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辨证治疗

2024-01-26 18:00:25马家驹
家庭医学 2023年24期
关键词:芦根通腑邪气

马家驹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早期以发热和干咳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后期可出现咳痰,甚至呼吸困难。支原体肺炎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或出现喘息,预示病情重,需要及时就医。

中医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现代医学关注病原体,只要是支原体肺炎,抗感染方案大体是一致的,常用阿奇霉素等。但中医认为个体存在差异,中医治疗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支原体肺炎的症状表现并不一样。即使是一家人同时感染发病,每个人的症状可能也不同,中医的治疗方法就不同。

中医强调正邪学说,把致病因素归为邪气,人体发病是因为感受了邪气。根据邪气侵袭人体后的症状反应,把外感邪气主要分为六大类: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邪气也可以互相兼夹,如风寒邪气、风热邪气、风湿邪气等,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邪气即瘟疫(疫疠邪气),主要指烈性传染疾病,如SARS等。

支原体肺炎,可以理解为支原体病原(邪气)侵袭人体而发病,中医的治疗原则就是祛邪外出。根据人体感受支原体后的身体症状反应来辨证论治,常见风热证和风寒证。

中医认为人体感受外邪发病后有寒、热的不同表现。如果有热,我们要在解表的基础上配合清热的治法,如用金银花、连翘、黄芩、生石膏等清热;如果是风寒证,就需要用温性的药物去解表散寒,比如麻黃、桂枝、羌活等。需要注意,发热只是症状,不等同于热证,不能见到发热就清热。

如果支原体感染的症状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咽干、咽痛、痰黄、舌红,中医认为有热证,反推感受的是热性的邪气,病因就是风热邪气;治疗的时候强调要清热,治法就是疏风清热,可以选择常见的治疗风热感冒的药物。如果支原体感染的症状表现为恶寒、身体疼痛、无汗出或汗出不畅、无口渴、无咽干咽痛、无痰黄舌红,中医认为表现为寒象,反推感受的是寒性邪气,病因就是风寒邪气;治疗的时候强调要散寒,治法就是解表散寒,可以选择常见的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

中医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支原体肺炎的中医治疗,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还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把握住表证,重视宣肺发汗

中医认为邪气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所以支原体肺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肺部症状,比如咳嗽、咳痰、气喘等。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扁鹊见蔡桓公》寓言故事中,扁鹊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告诉了我们一个医学道理,那就是很多疾病都是由外而来,由表而人。疾病初起,邪气在皮毛、腠理的时候,最容易治疗,效果最好。当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存在体表的症状,比如发热、怕冷、头痛、身体肌肉关节的疼痛、无汗出或汗出不畅时,认为邪气在表,就要从解表角度治疗,让邪气从体表祛除出去。这就是用药物帮助人体达到汗出,让邪气随汗出而去的过程。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感冒的时候,如果身体疼痛、怕冷、高热,往往随着汗出,体温下降、身体轻松。早在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发汗来达到治疗表证的高热。所以在支原体肺炎的初期,如果存在体表症状,注意适当加用汗法,有助于祛邪,让邪气随着汗出而去,达到减轻病情、缩短病程的治疗作用。

重视清热润肺、通腑,保证大便通畅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和秋季燥邪相关。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体内有热,容易肺燥津伤,所以有秋燥的说法。加上秋季昼夜温差大,易感受外邪而发病。中医治疗时要重视清热、润肺的治法。如果痰少质黏,口干口渴,属肺燥津伤,需要适当加入润肺的治法,如用杏仁、麦冬、芦根、贝母,起到润肺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大便困难,腑气不通,容易导致肺气不降。在治疗过程中重视通腑,肺肠同治,有助于肺气宣降,改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上常用瓜蒌、莱菔子,化痰通腑;如果内热比较明显,也常用大黄、枳实攻下。以通为治疗目标,适当保证大便日1~2次;以无明显腹痛为目标,有助于改善肺部病变。病情严重的也可考虑配合灌肠。

关注痰湿,重视化痰祛湿

支原体肺炎的患者虽然以干咳为主,其实气道内还是有黏性的分泌物。如果黏液栓堵塞了支气管,气体不能到肺泡,肺没有气注入,在影像表现上叫肺不张。部分病情重的患者,需要支气管镜下吸痰治疗。

中医比较关注舌苔。通过白苔、黄苔,能够帮助辨别体内是寒还是热,还能通过舌苔厚腻程度来判断痰湿。如果舌苔厚腻,说明有痰湿邪气。因为痰湿容易郁阻气机,困遏肺脾,所以中医非常重视祛湿、利湿、化湿、燥湿,还要配合宣肺、行气、通腑等。如果是舌红、黄厚腻的舌苔,属于湿热,要清热利湿;如果是舌淡苔白厚腻,需要温肺化湿。

需要注意,如果舌苔厚腻,强调化痰祛湿。如果干咳少痰,舌苔不厚腻的,还是需要适当给予润肺,有助于改善肺的宣发肃降。

中医对支原体肺炎的预防

支原体肺炎通过呼吸道传播,除了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公共场所戴口罩、勤洗手、房间通风、充分休息、保证营养和适当饮水外,中医还有一些比较好的办法。

1.中医认为,戴口罩只是物理防御。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身正气充足才是最好的预防。维持体内阴阳平衡,避免上火是关键。因为上火使阴阳不平衡,就容易外感。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熬夜、吃辣的、喝水少,导致上火了,就非常容易感冒。所以内热体质的人一定注意避免上火,能起到减少外感、预防的作用。

2.预防需要结合时令。秋季燥金司令,天地之气不断收敛,气候变得干燥。燥胜则干,干而不润,容易有口燥咽干、鼻腔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大便干燥的情况,中医称为秋燥病,也容易导致外感疾病。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一些百合、银耳、白萝卜、藕、梨等,这类食物色白,有润肺养阴的功效。起居上早睡早起,不要熬夜,适量运动,避免汗出后着凉。

3.秋梨味甘,濡润肺燥,甘寒养阴,具有生津、润燥、化痰止咳的作用。如果有痰,可以适当用贝母炖雪梨,对肺阴不足的燥痰效果比较好。将雪梨、荸荠、甘蔗、白萝卜等榨汁饮用能起到清热、生津、润燥的作用;还可以选择百合、麦冬、芦根等甘凉滋润的中药煎汤代茶饮,亦能起到很好的养阴润燥作用。这里推荐一个滋养肺胃的预防方:芦根、麦冬、陈皮各10克,生姜6克,煮水代茶饮。其中芦根、麦冬滋润肺阴,陈皮、生姜理气和胃,润而不腻。

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除了辨证论治,还有一个是整体观念。除了关注肺,还要关注脾胃。支原体肺炎多有食欲下降、纳差。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生病的时候要注意呵护脾胃功能。饮食上一定要清淡饮食,不要过早进补。经常有患者认为生病了要滋补,肥甘厚味反而容易困阻脾胃,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在营养均衡基础上,一定要营养而不滋腻,避免辛辣刺激、油腻不易消化的饮食。在疾病恢复期,还要避免过饱防止食复。

猜你喜欢
芦根通腑邪气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中医药导报(2022年6期)2022-11-07 02:35:56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下)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上)
白茅根与芦根煎液治鼻出血
芦根甘蔗饮止磨牙
清热小验方
华声文萃(2018年3期)2018-08-04 19:03:18
别轻易拔罐刮痧
女士(2017年8期)2017-08-08 11:32:27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口臭常喝芦根饮
健康必读(2013年8期)2013-04-29 14:46:37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