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柴胡研究概况△

2024-01-26 07:26李玉婷马玉芝朋冬琴栗孟飞纪宏亮郭欣慰魏建和
中国现代中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柴胡皂苷竹叶柴胡

李玉婷,马玉芝,朋冬琴,,栗孟飞,纪宏亮,郭欣慰*,魏建和*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193;2.甘肃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70

藏柴胡在甘肃省等地区大面积种植,最高种植年份种植近万亩(1 亩≈666.67 m2)。除1977 年版外,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均规定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1]。藏柴胡非《中国药典》品种,在甘肃省等相关地区的地方中药材标准中也未被收录,但关于藏柴胡已有一些研究。本文对其种植情况、来源、形态特征、化学成分、药理毒理、药用标准等进行综述,旨在为藏柴胡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种植情况

藏柴胡为产自我国甘肃省的一种柴胡属植物,当地人习称为“藏柴胡”,主产于甘肃省渭源、临洮、临夏回族自治州及康乐等地,已引种至山西万荣,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平安,陕西等地[2-3]。近年来定西市附近的藏柴胡种植面积多的年份种植面积达1 万亩左右,其中种植比较集中的临洮县,达2000 亩以上(其中衙下集镇有1200 亩左右)。藏柴胡在生产上具有优势强、产量高的优点,药农种植藏柴胡的积极性较高。甘肃种植的藏柴胡采用春播或秋播,于第2 年秋收获,播种方式分为条播和散播2 种,以条播为主,播后人工浅盖,出苗后及时除草施肥,防虫害,种子收割后及时采挖,采挖过迟会使次生芽返青,影响根部产量及药效[4]。

2 来源

“藏柴胡”的名称在历代本草中均未见记载。2007 年,熊晗晖等[5]首次使用“藏柴胡”的名称,认为藏柴胡是小叶黑柴胡B.smithiiWolffvar.parvifoliumShan et Y.Li,但其所指藏柴胡为青海省北州产,非甘肃产。2013 年,王辉[6]提到藏柴胡在甘肃当地被称作“西藏柴胡”。2014 年,陈富等[7]提到藏柴胡在其产区被称作“西藏柴胡”,但均未指明其基原。2015 年,毛文乐[4]称藏柴胡又名小叶黑柴胡,但在已发布的《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 年版[8]中,小叶黑柴胡项下并无关于“藏柴胡”的提法,其性状描述也与目前甘肃所产藏柴胡不同(《山西省中药材标准》1987 年版[9]将小叶黑柴胡作为黑柴胡的基原收载)。结合相关地方标准,可发现小叶黑柴胡是藏柴胡基原的观点不准确之处:在甘肃、宁夏和山西现行的中药材地方标准[8,10-11]中,小叶黑柴胡均被纳入到黑柴胡项下,其药材性状中“表面黑褐色、皮部浅棕色、质较松脆、易折断”等描述均与目前甘肃等地大面积种植的藏柴胡不符。2016 年,方伟等[12]将藏柴胡鉴定为窄竹叶柴胡B.marginatumWall.ex DC.var.stenophyllum(Wolff)Shan et Y.Li,该研究所用藏柴胡为甘肃所产。2019年,王惠[13]在进行北柴胡与藏柴胡的鉴别研究中提到甘肃藏柴胡为窄竹叶柴胡的干燥根。同年,周燕燕等[14]提到,藏柴胡为窄竹叶柴胡的干燥根,其主产地为甘肃。2021年,夏召弟[15]在对甘肃产藏柴胡进行研究时也认为其为窄竹叶柴胡。但迄今为止,窄竹叶柴胡相关文献中并未有“藏柴胡”别称的记录。

关于“西藏柴胡”的由来,部分学者认为其为窄竹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1990 年,江纪武[16]记载西藏柴胡为窄竹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产于西藏林芝等地。2006 年,肖培根[17]在《新编中药志》第一卷“根和根茎类药物”中记载“西藏柴胡为膜缘柴胡(即竹叶柴胡)B.marginatumWall.ex DC.的变种窄竹叶柴胡的干燥根,产地为西藏和四川”。2007 年,王惠清[18]在《中药材产销》中记载“西藏柴胡来源为伞形科柴胡属竹叶柴胡的变种窄竹叶柴胡的根,分布于西南地区及陕西、宁夏、湖北等地”。另一方面,对于窄竹叶柴胡是“西藏柴胡”的记载则见于1996年蔡永敏[19]的《中药药名辞典》,该书提到“窄竹叶柴胡又名西藏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窄竹叶柴胡的根或全草,产于西藏等地”。但上述文献中均未提及西藏柴胡可称为藏柴胡。

近年来,部分学者利用DNA 条形码技术对甘肃藏柴胡进行了基原分析。有研究分别以种子为试材,发现藏柴胡与窄竹叶柴胡基因间隔序列(ITS)相似性达98%以上,与其他柴胡属植物显著不同[3,20]。2020年,夏召弟等[21]以甘肃收集的24份藏柴胡及26份其他柴胡属药材为试材进行ITS 分析,藏柴胡的注释结果均为窄竹叶柴胡,可与北柴胡、银州柴胡B.yinchowenseShan et Y.Li、狭叶柴胡和锥叶柴胡B.bicauleHelm 等很好地区分开。2021 年,Zhang 等[22]对甘肃产藏柴胡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其与竹叶柴胡的亲缘关系最近。

窄竹叶柴胡是竹叶柴胡的一个变种,在1971 年出版的《西藏常用中草药》[23]中,柴胡项下所列品种包括柴胡和异叶柴胡(竹叶柴胡),模式标本是由单人骅、李颖于1974年采集自喜马拉雅山东北部[24]。2006 年,陈彦芹等[25]对西藏柴胡属植物资源的研究中提到窄竹叶柴胡为西藏柴胡属植物之一,藏族语称其为“色拉赛波”。2018 年,郭佳琪等[2]提出藏柴胡引种自西藏。2021 年,张改霞等[26]根据对甘肃当地药农的走访,指出“藏柴胡2007 年左右开始栽培,采用青海或西藏野生种质”。但尚无科学证据表明藏柴胡的来源。

根据已有研究资料,甘肃产“藏柴胡”和“西藏柴胡”的基原物种均为窄竹叶柴胡,藏柴胡可能引种自西藏或青海。

3 形态特征

关于藏柴胡原植物形态特征的文献较少,王惠[13]将藏柴胡与竹叶柴胡进行比较研究:藏柴胡植株较矮、茎生叶狭长、叶片骨质边缘较窄、基生叶紧密排成2 列,花序少、花柄短,小总苞片长过花柄。

藏柴胡的药材性状以断面柔软为特点。郭佳琪等[2]曾描述藏柴胡药材“形态以根较长,柔软,断面韧皮部比例高为特点”。王惠[13]通过对藏柴胡与北柴胡根部性状进行比对发现,甘肃藏柴胡断面纤维性强(木化),可见放射状纹理,多有空心;山西产藏柴胡断面略显纤维性,可见放射状纹理,形成层呈环。夏召弟[15]归纳了藏柴胡药材性状的特点:近根头部根茎长而发达,有非常密集的节,且节多隆起,气味浓郁,久嚼有辛辣刺喉感。周燕燕等[14]对藏柴胡的性状进行研究发现,藏柴胡根部呈圆锥形,较为顺直,无分枝情况,略具有败油气。

4 化学成分

藏柴胡化学成分主要有柴胡皂苷、挥发油和黄酮等,其中柴胡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比北柴胡高出3~4倍[13]。

藏柴胡中皂苷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及其衍生物为主。方伟等[12]从藏柴胡70%乙醇(含0.5%氨水)水提取物中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是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1、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b3、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柴胡皂苷f、柴胡皂苷i、柴胡皂苷s、柴胡皂苷Ⅰ、羟基柴胡皂苷a、大叶柴胡皂苷Ⅱ。12个化合物均属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3、柴胡皂苷d、柴胡皂苷i、柴胡皂苷Ⅰ对流感病毒具有较明显抑制作用。周燕燕等[14]通过薄层色谱分析发现,藏柴胡柴胡皂苷含量最高,狭叶柴胡柴胡皂苷含量最低,北柴胡柴胡皂苷含量居中。郭佳琪等[2]通过对藏柴胡含量分析发现,藏柴胡的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总质量分数为2.03%~3.95%,是北柴胡的3~4 倍。夏召弟[15]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了藏柴胡与北柴胡中柴胡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藏柴胡显著高于北柴胡。

关于藏柴胡根部挥发油类成分的报道较少。夏召弟[15]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提取方法下藏柴胡与北柴胡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发现不同提取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与相对含量存在差异。罗颖[20]采用GC-MS 鉴定了藏柴胡种子中挥发油类成分,发现其主要为右旋香芹酮(19.86%)、双戊烯(14.81%)、氧化石竹烯(7.38%)、十一烷(4.06%)、3-异丙烯基-5,5-二甲基-环戊烯(3.69%)、庚醛(3.66%)和3-蒈烯(3.66%)等。此外,浦俊燕[27]通过GC-MS对西藏产窄竹叶柴胡进行了挥发油类成分分析,发现西藏产窄竹叶柴胡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含量略有差异:根中共鉴定出33 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88%,精油得率为0.15%;地上部分共鉴定出57 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18%,精油得率为0.21%。

藏柴胡黄酮类成分在根部相对较少[28],地上部分含量相对较高。夏召弟[15]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了藏柴胡与北柴胡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发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王燕萍[29]对柴胡属植物地上部分中主要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异鼠李素、山柰素进行含量测定,发现藏柴胡中槲皮素质量分数为2.32%,异鼠李素质量分数为0.16%,山柰素质量分数为0.34%,而狭叶柴胡含槲皮素质量分数为2.99%、异鼠李素质量分数为0.03%、山柰素质量分数为0.28%,略有差异。

虽然对藏柴胡化学成分的研究尚少,但已有学者对其化学鉴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刘潇潇等[30]基于藏柴胡的化学成分特点,建立了小柴胡颗粒制剂及其中药原料中藏柴胡掺伪的鉴别方法;张军等[31]也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建立了藏柴胡与柴胡属其他药用物种的鉴别方法。

5 毒理及药理

目前,藏柴胡毒理研究较少。王惠等[32]应用经典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发现甘肃陇南种植基地藏柴胡的毒性高于山西万荣种植基地的北柴胡和藏柴胡。杨印军等[33]在研究柴胡皂苷含量时提到,相同生药量北柴胡未呈现毒性,而服用藏柴胡的小鼠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

藏柴胡药理作用的研究也较少。王惠[13]提出藏柴胡的功能主治为解表和里、升阳解郁,与《中国药典》2020 年版记载柴胡功效相近;Fang 等[34]通过体外抗流感病毒实验发现,藏柴胡的部分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对甲型流感病毒A/WSN/33 具有较明显抑制作用;王惠等[32]在柴胡水煎液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模型解热作用和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抗炎作用的研究中发现,甘肃陇南地区的藏柴胡在解热和抗炎方面的效果优于北柴胡。

6 药用情况

在《西藏常用中草药》《中国藏药植物资源考订》《中国藏药》《中华本草》藏药卷和《青藏高原甘南藏药植物志》等多部典籍中,均未查到藏柴胡的记载。《西藏常用中草药》《中国藏药植物资源考订》和《青藏高原甘南藏药植物志》收录了竹叶柴胡或窄竹叶柴胡,其中《青藏高原甘南藏药植物志》记载“竹叶柴胡在藏医中以带花果的全草入药”;《中国藏药植物资源考订》记载“窄竹叶柴胡和竹叶柴胡功效相同”[23,35-38]。

在现行和历年的各地中药材地方标准中,也均无藏柴胡的收录和记载情况,但西南地区部分省份的中药材地方标准收录了竹叶柴胡或窄竹叶柴胡。《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1988 年版首次收录竹叶柴胡[39],2003 年《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中再次收录了竹叶柴胡,同时收录了窄竹叶柴胡[40],贵州是迄今唯一一个在地方标准中收录窄竹叶柴胡的省份。《湖南省中药材标准》先后于1993、2009 年收录了竹叶柴胡[41-42];《湖北省中药材标准》于2009 年收录了竹叶柴胡,后继续收录[43-44];《四川省中药材标准》于2010年收录竹叶柴胡[45]。《甘肃省中藏药材标准》于2020 年收录了竹叶柴胡[46]。因窄竹叶柴胡为竹叶柴胡的变种,在收录有竹叶柴胡的地区可合法使用。王惠[13]提到藏柴胡在贵州省地方标准中以“竹叶柴胡”的名称收载,但在当地实际作柴胡使用。

7 结语

“藏柴胡”的名称首次出现于2007 年,基于形态特征与DNA 条形码鉴定结果,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基原植物为窄竹叶柴胡,可能是来自西藏和青海的野生种质,窄竹叶柴胡在西藏分布广泛,根据实际调研,西藏自治区74个区县中有26个县均有窄竹叶柴胡分布。藏柴胡主产于甘肃省定西市,目前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尚不充分,历版《中国药典》与地方中药材标准中均未收录藏柴胡,窄竹叶柴胡仅在贵州省地方标准中有收载。另一方面,藏柴胡具有产量和柴胡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北柴胡的突出优点。在此情况下,可适当开展毒性及化学、药效学研究,为判断其具体药用价值提供依据。同时可将藏柴胡作为柴胡属柴胡皂苷含量高的代表植物,通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手段揭示其柴胡皂苷合成通路关键基因,为调控柴胡皂苷合成奠定理论基础。此外,可参考藏族医中使用竹叶柴胡全草的经验,开展藏柴胡茎叶部位潜在药用价值的探究。综上所述,藏柴胡具有柴胡皂苷含量和产量高于北柴胡的优势,其开发利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明确,其来源、质量、特点、入药方式、生产情况及药效、毒理特点是下一步深入研究的重点工作。

猜你喜欢
柴胡皂苷竹叶柴胡
柴胡总皂苷的大鼠体内代谢特征谱研究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HPLC-CAD法测定不同产地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
竹叶沟怀古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消癥微丸中4种柴胡皂苷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柴胡治疗猪感冒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