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苏颗粒联合泮托拉唑对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肠激素及血清MCP-1、EGF的影响

2024-01-25 03:46张莉莉王方方王艳晖张飞娟马建平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托拉萎缩性胃肠

张莉莉 王方方 王艳晖 张飞娟 马建平

1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 河南平顶山 467000;2急诊科

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炎症和损伤,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上腹部不适、饱胀、恶心、呕吐等[1]。在非萎缩性胃炎多种致病因素中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消除HP感染、降低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缓解症状等[3]。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联合抗生素的三联或四联疗法;PPIs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的酸损伤,增强HP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提高HP清除率[4-6]。然而,这种治疗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抗生素的耐药性、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等[7]。

中医认为非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导致气滞、痰湿、瘀血等邪气阻滞胃腑,胃气不和,胃阴不足,胃热内生,从而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和损伤[8]。中医药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原则是理气和中、健脾胃、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9]。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胃苏颗粒联合PPIs能够提高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改善率和胃黏膜愈合率,优于单用PPIs[10-12]。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胃肠激素是具有调节消化道功能的多肽类物质,包括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血清素等[13]。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往往发生异常,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加重病情[14]。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能够诱导单核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参与炎症反应。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能够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参与组织修复,其水平变化均与非萎缩性胃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15-16]。

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苏颗粒联合泮托拉唑对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肠激素及血清MCP-1、EGF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其中男64例,女5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12.3)岁;病程1~12个月,平均(4.6±2.8)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批号201911-02)。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2)符合非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7],经内镜检查和活检证实;(3)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饱胀、反酸、恶心等;(4)愿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2)对泮托拉唑或胃苏颗粒过敏或不耐受;(3)孕妇或哺乳期妇女;(4)在过去一个月内使用过PPIs、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影响胃酸分泌的药物;(5)在过去一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影响胃黏膜修复的药物;(6)在过去一个月内使用过影响胃肠激素水平的药物,如降血压药、降血糖药、降血脂药等;(7)在过去一个月内使用过影响血清MCP-1或EGF水平的药物,如生长激素、维生素E等;(8)在本研究期间未按要求服用药物或未按时复查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每次40mg,2次/d,连续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胃苏颗粒治疗,每次5g,3次/d,连续4周。

1.4观察指标

1.4.1胃肠激素水平与血清MCP-1和EGF水平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空腹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后分装于冰箱中,于检测前解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测定,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操作,分别检测血清中的胃泌素(gastr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血清素(serotonin,5-HT)、MCP-1和EGF的含量,计算其浓度并记录。

1.4.2临床疗效 根据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的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级,显效为主观症状消失且客观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为主观症状减轻且客观指标改善,无效为主观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且客观指标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主观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胀气、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主观症状评分为0~10分,由两名医生通过询问患者主观症状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主观症状越严重;客观指标包括胃镜检查结果、胃肠激素水平、血清MCP-1和EGF水平等客观指标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得到结果。

1.4.3不良反应 记录治疗过程中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AS和SS水平明显升高,CCK和5-HT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CP-1和EGF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的MCP-1水平明显降低,EGF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CP-1和EGF水平变化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分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分变化分)

2.4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4.14%和93.1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例(%)]

2.5两组HP清除率比较 两组患者HP清除率分别为82.61%和52.1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原则是消除HP感染、减少药物刺激、调节饮食习惯、缓解精神压力等。泮托拉唑能够有效降低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的酸损伤。但其可能影响钙、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增加感染和骨折的风险,可能导致血清素水平下降,引起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可能干扰胃肠激素的平衡,影响消化功能等[18-19]。因此,需要结合其他药物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胃苏颗粒能够改善胃肠道的运动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缓解上腹部不适、饱胀、恶心等症状;还能够抑制HP的生长和粘附,减少其对胃黏膜的损害[20-23]。此外,胃苏颗粒还能够调节胃肠激素的水平,增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分泌,抑制胆囊收缩素和血清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24-25]。胃苏颗粒还能够影响血清MCP-1和EGF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黏膜修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4.14%;两组HP清除率均提高,但观察组HP清除率为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组(52.17%);与张俊丽等[2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胃苏颗粒能够抑制HP的生长和黏附,增强泮托拉唑的抗菌作用,从而提高HP的清除率,减少其对胃黏膜的损害;胃苏颗粒增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分泌,抑制胆囊收缩素和血清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清MCP-1水平下降和血清EGF水平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CCK和5-HT水平下降和血清GAS和SS水平上升,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吴苏亚等[2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胃苏颗粒能够影响血清MCP-1和EGF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黏膜修复有关。这些机制与泮托拉唑的质子泵抑制作用相互配合,共同改善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状况。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仅有个别患者出现轻微的头晕、恶心等症状,均能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这与刘晓冬[28]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胃苏颗粒联合泮托拉唑可有效调节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肠激素及血清MCP-1、EGF水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本文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未能观察到长期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今后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及增加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测,以验证本文的结论并揭示其深层机制。

猜你喜欢
托拉萎缩性胃肠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探究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泮托拉唑预防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