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倚桥 崔唯童
『承续:新中国新发现书法主题大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发现的古代书迹为线索,多角度立体化地构建了一场涵盖上千年汉字演进的视觉盛宴,同时也展现了当代书家对这些书迹的文化认知和艺术表现。其中当代书家的这些作品,无论是临摹还是创作,可以说能够代表当代书坛的整体审美趋向和创作水平。从这些作品当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当代书坛对古代优秀书法经典的继承学习,这是中国书法良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能够看到当代书法作者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当下的时代探索精神,在经典和时代性中寻求创新的契合点。
书法在当代社会的存在与古代有着巨大的差异。古代的书法是建立在社会功能的实用性基础上的艺术创作,而当代书法则基本上已经是纯艺术性的存在。这種缺少实用性的纯艺术创作,使得当代书法的审美理念也宽泛起来,古代的、现代的、保守的、西方的等等,各种艺术价值和理念层出不穷,对传统的书法审美产生很大冲击,或者是补充,当然也有破坏。比如说,古人初学书,有科举的需求,问的是学哪本字帖,而今天,古人难能一见的珍本名迹已经通过现代印刷和其他科技化身万千,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所以,今人学书法则会问学哪本字帖『好』,东西多了,就会产生比较。于是,学习书法在当代就分了道路,有秉承『二王』者,有研习古文字者,有延续清末北碑之风者,有高呼碑帖融合者,也有追求视觉效果进行水墨表现者,条条大路通罗马,各路好汉都想争个主流、分个高低,争『奇』斗『胜』,能瞬间博得大众眼球,获得一定的时代认可,人们对书法创作的态度便从学书取法的攀比转向了对视觉形式的创造。
与书法形式多样化相配合的,是来自西方的展览方式,直接推动了当代的书法热潮,而这一次的中西结合,不仅仅是新的书法表现方式的出现,更多是西方艺术理念与传统审美理念的碰撞与交融。古人的生活,能够细嚼慢咽,好字如同好酒,能经得住长时间品味和琢磨,而且愈久弥香。展厅则需要一瞬间的视觉冲击,乍观便要惊喜。书法从狭窄的、私人化的案头搬移到宏大的、开放式的展厅,便给书家提出了适应新场域的书写要求,展厅效果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的主要追求,不论走哪路风格,取法何人,有冲击、能入展成为评价当代书法水平高低的准则之一。入展书风的不固定,让学书者不断调换船头,当代人邯郸学步地学另一个当代人,为了入展挖空了心思。展览成为书坛主流,让书法在当代有了新目标,更多强调了书法的艺术性,书者在技巧表现上下足了功夫,刻意地追求用笔效果,每一笔都精心安排,自然的书写变成了『炫技』的本事,生怕华丽的舞袖舞不到评委的眼中。展览一入,会员证一拿,架子一摆,书法爱好者秒变书法家。真够热闹的,热中也少不了闹,缺少文化支撑的书法艺术,在当代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造,一种纯粹为视觉形式而产生的书法审美逐渐形成。
新兴的展览模式是一把利器,能否推动书法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自古以来书法的承载功用,就是要追随时代,要展现时代精神,而这正是西方展览与传统书法的交汇点,指明了书法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当代书法既要古今交汇,又要中西交汇,这是书法延续至今再次迸发精彩的一个平台、一次机会。近几年,中国书协举办的四场主题性大展,从『中国力量』『伟业』『征程』到今年的『承续』大展,始终秉承『艺文兼备』的原则和纲领,提出『浸入式感受、体验式书写、主题性创作』,与王僧虔所提倡的『情凭虚而测有,思沿想而图空』的书写思想相契合,可以说给了书坛当头一棒,让一些陷在展览名利泥潭的书家、专家们都清醒了不少。特别是今年举办的『承续:新中国新发现书法主题大展』,借着新中国的考古事业,直接给当代书法点明了学习方向、可以取法的角度,在被大量信息资料冲得头昏脑涨的时候,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来得也着实不易。
当代书坛常常高呼创新,究竟如何创新,是个严肃而值得深思的问题。创新一词,本就隐含了条件,推『陈』才能出『新』,对于书法而言,推陈不是消灭,也不是破坏。书法要创新,首先是继承,必须熟练掌握古代经典,不能逾矩。在吸收、融化经典基础上的改头换面,即为书法的创新。『承续』大展跳出已有展览模式的局限,从古代书迹到题跋、临写、创作、学术解题,让感性的艺术附着于理性的学术,让新经典传承于历史经典,可以说是一次创新范式的呈现。书家面对繁杂的古代遗留,不应止步于风格的选择,而是在此基础上,考察范本的历史状况,了解其背后产生与发展的缘由,从更深层面和文化角度去重新审视研究古代书迹,只有这样,我们的创新才有意义。
『承续』大展是当代展览的一次突破,从中也看到当代创作的诸多问题。由于范本选择在考古出土的范围内,时间截取到唐代之前,以古文字居多。不同于普遍书法史依附朝代更迭的时序方法,大展从文字历史演变的角度与地域特点出发,采用字体(非书体)分类法。从临创过程来看,隶变似乎是当代学书的分水岭,今文字书法临创明显多于且优于古文字书法临创。相较于前三次大展,这一次汉字书写的规范,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对文字学知识的掌握仍然不够,除了以往审美的问题,不通文字学、不明汉字演变,也是篆隶书法不佳的重要原因。
另外,书者不学、学者不书的问题比较明显。一些书法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常常有疑问,作书法研究要练字吗?这问的莫名其妙。我认为,不仅要练,而且要熟练。要知道,汉字的演变史从某个角度来讲,是一部书写演变史,不能掌握娴熟的书写技巧,也就无法真正研究好汉字与书法的历史和学问。书者与学者之间,不应人为区隔、制造如此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们不仅要体会古人的笔墨技巧,更要体悟其审美思想,书法的高度,绝不仅仅是手头的功夫,更多在于书家的文化修养。学古知今、书学相融、技道调和,以至于从容不迫、气定神闲,才是一名当代合格书家应有的状态,才能真正地创新,更好地展现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