏迷等表现,在出现以上表现后需要立即拨打120 或由家人送往医院。

脑梗死的发病原因

脑梗死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显著提升。临床统计显示,绝大部分患者年龄超过60 岁,但是中年比例近年来呈现一定增长,因此中年人群需要做好脑梗死的预防。除此之外,脑梗死的发病还与基础疾病相关。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均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患有以上慢性疾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

不健康生活方式也是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如长期饮酒、吸烟、饮食不节也会显著增加脑梗死的风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包括长期抑郁、易怒、过喜等,这些情绪会导致脑血管压力增加,继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除此之外,肥胖也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肥胖患者脑梗死的概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1~2 倍。

脑梗死的发病往往是有迹可循的,与基础疾病、不良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相关,其中有许多因素属于人为可干预的因素,因此可通过良好的自我护理习惯降低脑梗死的风险。如高血压患者可通过加强血压控制,降低持续高血压对血管、器官等的损伤,也能够降低脑梗死的风险。基于以上原因,中老年人群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提升脑梗死的预防效果。

脑梗死的治疗

随着脑梗死规范化治疗的推广,目前我国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已经有明显下降。脑梗死目前的治疗方案有神经内科治疗、溶栓治疗等方案,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

脑梗死的神经内科治疗

在确认患者属于脑梗死后,一般采用神经内科的治疗方案。治疗遵循规范化流程,首先实施紧急处理。需要紧急处理的项目包括:颅内压异常、血压异常、血糖异常、体温异常等,针对患者的上述异常,临床可选用控制颅内压、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的有关药物,使异常状况得到缓解或纠正。紧急处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脑梗死持续进展的风险,有助于减轻神经细胞组织损伤,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需要予以患者呼吸支持,保障患者呼吸的畅通。在脑梗死发病后会出现局部缺血、缺氧,予以患者呼吸支持能够避免疾病持续加重。呼吸支持一般采用吸氧的方式,将患者的氧饱和度控制在94%以上,有气道功能障碍的患者,则需要气道插管或切口,保障患者呼吸畅通。在以上基础上还需对症予以体温控制,为低温的患者加强保暖,并寻找低温原因。对高温的患者予以退热措施,降低体温。

在发生脑梗死后患者血压波动较大,由高血压引起的发病往往伴随着高血压。此类患者需要控制血压水平,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如拉贝洛尔、氨氯地平等。应选择降压更平稳的药物,避免血压的剧烈波动。在给药后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水平,依据实际情况调整降压措施。

控制血糖也是神经内科治疗的重要部分,有1/3 的患者在发病后出现高血糖表现,这类患者应该积极使用药物控制血糖。也有极少的患者在发病后表现为低血糖,低血糖同样会增加不良预后风险,也需要积极干预。在发生脑梗死后,由于呕吐、吞咽障碍、大量出汗等会加快能量的消耗,因此还需要适当补液或予以患者营养支持。

以上措施为脑梗死治疗的对症措施,除此之外还需要予以患者改善循环的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无溶栓指征患者的必要治疗措施,予以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抗凝治疗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谨慎使用抗凝药物。扩容也是脑梗死的一项治疗措施,但目前的证据显示,对于一般脑梗死患者不推荐扩容治疗,只有低血压、低脑灌注的患者才需要考虑扩容治疗,其间还需要监测脑水肿、心功能等。神经保护治疗能够提高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有助于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目前临床使用的神经保护药物有依达拉奉等。

溶栓治疗

对于发病时间在4 小时之内的患者,可选择溶栓治疗方案。溶栓治疗相较神经内科治疗方案,患者神经细胞损伤更容易控制,取得的预后也更为理想。但溶栓治疗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患者和家属需要配合医师的调查,确认是否满足溶栓治疗的指征。如发病时间超过4 小时、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既往有脑梗死、心肌梗死病史等的患者,均不适合采用溶栓治疗。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脑梗死发病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还与护理是否恰当密切相关,临床研究也证实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结局。常规护理措施即按照医嘱用药、病情监测、呼吸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除此之外,还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疾病治疗的需要。

本文对脑梗死的基本概念、发病原因、治疗方式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进一步认识脑梗死。脑梗死作为常见脑血管疾病,可预防、可治疗,中老年人群尤其是高风险人群需要重视脑梗死的预防。在发病后应立即拨打120 寻求帮助,并配合医生的治疗。脑梗死没有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需要依据发病的实际情况,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取得理想结局。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脑血管发病率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