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琼芝
江苏无锡市中心血站,无锡 214021
血小板是临床治疗和预防出血的血液制品,主要应用于由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和血小板功能障碍情况下所发生的出血患者,以实现止血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近些年来临床对输血的要求逐渐加强,不仅是血液系统疾病需要血小板的输注,临床急诊和手术治疗对血小板输血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导致临床血源供应压力不断增加。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因储存在20~24℃,为了防止细菌污染,保存期只有5 天,但又要防止短缺和过期报废的情况出现,使得采供血机构血小板采集和供应面临很大的挑战性。为了更好地服务临床,回顾性分析2018—2022 年无锡市中心血站血小板采集和供应情况。
1.1 资料收集 从单位采血数据库中调出2018—2022 年血小板采集和供应以及献血者数据。1 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为1 U(血小板≥2.5×1011/L),根据献血者采集前血小板计数和身体条件,可选择捐献1、1.5或2 U 血小板。捐献者的纳入条件:自愿接受捐献血小板人员,捐献前接受体格检查,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献血标准,对应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在150×109/L以上,血小板体积在9~13 fl 以下,白细胞计数在(3.5~9.5)×109/L,并且在一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成分采血,采血前未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1.2 采血方法 仪器与设备:在进行采血过程中,主要使用美国血液技术公司MCS9000 设备。采用分离机专用的封闭式管路,将患者的相关信息输入其中,随后选择采集指标,启动采血程序,在血小板≤230×109/L 时,其血小板采集为1 U、1.5 U,在>230×109/L 时,血小板采集量在2 U。
1.3 分析评价指标 对2018—2021 年的献血人数进行统计,并对献血者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此外,分析每年血小板采集量和供应量,以及采集和供应血液的ABO 血型分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和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验证,P值<0.05 判定为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2.1 每年血小板采集量和供应量 2018 年至2021 年,血小板采集量和供应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2019 年至2020 年的采集量涨幅超过了临床用血量的涨幅,采集量能够很好的满足临床需要,2021 年采集量涨幅低于临床用血量的涨幅,还能满足临床用血需要。2022 年底疫情管控放开,导致感染人数增多,采集量低于2021 年的,且2022 年的供应量高于2022 年的采集量(图1)。
2.2 采集和供应ABO 血型分布 献血者、采集和供应ABO 血型分布:O 型>A 型>B 型>AB 型。4 种血型献血者人数和采集比例相匹配(图2)。
图2 2018—2022年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和供应血小板的ABO血型分布比例(%)
2.3 献血者的分布特征 采集量包括报废血小板(主要是检测不合格,偶尔有其他原因比如渗漏、耗材问题等),2018 年24.5 U(0.42%),2019 年46 U(0.62%),2020 年53.5 U(0.65%),2021 年43.5 U(0.52%),2022 年报废了24.5 U(0.30%),合格血小板没有过期报废。我站的献血者招募分为团体和个人两种类型,即团体自愿和个人自愿,2018—2022 年两种类型献血比例,个人自愿献血比例逐年增加,团体自愿比例逐年下降,2022 年因疫情管控放开,团体自愿比例略有升高(表1)。男性献血者人数和采集人次均超过女性献血者见表2。
表1 每年献血者来源人数、人次和比例 [例或人次(%)]
表2 性别人数、人次和比例 [例或人次(%)]
血小板计数较高的献血者,动员其捐献双份血小板,可以节约耗材和检测费用,降低采集和检测成本。2018—2021 年双份的采集量和占比逐年增加,2022 年略有下降(表3)。2022 年捐献了一次血小板的人数是1537 人(69.61%),捐献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有671 人(30.39%)。不同年龄段献血人数和献血人次比例见表4,36 岁以上人群构成比逐年上升,26~35 岁比例在下降。
表3 2018—2022年献血人数、人次、捐献血小板量及双份血小板占比
表4 2018—2022年不同年龄段献血者和献血人次比例 [例或人次(%)]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之一,在凝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身体遭受创伤或伤害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受伤区域,形成血栓以阻止出血[1]。这对于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保护人体免受过度出血的威胁至关重要。然而,某些疾病状态,如白血病、恶性肿瘤治疗以及严重创伤,都可能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2]。在这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来支持其正常的凝血功能。因此,血小板的采集和供应不仅仅是医疗体系的一项任务,更是拯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3]。
新型冠状病毒是2019 年底爆发的一种流行病,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疫情爆发后,很多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症状严重,伴随呼吸衰竭等重症问题,需要临床给予患者积极治疗,此过程中血小板输注是重要内容[4]。然而,当时的疫情状况对血小板的采集和供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疫情爆发,社会各方面的正常运转受到了限制,人员流动受到限制,导致了血小板供应出现一定程度的短缺。尤其是在严重疫情暴发地区,医疗资源可能更加有限,从而影响了血小板的有效采集和供应。此外,疫情也导致了部分潜在的血小板捐献者对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捐献产生了犹豫,担心感染风险[5],进一步减少了可用的血小板资源。因此,疫情期间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来稳定血小板的供应,以确保患者的治疗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新冠疫情导致2020 年血小板采集量增幅不如2019 年,随着疫情不断蔓延,尽管管控越来越严格,2021 年采集量仍有小幅度增长。2022 年年底随着疫情封控放开,导致很多献血者感染,无法参加无偿献血,出现采集量急剧下降。临床用血也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整体还是逐年呈上升趋势。苏晓敏等[6]发现随着西安疫情的加剧,居家隔离期延长,血小板采集量明显下降。
在本研究中,无锡本地区献血者、采集和供应ABO 血型分布:O 型>A 型>B 型>AB 型。不同地区ABO 血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研究显示,舟山群岛单采血小板献血者ABO 血型分布:A 型>O 型>B 型>AB 型[7],梅州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ABO 血型分布O 型>A 型>B 型>AB 型[8],梧州地区2013—2015 年ABO 血型分布为O 型>A 型>B 型>AB 型,2016—2017 年ABO 血型分布为O 型>B 型>A 型>AB 型[9]。
2018—2022 年团体自愿和个人自愿献血中,个人自愿献血比例逐年增加,团体自愿比例逐年下降,2022 年因疫情管控放开,团体自愿比例略有升高。2019 年前无锡血站血源科和体采科都参与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之后血源科和体采科的全血采集部分合并成了献血服务科,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不再是其工作内容。团体自愿成分捐献比例随之降低,机采室为了提高血小板采集的总量,只能动员血小板计数高的献血者增加双份人次,2018—2021 年双份血小板的采集量和占比逐年增加,但2022 年略有下降。2020 年、2021 年增加了一些学生献血者,但2022 年疫情的原因,很难采集到预约学生的血小板。
本研究中本地区男性献血者人数和采集人次均远超过女性献血者。韩传娟[10]报道男性机采血小板献血人数(94.98%)远高于女性。因有生育史女性献血者含血浆成分与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风险有关,AABB 血站和输血机构标准中,用于异体输血的血浆、单采血小板和全血必须来自于男性、无妊娠史女性,或最近一次妊娠后检测结果为HLA 抗体阴性的女性[11]。妊娠次数与HLA 抗体发生率呈正相关[12]。30.9%有妊娠史女性献血者HLA 抗体阳性,明显高于无妊娠史女性献血者的3.3%阳性率[13]。27.63%已育女性献血者产生了HLA 抗体[9]。目前我国没有规定对有生育史女性检测HLA 抗体,招募男性献血者可以降低TRALI 风险。
本研究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段献血人数和献血人次比例中,36 岁以上人群构成比逐年上升,26~35 岁比例在下降。随着献血年龄上限标准修改,接近上限献血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韩传娟[10]发现临沂市机采血小板献血人群中31~50 岁占比达到74.09%。中国大陆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台,调研我国22 家血液中心,发现献血者平均年龄中位数为30.02 岁[14]。
本研究中,2018 年献血者人数从1909 人增加到2022 年2238 人,增幅17.23%,血小板采集量从5804 U 增加到8056 U,增幅38.80%。通过动员血小板计数较高、身体强壮的男性献血者捐献双份血小板,导致2018—2021 年双份的采集量和占比逐年增加。同时增加重复献血率可以缓解献血者不足的情况,2022 年2 次以上献血率达到30.39%,需要加大献血者保留力度,增加重复献血率。献血者人数增长率低于增长的采集率,需要扩大献血者招募力度,扩大献血者队伍,在面对疫情封控解封时,才能加大缓冲的力度,防止血液紧缺。在采集量增加的同时,还需要增加献血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的投入,提高献血者的献血体验,不断扩大献血者队伍。在疫情时期,人员流动受限、社会活动减少,这对于传统的血液捐献模式构成了很大挑战[15]。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保障血小板采集和供应的稳定,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除了以上几点,血站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首先,加强公众宣传与教育,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血小板捐献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以及医疗机构采取的防护措施。透明沟通关于采集点的卫生标准、捐献过程的安全性等信息,可以增加潜在捐献者的信心,鼓励更多人参与捐献。其次,创新采集模式,在疫情期间,可以考虑设置临时的移动采集点,将捐献的机会带到社区附近,减少民众前往医疗机构的障碍。这不仅方便了捐献者,也缩短了流动人员的接触时间,降低了感染风险[16]。第三,强化捐献者的健康筛查,在采集前,对捐献者进行更加严格的健康检查,确保他们不具备传染疾病的风险。这不仅保护了采集者的健康,也维护了血液采集点的安全环境,提升了采集过程的可靠性。此外,建立电子预约系统可以避免人群聚集,减少等待时间,捐献者可以提前在线预约,分散到医疗机构,降低了人员密集度,有助于疫情防控。最后,与卫生部门合作,确保卫生安全,血小板采集点需要遵循严格的消毒和防护措施,保障工作人员和捐献者的健康。定期的消毒和监测可以有效减少传播风险[17]。
综合起来,无锡市血小板采集和供应是一个涉及医疗、社会和公众共同利益的重要议题。在疫情影响下,确保血小板的稳定供应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努力。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创新的采集机制和严格的卫生安全措施,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确保患者获得所需的血小板支持,提升整体医疗体系的应对能力和社会的健康水平。