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少华,韦美艳,杨晓天,黎宏嘉,欧盛绘,蒋庆芳
来宾市畜牧水产养殖服务中心,广西 来宾 546133
鹅为草食动物,较其他动物而言饲料成本低,同时鹅肉能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近年来,肉鹅市场销售价格基本稳定在24~50元/kg,发展肉鹅养殖能够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但养好肉鹅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做好肉鹅疾病综合防控工作,才能减少疾病发病和死亡概率,提高养殖效益。本文结合肉鹅养殖实际情况,归纳肉鹅常见病,介绍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助于提高养殖肉鹅的成活率。
1)临床症状。小鹅瘟多发于雏鹅出壳后3~30 d,多表现为不明原因死亡。病鹅精神不振、厌食、摇头、水样腹泻、排黄白或黄绿色水便、倒地划腿,1~2 d后死亡[1],部分病鹅会自愈。
2)剖检病变。解剖时可见肝脏、胆囊、脾脏、肾脏等器官充血肿大,质地易碎。发病较久的病例小肠的中、后段体积肿大,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灰白色或淡黄色栓子,长度为2~5 cm,形状如腊肠状,触之质地坚实。
3)防治措施。养殖户应从具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健康种鹅场采购健康的鹅苗,种鹅分别于7日龄、160日龄皮下或肌内注射小鹅瘟疫苗,确保母源抗体有效,同时,刚出壳1 d龄鹅苗颈部皮下注射小鹅瘟活疫苗0.1 mL/只,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日常应加强雏鹅栏舍的消毒工作,每7 d用生石灰撒施育雏网床和粪便,同时每3 d用次氯化钠消毒清洗饮水器和料槽。发病的鹅可注射小鹅瘟抗体血清,皮下注射1~2 mL/只。
1)临床症状。患鹅副黏病毒病的病鹅精神不振,喜卧,食欲减少或不食,饮水增加,流口水,拉稀,粪便呈白色或绿色水样,行走无力,部分病例出现神经症状,如原地转圈、头颈弯曲、头颈后仰,同时鼻孔有鼻液,出现不断甩头症状。
2)剖检病变。剖检可见病死鹅脱水严重,皮肤干燥,眼球凹陷。肝脏、脾脏肿大,可见散在、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死灶。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与渗出的纤维素一起形成假膜,包裹肠内容物形成栓子,长度为15~20 cm,触之有坚实感,与小鹅瘟病的“腊肠样”病变区别在于鹅副黏病毒形成的肠道“腊肠样”膨大部长度更长。肌胃角质膜易剥离,呈棕黑色或淡墨绿色,角质膜下常有出血斑或溃疡灶。盲肠黏膜出血,有少量隆起的小痂块,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出现神经症状的病死鹅脑血管充血。
3)防治措施。预防鹅副黏病毒病可在种鹅14日龄、90日龄、170日龄时肌内注射鹅禽流感-鹅副黏二联油乳剂灭活苗,确保母源抗体有效,10日龄和60日龄肉鹅分别皮下注射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0.5 mL/只,可有效预防该病。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病发时,肌内注射疫苗0.5 mL/只,能控制该病恶化。
1)临床症状。鹅流行性感冒又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家禽均具有高度致病性,各种年龄的鹅均易感。病鹅体温升高,畏寒怕冷,扎堆取暖,食欲减少,精神不振,脚软,不愿走动,头颈肿大,眼睛潮红流泪,鼻孔有鼻涕流出或流鲜红色血液,不断摇头,甩头时鼻涕粘在羽毛上,拉黄绿色或黄白色的水样稀粪。
2)剖检病变。鹅流行性感冒在各种年龄的鹅中均可发生,以全身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眼结膜、鼻黏膜、喉头、气管、肠膜、胰腺、卵巢卵泡充血及出血,均见出血点或出血斑,鼻腔充满血样分泌物;心肌出现灰白色坏死斑;肝脏和脾脏肿大、质脆;脾表面有糜烂状灰白色斑点;头部肿大及下颌皮下呈果冻样水肿。
3)防治措施。预防鹅流行性感冒病应从健康的种鹅场采购鹅苗,种鹅分别于14日龄、90日龄、170日龄肌内注射鹅禽流感-鹅副黏二联油乳剂灭活苗,确保母源抗体有效,雏鹅在14日龄、35日龄时注射2次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平时加强栏舍、用具、场地、水塘等卫生,定期使用生石灰消毒,每隔7 d消毒1次。治疗该病须及时诊断后对症治疗,具体可取金蟾干10 g、甘草5 g粉碎后按照50只肉鹅的饮水量煎药,然后连水带渣一起集中拌料,1次/d,连用5 d。
1)临床症状。鹅白痢由沙门氏菌引起,由白痢病种鹅群孵出的雏鹅均可发生雏鹅白痢,外表健康的带菌雏鹅多数在出壳后5~6 d陆续发病。雏鹅精神委顿,羽毛松乱,缩成一团,拉粉白色或绿色的粪便,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严重的患鹅肛门被排泄物堵塞,排粪困难,关节肿胀及跛行,匍匐在地,不久就会死亡。成年鹅表现为两翅下垂、食欲减少或不食、头颈卷缩、下痢,病程4~5 d,有的10 d死亡。
2)剖检病变。雏鹅所有脏器充血或出血,3日龄内死亡的可见肺充血或出血性炎症,有少数针尖大小灰白色坏死点,病程长的雏鹅肺有灰黄色坏死灶或结节,心肌有白色结节,肝肿大、充血,有条纹状出血或灰白色坏死点,胆囊、脾脏肿大,肾输尿管充满尿酸盐而扩张,盲肠内有白色豆腐渣样堵塞肠腔,有时混有血液。成年鹅急性感染死亡者,心脏肿大,心肌有灰白色结节,肝脏肿大呈黄绿色,脾肿大易碎,肝和脾有灰色坏死灶,胰腺有坏死点,肾肿大,各脏器表面有纤维渗出物。成年种鹅病变在生殖器官,母鹅卵子形状不规则,卵膜变厚、呈囊状、内含油脂或豆渣样物质,变异的卵子有的脱落在腹腔,有的阻塞在输卵管,引起广泛的腹膜炎及肠管、脏器等粘连。
3)防治措施。清除鹅群中全部鹅白痢带菌种鹅,建立并保持无白痢病种鹅群,可有效控制该病。发生该病时,饮水中添加新霉素可溶性粉,100 g兑水100~200 kg,自由饮用3~5 d;或饮水中添加恩诺沙星可溶性粉,75 mg兑1 L水,让病鹅自由饮用3~5 d;或饮水中添加多西环素可溶性粉,100 g兑水100~200 kg,让病鹅自由饮用3~5 d;还可在饲料中添加白头翁散,按每只鹅2~3 g/d的用量拌料,连用3~5 d;或按1%~2%的饲料量添加大蒜,连用3~5 d。采用上述方法,病情可明显好转或者康复。
1)临床症状。鹅出败又称禽霍乱,是鸡、鸭、鹅常患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常零星突然死亡,嗉囊充满饲料,触感坚实;慢性病例出现关节炎,跛行。
2)剖检病变。剖检可见心包囊内有淡黄色液体,心外膜出血,心冠有明显出血点。肝脏表面布满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但有的病鹅肝脏、心脏都不表现出特征性病变,只看到腹腔内特别是气囊和肠管表面沉积有黄色的干酪样渗出物,十二指肠严重充血,腹部皮肤发绀。
3)防治措施。预防该病须加强消毒工作,每3 d用生石灰粉洒施鹅舍和运动场所,用百菌杀消毒剂1:3 000浓度消毒喂、饮用器具和饮水消毒。同时还应进行预防接种,45日龄肉鹅颈部皮下注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蜂胶灭活苗,1 mL/只。可采用西药治疗措施对该病进行治疗。将病鹅隔离治疗,用百菌杀消毒剂1:1 500浓度消毒喂、饮用器具进行消毒。每吨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1 kg/t、10%强力霉素1 kg/t,或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400 g/t,或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400~600 g/t,连用5~7 d。还可通过饮水给药,饮水中添加10%氟苯尼考500 g/t、10%强力霉素500 g/t,连用5~7 d;或饮水中加入泰乐霉素250~500 mg/L,连用5 d,饮水用药前停水,控制在3 h之内饮完,2次/d。还可肌内注射20%磺胺二甲基嘧啶钠注射液,按体质量注射0.5 mL/kg,2次/d,连续注射2~3 d;或按体质量肌内注射青霉素,2万IU/kg,2次/d,连续注射2~3 d,直至病症消除。中药治疗方式为:饲料中添加1%~2%的大蒜或大蒜素,连用5~7 d[2]。
1)临床症状。鹅传染性浆膜炎侵害2~7周龄的雏鹅,患病鹅表现为精神委顿、羽毛松乱、不愿走动、趴在地上、食欲减少、腹泻、排绿色或灰绿色稀粪,常见头颈震颤、点头、头颈倾斜或旋转等神经症状。
2)剖检病变。剖检可见心包积液,有淡黄色液体或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肝肿大,呈红褐色,表面覆盖有石灰样纤维素性渗出物[3]。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肺脏和气囊覆盖一层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3)防治措施。为预防鹅传染性浆膜炎病,可每周2次对水体、鹅舍、运动场所消毒,将生石灰和1:15 000倍百菌杀消毒剂交替使用,饮用生石灰上清液或经1:3 000浓度百菌杀消毒的饮用水。预防用药可用0.05%阿奇霉素1 g拌料5~10 kg,每周1次。治疗该病可在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1 kg/t,连用5~7 d,或饲料添加1~2 kg/t大蒜素,连用7 d。
1)临床症状。病鹅身体发痒、躁动不安、羽毛脱落,影响生长发育,且母鹅的产蛋率下降。
2)剖检病变。剖检外耳道、羽毛、皮肤发现灰白色、灰黑色的鹅虱虫体。
3)防治措施。预防鹅虱应注意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引进鹅苗前,鹅舍喷1~2次除虫菊酯或溴氰菊酯等杀虫剂。发现鹅虱后,可用0.5%敌百虫粉剂或5%溴氰菊酯1 000倍或2 000倍稀释喷洒鹅体和鹅舍,10 d后再喷1次;也可用阿维菌素内服或拌料治疗,鹅每6~8 kg体质量用该品1片,间隔7 d再用1次。
1)临床症状。病鹅活动减少,食欲不振,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羽毛松乱,粪便逐渐从稀糊状变成白色稀粪和水样稀粪,最后排出褐色或者浅褐色稀粪,并会粘附在泄殖腔周围,食道膨大处含有大量液体。
2)剖检病变。剖病鹅可见肾肿大,呈红色或淡灰色,有出血斑;小肠鼓气、弥漫性出血。粪便漂浮法或沉淀法检查发现虫卵可确诊。
3)防治措施。预防球虫病应保持环境干燥,提倡网床育雏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不混养不同日龄的肉鹅,初期发病可在饲料中加入氯苯胍50 mg/kg预防病情恶化,治疗时饲料中加入100 mg/kg,连续使用10 d,或采用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饮水治疗,1 g/L,连用3 d。驱虫后的粪便须堆沤发酵,才可杀死虫卵。
1)临床症状。病鹅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羽毛、冠和眼结膜苍白,下痢且步态不稳。
2)剖检病变。剖检可见肌胃溃疡或坏死,肌胃角质膜下可发现细小虫体,颜色呈红色。
3)防治措施。预防该病须保持鹅舍和运动场所干燥清洁,经常用生石灰撒施消毒,夏季高温季节驱虫2次以上,可按体质量70 mg/kg使用左旋咪唑,或按体质量使用阿维菌素0.3 mg/kg,或用伊维菌素按0.3 mg/kg的量拌料内服驱虫,连用3 d,第1次驱虫后相隔10 d再进行第2次驱虫。驱虫后的粪便堆沤发酵,才能杀死虫卵。
1)临床症状。鹅痛风病发病的原因主要在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多而导致血液中尿酸盐大量积累,不能迅速排出体外。临床表现为病鹅食欲减少甚至废绝,脚软,行走不稳,关节肿大,拉白色稀水样稀粪,泄殖腔周围羽毛粘附白色稀粪。
2)剖检病变。剖检可见病死鹅心包膜上有石灰样尿酸盐沉积,肾苍白肿大,肾和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表面有尿酸盐沉着所形成的白色斑点[4]。其他器官如心、肝、脾和肠系膜等表面常见石灰样尿酸盐沉积,量多时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关节内也常见石灰样尿酸盐沉积。
3)防治措施。鹅痛风病没有特效药,平时做好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多喂青料,多运动,发病时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减少每天饲料饲喂次数甚至停喂饲料。
1)临床症状。病鹅两腿无力,行走不稳或跛行,关节肿大变形,常以飞节蹲伏地上,腿脚、喙和爪变软容易弯曲,母鹅产蛋量减少,产薄壳蛋或软壳蛋。
2)剖检病变。剖检肋骨可见念珠菌隆起,关节面软骨肿胀,关节液增多,呈黄色黏稠状。
3)防治措施。软骨病以预防为主,须确保饲料中钙磷比例达到肉鹅生长需要,可在饲料中添加4%的骨粉或5%贝壳粉,连喂7 d。
以上肉鹅常见病,临床上常见有混合感染发病的情况,发病症状和剖检病变常混合出现,因此,疾病诊断应以实验室诊断为准。减少肉鹅常见病的发生,应以预防为主,养殖户平时要加强消毒工作,选用经济实惠而且能够杀灭细菌、病毒的消毒药剂,如漂白粉、生石灰等,经常消毒饮水和饲饮用具,定期用生石灰粉等消毒栏舍、粪便和养殖场所,创造细菌、病毒不容易存活的养殖环境。同时,加强肉鹅的饲养管理、疫苗免疫和驱虫工作,从而减少肉鹅常见病的发病率,提高养鹅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