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2024-01-26 12:16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刘升娥
中学政史地 2023年31期
关键词:分析题唐太宗盛世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刘升娥

在各种初中历史测试中,材料分析题是最常见的问题类型。作为一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题型,它不仅要求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认真审读题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而且要求学生在材料和所学知识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通过筛选和归纳,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一、读懂材料,寻找隐藏的线索

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我们首先要仔细阅读试题的设问,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在阅读材料时目标明确,并有助于我们找到材料的核心句子或观点。其次,要读懂材料,明确材料的意思。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关键词、关键句、中心句等,这些内容往往会隐藏着解决问题的线索。最后,我们应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以便为下一步的思考做好准备。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材料三此辈(注:指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必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朝文献通考》

(1)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实行了多长时间?

(2)结合材料,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3)限制沿海人民出海贸易,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解析:(1)由“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两百年。

(2)要求回答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由材料一的出处和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由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下半期,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限制沿海人民出海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清廷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找取信息点,建立与教材的联系

解答材料分析题,在阅读材料、设问时,应寻找材料、设问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关联之处。虽然材料分析题给出的材料往往是之前没有见过的材料,问题的设计也比较巧妙,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我们仍然需要“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试题考查的是教材知识,材料的背景离不开教材知识。寻找材料、设问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关联之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间方面,要注意材料涉及的时间,然后看教材中与这个时间有关的历史事件;二是事件方面,要注意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事件,然后联系教材对这个事件的叙述;三是人物方面,看材料中涉及的人物,然后看教材对这个人物的事迹、成就等是如何叙述的。确定了材料与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去回答问题就不难了。

【例2】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曾经出现过一些“盛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文景时期,统治者特别注重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盛世局面。

材料二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诏求贤。在纳谏上,唐太宗重视听取不同意见,处处鼓励大臣进谏。

材料三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

材料四从封建社会的历史整体来看,治世少而乱世多。每个盛世的后期,都会积聚起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从而引起新一轮的乱世。而且越到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由治到乱的转化速度越快。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位唐太宗时有名的贤臣。

(3)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封建“盛世”局面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盛世”不能长期保持的原因。

解析:(1)本题要求“指出这一‘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这一“盛世”局面出现在哪个时期。根据材料一“汉代文景时期……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盛世局面”可知,这一“盛世”局面出现在汉初文景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文景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2)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唐太宗还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均是唐太宗时期有名的贤臣。用人唯贤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统治者特别注重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可知,要实行符合国情的政策;根据材料二“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可知,君主要善于用人和纳谏(或重用贤才);根据材料三“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可知,要重视制度建设。

(4)根据材料“每个盛世的后期,都会积聚起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从而引起新一轮的乱世。而且越到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由治到乱的转化速度越快”及所学知识可知,“盛世”不能长期保持的原因是:统治集团的腐化;社会矛盾尖锐。

三、详略得当,突出答案的重点

回答材料分析题时,我们给出的答案要简洁明了,答出重点。同时,要根据试题所给的分值适度作答。另外,大多数材料分析题通常有多个问题组成,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第一个问题。这是因为这些问题之间通常有一定的关联,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回答第一问,那么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解答剩下的问题。

【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西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1)材料一中“两个拳头”和“插上一刀”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3分)

(3)结合材料分析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会取得成功。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5分)

解析:(1)在结合三个材料回答问题时,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总共有三个问题,每个问题对应的分值不一样。第一个问题只有2分,所以只需要问什么答什么就可以了,不必对问题作出详细说明,但作答的格式以及语言要规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拳头”是指蒋介石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插上一刀”是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这道题的分值为3分,要求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所以我们直接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就可以了,不用进行深入分析。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这道题由两问组成。第一问要求我们结合材料分析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会取得成功,第二问要求答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对我们的启示。材料一说明人民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战略战术运用正确,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材料二、材料三说明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解放军的浴血奋战。同时,材料二也说明了国民党政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解放战争的胜利启示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历史学科的各种测试中,材料分析题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要求较高,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在做材料分析题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深入挖掘材料中潜藏的信息,把握材料重点,科学规范作答。

猜你喜欢
分析题唐太宗盛世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唐太宗是被骗死的
盛世盛开盛唐花
提高初中生解答《思想品德》材料题的对策
唐太宗 善听劝谏
唐太宗用人之道探究
巧用“三法”指导高年级语文阅读分析题解题
盛世国庆
“治世”与“盛世”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