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市明志小学 陈玮婷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其充分体现出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即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既会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难以培养其音乐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既包括学校的道德、体育、美育,又包括学校的各种专业课程,还包括课堂内外的各种活动,也就是说,学校要以学科教育为出发点,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时代要求,使“立德树人”与“美育”相辅相成,促进“美育”真正发挥“修身养性”“明德”的育人价值。教师要从学生音乐素质发展的需要出发,创设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美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标、以美育人的音乐教学环境。
学校要把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指导,从审美意识、文化领悟、艺术表达、创新实践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优良的品质、重要的能力的培养。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音乐学科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课程内容的选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科学地规范了课程结构的设计,从而使得音乐课程的设置更合理。这样,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利,还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文化。将核心素养融入音乐课堂中,讲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能够潜移默化地将音乐核心素养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学生在具备核心素养的条件下,积极地融入音乐课堂中,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音乐。这样,既能提升课堂效率,也能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更加井然有序,核心素养的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是“教”和“学”相结合的,在强调音乐美学的同时,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但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仍然有很多陈旧的教学理念。目前,不少教师在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造成了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有心理负担,进而减弱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教、学、评”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受升学制度的影响,社会各界和家长、教师都非常重视语文、数学等学科,而对音乐学科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在音乐方面没有天分,还是把文化课的内容学好,为将来的初中学习打下基础。在此观念的影响下,音乐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提高。
当前,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小学音乐课程的特点进行了错误的定位,他们没有充分地了解音乐课程的特点,往往将其他课程与音乐相结合,导致音乐课堂氛围十分压抑,忽视了音乐课程的教育作用。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核心素养意识,才能对音乐鉴赏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态度,从而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中。很多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需要专注应付考试就行了,在他们看来,音乐知识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很低,上课时不专心,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师的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在小学阶段,单纯依靠安静地听音乐进行学习是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情境,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材料,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图谱、画旋律线、音乐游戏、乐器伴奏、舞蹈、情境表演等方法,帮助学生丰富对音乐的体验,以及提高对音乐元素的认识;运用讲故事、情境渲染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录像、图片等形式,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背景及文化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乐器伴奏,运用多种演唱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将唱、动、看、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体验能力,还能将隐形的音乐感知活动表现出来,使无形的音乐更具体,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听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听”为基础,使学生在“听”中感受到音乐的本质。在欣赏教学和演唱教学中,教师应把“听”作为教学的中心,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使学生在听音乐时能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准确地唱歌曲,深入地发掘歌曲的音乐风格,还要依靠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可采用对同一歌曲以不同风格演唱的方式让学生对比聆听,并总结多种聆听感受,归纳音乐的特征,更好地了解音乐的脉络,感知音乐的多元化、多样性和人文特征,从而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
在开阔学生视野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他们对音乐中蕴含的人文意蕴的理解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拓宽学生的眼界,并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来进行知识和文化的渗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了解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每个时代的音乐作品都具有不同的人文意蕴。如果要让学生对歌曲中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将教学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补充相结合,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进行讲解,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增长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文化理解力。
作为学生,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各文化学科,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音乐学习观念,逐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小学生正处在学习发展的启蒙时期,他们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好学生,鼓励和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拓展音乐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发展能力。小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多媒体、音乐教育软件、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将教师讲授、学生听、教师范唱、学生跟唱的模式转变为一种新的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合理沟通交流。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及灵活的师生互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并使他们体会到音乐的美,提升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再墨守成规,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构建学生都喜欢的音乐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也应积极鼓励学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进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